吴元年(4064年)夏季四月初一,上海百姓钱鹤皋发动叛乱,占据松江府。
大将军徐达派骁骑卫指挥葛俊等人率兵征讨平定了叛乱。
当初,徐达攻打苏州,派遣元帅杨福、参谋费敬直接告知松江府守臣王立中,让他献城投降。徐达命令王立中暂时代理府中的事务。不久之后,皇帝命令荀玉珍代替他。不久,徐达下令让各府调查百姓的田地,征收砖块修筑城墙。
钱鹤皋不遵从命令,想要发起叛乱,于是对众人呼喊道:“我们的力量无法完成(任务),城墙(若)不修筑好,就免不了一死,不如寻找求生之路来获取富贵。”众人都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与张士诚的原元帅府副使韩复春、施仁济联合起来,聚集了三万多人,攻打府衙,打开仓库,抢夺财物。通判赵儆仓促之间不能抵挡,驱赶着妻子儿女共十八人跳水而死。荀玉珍弃城逃走,盗贼追杀他。
钱鹤皋自称为行省左丞,在旗帜上写“元”字,刻砖头当作印玺,非法任命所属官员,任命姚大章为统兵元帅,张思廉为参谋,施仁济、谷子盛为枢密院判,命令他的儿子遵义率领数千艘小船前往苏州,想要归附张士诚,以此请求援助。
到了这个时候,徐达派遣葛俊前去讨伐他。军队到达连湖荡,远远望见遵义所率领的众人都手持农具,知道他们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在连湖荡东西两侧接连发射了十多炮,盗贼们都惊慌溃散,被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军队到达松江城,钱鹤皋紧闭城门抵抗坚守,葛俊将其攻下,俘获了钱鹤皋,用囚车将他押送到大将军处斩杀。施仁济等人率领剩余的党羽逃走了。
葛俊恼怒华亭人参与叛乱,想要屠城。华亭县的知县冯荣,当初没有屈服于钱鹤皋,被贼人绑起来关在监狱里,到这时才被放出来,他就向葛俊争辩说:“谋反的人只是钱鹤皋罢了,其余的都是良民,纵然有跟从他的人,都是被胁迫的,将军如果一定要用兵,我冯荣请求先被处死。有城镇却没有百姓,凭借什么来治理呢?”葛俊听从了他的建议,华亭因此得以安定。
上海知县祝挺,在钱鹤皋突然造反时,怀揣着官印逃出县衙,准备前往府衙。听说知府被杀害,他隐藏在县城南边的僧舍里。敌人抓住了他,想威胁他到钱鹤皋那里去。祝挺大骂说:“你们是我管辖的百姓,我是你们的县令,怎能因为贼寇的威势而使我屈服?你没有听说过他单枪匹马进入敌军营帐,使敌军主帅祝奉屈服并为我方所用的事情吗?我不害怕死亡。”敌寇不敢逼近。祝挺于是秘密派人告诉各个大族、乡里中的长者说:“叛逆还是归顺、灾祸还是福运,都只能由人自己选择,你们应该尽快思考这件事,不要做不道义的事,以致招来灭亡。”听说这件事后,人们都归附他。那里的百姓顾正福等人藏匿了兵器,将大船开到黄浦,与主簿李从吉等人会合,竖起起义的旗帜,召集民兵,百姓都跟随他们,他们咬破手指歃血盟誓表示归顺,于是率领众人收复县城,在街市上斩杀了伪元帅姚大章以及金万户等人,其余党羽都被释放不再追究。将两个人头和缴获的兵器一起献给了葛俊,说:“事情已经平定了,不用劳烦大军了。”总共往返了三次,葛俊的怒气还是没有消除。
当时钱鹤皋已经被擒拿,他怨恨自己的同乡中不依附自己的人,就诬陷他们是同党,有数十上百人。葛俊搜捕得非常紧急,于是祝挺陷入了困境。祝挺于是暗中派官吏向徐达禀报上海县的情况,徐达把这一情况上报(给朝廷),因此那些被诬陷的人和上海的百姓都得以释放。
施仁济等人逃跑后,率领五千多名党羽,突然闯入嘉兴府,抢劫府库中的军事物资后逃走。海宁卫指挥孙虎会同守御指挥张山、知府吕用明率领军队追击,将他们全部擒获。
丁未日,皇上因为战争还没有停止,百姓还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看着身边的侍臣感叹说:“军队的战事不停,供应(军队的物资)不断,百姓实在是太劳苦了。”起居注官王祎回答说:“皇上的威望和德行显着,远近的人都伸长脖子等待盼望(皇上的军队到来犹如大旱望云霓)得以复苏,百姓虽然劳苦却没有怨言,正应当趁着这一形势长驱直入,肃清中原地区,才能休息。”皇上说:“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有长远的谋略,不能急于求成。泰山之所以高,不是靠一筐筐的土堆积起来的;江河之所以广阔,是因为一勺勺的水汇聚起来的,天下这么大,怎么可能在一天内平定呢?自古以来帝王的兴起,都是上观天象运势,下顺百姓心意,从容地等待成功,何曾急切过?我用兵征讨,有十多年了,在江东开创基业,命令将领四处征战。如今虽然在西边平定了陈友谅,可是扩廓帖木儿在河南驻军,王信父子偷偷占据沂州,谭右丞、貊高这类人分别在各州郡苟延残喘。如果马上想要长驱直入,只是张士诚还没有被攻下,东吴还没有被平定,冷静地观察元朝的大臣,犹豫不决的占十之八九,假借恢复(元朝统治)为名的,只有扩廓帖木儿罢了。他又被诸位将领所阻碍,势必不能施展才能,很久不进兵,必然会产生猜疑和嫌隙。何况他的部下都是从各地聚集来的百姓,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人心向背不定,稍有不利的情况,众人必定会像瓦片破碎、像土崩裂一样(四散奔逃),将领不过是一个独夫罢了,可他们还扣押我方的信使,侵扰我国边境,哪里是能认清形势的人呢!中原的那几个人,我没有空闲和他们计较,暂且把他们放在考虑之外(不把他们放在心上)。只是我所挂念的,是那里的百姓,还被战争所困扰,不能休养生息。”
庚戌这一天,皇上来到白虎殿,看到众皇子中有读《孟子》这本书的,回头问许存仁说:“《孟子》中哪种说法最为重要?”回答说:“劝国君推行王道,施行仁政,减少刑罚,减轻赋税,这就是关键所在啊。”皇上说:“孟子专门谈论仁义,如果当时有一位贤明的君主,能够采用他的言论,天下难道不会统一吗?”
钱塘卫指挥同知袁洪率兵攻打崇德州,擒获伪将朱千户,于是就占领了崇德州。
辛亥日,是仁祖的忌日。皇上到太庙祭祀完毕,回到便殿,痛哭不止。起居注詹同陪侍在皇帝身边,再三劝慰。皇上说:“过去我的父亲在这个月的六日去世,兄长在九日去世,母亲在二十二日去世,一个月之内,三位亲人相继离世,人遭遇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够忍受呢?终身的悲痛,想念之情没有尽头。”皇帝哭得十分悲伤,左右的人都不忍心抬头看他。
朝廷派遣使者给河南的扩廓帖木儿、陈州的谭右丞、貊高、脱因帖木儿等人赏赐了不同数量的纱罗、葛布。
壬子日,皇上告诉起居注官詹同等说:“国史重在如实记载,是与非、善与恶,都应当记录下来。从前唐太宗观看史书,虽然在大的方面有失误,然而命令如实书写李建成(太子建成)的事情,这是想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天下人啊。我平日言行中值得记录的事,不管是对是错,是善是恶,你们都应该真实、清楚地记录下来,不要隐瞒避讳,让后世之人看到,不失真实。”
乙卯日,中书省平章政事俞通海去世。俞通海,字碧泉,庐州巢县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濠州的钟离县。他的父亲俞廷玉,把家搬到了巢县。元朝末年,汝颖地区盗贼蜂起,有个叫金花小姐的人,也用妖术迷惑众人,在江淮地区聚集兵力,很多人响应她。俞通海父子也在乡间起兵,跟随他的门徒李普胜。等到金花小姐战败,俞通海把船停靠在巢湖,与左君弼有仇,多次被他围困,于是抄小路前来投降。
当时皇上在和阳,想要渡过长江,却没有船只,俞通海到了,皇上非常高兴,立即前往巢湖征调他的船只,于是渡过长江,攻克采石矶,平定太平府,俞通海作战出力居多,被提拔为管军总管。当时蛮子海牙把战舰排列在采石矶,陈野先联合淮地的军队二十万人屯驻在方山,二者相互构成掎角之势。丙申年二月,皇上率领水军攻打采石矶,俞通海和廖永安首先出战,打败了敌军,缴获了敌军众多的将士和战船。三月,郭天叙、张天佑率军攻破陈野先,于是攻占集庆路,攻克镇江,因功升为秦淮翼元帅。四月,和各位将领攻取了丹阳、金坛。丁酉年三月,攻取常州,被任命为行枢密院判官。四月,他跟随武帝攻取宣城,又与赵彧乘胜进攻水阳,攻克了这座城池。五月,朱元璋攻占了太湖,击败了张士诚的军队。俞通海军威大振,招降了张士诚在马迹山的守将王贵、钮津等人,又经过东洞庭山,将船停靠在施口。张士诚的左丞相吕珍率领水军突然到来,当时大军已经向西进军,俞通海独自率领剩下的船只和他们交战,一支箭射中了他的右眼下方,疼痛难忍,他命令手下穿上自己的铠甲站在船上,敌人以为是俞通海,于是不敢逼近。俞通海从此瞎了一只眼睛。
戊戌年正月,俞通海与廖永安攻克了江阴石牌的强盗,招降了他们的元帅栾瑞,然后夺取了马驮沙栅后返回。己亥年四月,在枞阳击败了陈友谅的将领赵普胜,俘获了他的军校赵牛儿等人以及他们的战舰,乘胜追杀敌军,于是收复了池州。这时,皇上亲自率军征讨江东,正为枞阳的事情担忧,等到捷报传来,大喜,升俞通海为佥枢密院事。庚子年闰五月,陈友谅侵犯龙湾,俞通海、张德胜与他交战,打败了他,俘获了他的将领喻国兴、李志高等人以及楼船。第二天,又在慈湖追击敌军并将他们打败,放火焚烧了他们的战船,论功行赏排在第二位。辛丑年春天,晋升为同知枢密院事。跟随皇上亲自出征陈友谅。八月,攻下了同安,接着攻克了九江,陈友谅逃走了。癸卯年秋七月,皇上再次在龙兴征讨陈友谅,在鄱阳湖的康郎山交战。当时湖水深浅不一,水军作战时,来来往往很不顺利,俞通海向(朱元璋)进言,建议驶出湖去,占据有利的地形来逼迫(敌军),于是(朱元璋)率领水军驶出(湖口)占据了左蠡。陈友谅战败而死,俞通海的功劳很大。甲辰年正月,朝廷改设中书省,进封俞通海为平章政事,攻打通州、庐州,都立下了功劳。秋季七月,在庐州设立江淮行省,命令俞通海代理行省事务。当时江、淮地区遭受战争,人心还没有安定,俞通海安抚慰问,一概用恩惠(对待百姓),因此重新恢复本业的人很多,修筑城墙,疏浚护城河,来做防御的准备。乙巳日,跟随相国徐达平定了安丰。丙午年九月,又跟随军队攻克湖州。十一月,平定了太仓,秋毫无犯,百姓都很喜欢他。伪元帅陈仁寿乘坐一百多艘船逃入海中,听说了俞通海的威名,都回来了,在他的麾下拜倒在地,愿意做编户平民的有几千人。大军包围了平江,徐达发文书给俞通海让他带着军队前来会合。俞通海率军抵达桃花坞,被流矢射中,伤势严重,返回京城。皇上亲临他家,问他:“平章知道我来探望你的病情吗?”俞通海已经不能说话了,皇帝流着泪走了出去。等到他去世,皇帝亲临哭吊十分哀伤,随从的官员和卫士没有不感动流泪的。不久被追赠为光禄大夫,又被追封为豫国公。
皇帝对各位将领的恩惠礼遇非常优厚,他们生病时,皇帝一定会派使者前去慰问,有时还会亲自前去探望。他们去世的时候,皇帝就率领百官为他致哀,亲自前往吊唁祭奠,至于吊唁慰问、赠送财物助丧的礼仪,以及丧葬祭祀的用品,都由官府供给。
己未年(4064年)方国珍已经向朝廷进贡,却又暗中渡海,在北方与扩廓帖木儿勾结,在南方与陈友定交好。
朝廷的军队讨伐姑苏(张士诚)时,方国珍拥兵自重,袖手旁观,屡次借纳贡之名,窥探双方的胜败,来决定是反叛还是归服朝廷。
朱元璋因为方国珍反复无常,写信列举他的十二条罪状说:“在你开始起事的时候,元朝还处于太平时期,天下谁敢作乱?只有你在海边起兵。元朝的官员都是世袭子弟,他们顾念爱惜妻子儿女,他们的军队长久以来不知道作战,所以临阵就胆怯,你才能够在海边嚣张跋扈。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就占据了三州的土地,扼守海上交通要道的要冲,私自占据海岛二十多年,早上向西(政权)表示归顺,傍晚又向北(政权)表示归顺,这难道是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吗?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 我攻克婺州的时候,四方的强敌很多,哪有时间对海岛用兵,与你一较高下?你自己心怀恐惧,派儿子来投降。我用真诚的心对待别人,不预先怀疑你欺诈,就送还你的儿子,你却诡计多端,没几年间,多次挑起战事,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近来浙东的会稽、浙西的钱塘等郡都已被攻下,你暗中怀有二心,时常派人窥探我的虚实,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还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就先产生了猜忌之心,自己怀有不安的想法。这是你的第四条罪状。容易与他人交往而又轻视侮辱别人,这是你的第五条罪状。扩廓帖木儿怀有曹操那样的奸诈,率领着一群乌合之众,东奔西跑,四处侵扰,倾尽全力,耗费粮草,被李思齐、张思道赶出了潼关,三秦地区已经失守。徐州、宿州、邳郡是我们的藩篱,黄河是我们的门户,我们的水军往来,就像进入没有人的地方一样。你不能预料中原的局势,反而渡海(和他国)交好,宣称要攻打我(国),虚张声势,从而招致怨恨,这是你的第六条罪状。如果他们仓促之间发生了战事,而你们在海边,怎么能去支援呢,失败的原因就在这里。如果他们没有什么事,却与他们交往疏远,礼节淡薄,那么豪杰的怨恨,祸乱的发生,就从这里开始了,这是你的第七条罪状。你们兄弟对元朝没有功劳,对百姓没有恩德,窃据海边之地,用权势要挟君主,用私人财物贿赂下属,平白求取名位爵禄,极其专横暴戾。现在归附于我,却又不能好好地保住富贵,还想要驱使百姓去赴汤蹈火(面临战争危险),这是你的第八条罪状。你们的军队多次出动,掠夺我们沿海的百姓。上天爱惜生灵,百姓盼望太平,而你却违背上天、残害百姓,这是你的第九项罪状。你如果有远大的志向,就把温州、台州、庆元的百姓全部驱使起来,和我一决胜负,这才是果敢坚毅的大丈夫的志向。如今你不能这样做,只是派了几艘船,像鼠窃狗偷般卑劣,小打小闹却引发了大的怨恨,这是你的第十条罪状。我派军队进入浙江,攻克了湖州的军队。旧馆的张氏将士,都投降归附了,于是我军攻打姑苏,与张士诚军队在深沟两边对峙,百姓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你们引诱我朝沿海的土豪作乱,现在已经被平定,你们却隐匿了首恶,这难道是好的计策吗?这是你的第十一条罪状。福建的陈友定奸谋深重,作恶多端,导致其部将阮德柔等人自相攻杀吞并,这样的人可以和他结交吗?于是你们暗中勾结,互相声援,用欺诈的手段来交往,又怎么能长久呢?如果我真诚地对待你,你反而怀疑我,用欺骗来迷惑我,那么当初信誓旦旦的承诺又在哪里呢?这是你的第十二条罪状。我替你们考虑,在还没有与敌国交战之前,你们不必送礼投降,只要有豪杰之士,就以平等的礼节与他们交好,坚守本分、保护百姓,在海隅地区安享太平,等到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再处理,看到时机就行动,不轻易屈膝,也不挑起争端,这就是你们的福气,也是百姓的福气。现在敌人还没有来,我们自己就产生了疑惑,发动叛乱危害自身,不是好的计策。我知道这不是你的本意,或许是被身边的人误导了。如果身边有才智出众的人,能够为你谋划,选择交往的敌国,只和一个国家结交,保全国家的机会就会多很多了。你要深切地洞察成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自己去求取更多的福祉,这样还可以有所图谋。”
方国珍收到书信后不作答复。
壬戌日,设置太仓卫,任命千户朱禹担任指挥副使,蒲仲亨担任指挥佥事。
丁卯日,是仁祖皇后的忌日。朱元璋到庙中祭祀结束后,回到便殿,对侍臣朱升说:“从前我母亲去世时,我才十七岁,侍奉母亲的病,昼夜不离身边。我的二哥经营家事,母亲派我去叫他一同前来,叮嘱说:‘我如今患病,料想不能痊愈了,你们兄弟要好好地互相帮扶,来创立家业。’说完就去世了。现在大业即将告成,而母亲却看不到了,她的话还在耳边,我心痛得无法忍受。”于是悲伤地哽咽哭泣,群臣没有不感动悲伤的。
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上奏说:“浙江嘉兴、海盐、海宁等地的沿海州县,都是边境要地,应当设置军队镇守。”朱元璋命令李文忠调兵驻守。
壬申日,又把宣州府改为宁国府。把江阴州改为县,隶属于常州府。
命令江西行省挑选两千名精兵充当宫廷的警卫。
潭州卫派兵攻打易华的余党所占据的山寨,攻克了山寨,伪元帅伍德明等人投降。
这个月,应天府句容县的年老民众施仁等人进献祥瑞的麦子(一茎两穗)。
朱元璋下令晓谕百姓说:“自从我渡江以来,已经有十三年了,境内有很多人向我献上瑞麦。丙申年(4053年),太平府当涂县的麦子生长时,一根麦茎上长出两个麦穗。丁酉年(4054年),应天府上元县有一株麦子长出了一根茎三个穗。宁国府宁国县的麦子一根茎上长了两个麦穗。如今句容县又进献一根茎上长着两个穗的麦子,大概是因为民众勤劳于农事,感应到上天的和顺之气,才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们百姓还是要尽力于田间劳作,来侍奉父母,养育妻子儿女,永远做太平盛世的百姓,共同享受丰年的欢乐。”
起居注詹同进言说:“往昔在周朝的时候,出现过一颗谷穗上长出两颗谷粒的现象;汉朝张堪担任渔阳太守时,出现了一颗麦上长出两个麦穗的现象。如今皇上平定乱世而使天下恢复正常,功劳德行非常大啊。即使在战争时期,也发展农业生产,所以这些百姓能够摆脱战乱,在田地里尽力劳作。上天降下祥瑞的麦子,这绝非偶然啊。” 朱元璋说:“天意不可捉摸,人事则应当尽力而为,治理国家的人,怎么能倚仗天意而自我懈怠呢?”
五月丙子日(初一),徐达围攻姑苏的时候,朱元璋起初不想劳师动众,只是想围困他,让他屈服。到这时又很久没有攻下,就写信给张士诚说:‘成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汉高祖消灭秦朝,历代皇帝的兴起,军队互相攻打,是常见的事。当王莽政权灭亡、隋朝丧失国家政权的时候,豪杰们趁机像群蜂飞舞一样纷纷而起,图谋帝王的事业,占据土地,等到天下安定,必定会统一于一人。上天的旨意所在之处,怎么能容忍人们纷纷扰扰地违背它呢?即使有智者,也无法成就大业,也应当洗心革面,敬畏上天顺应百姓,来保全自身保全家族,像汉朝的窦融,宋朝的钱俶一样。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是今天才有所不同。你如果能够归顺依附,那福气就会有很多,不要顽固地困守孤城,使你的士兵和百姓陷入危险,自己走向灭亡,被天下人耻笑。’张士诚没有回复。
丁丑日,慈利军民宣抚使覃厚派他的儿子覃仁、夏克武派他的儿子夏德胜以及他们的下属张琦、宁尚仁入朝,进贡了二十匹马和地方特产,朝廷派使者带着丝织品前去赏赐他们。
甲申日,各位将领进言说:“陈友定偷偷占据闽中地区,擅自作威作福,应该趁着有利的形势攻取他。如果拖延的时间长了,让他们有机会巩固自己的势力,那就很难对付他们了。”朱元璋说:‘我本来就知道这件事,然而(我们)正在致力于攻打姑苏,而且张氏投降的士兵刚刚归附,不可以轻举妄动。况且陈友定占据福建很久了,囤积了粮食,据守险要之地,以逸待劳,如果我军深入,主客形势不同,万一失利,就会进退两难。兵法贵于知己知彼,用力不分散,这是万全之策,我之前已经考虑清楚了,慢慢夺取,不晚。’”
己丑日,湖广行省派遣镇抚马国芳等人讨伐平江花杨山寨,攻克了它,抓获了敌军将领王世平等人以及一千九百多名士兵,缴获了三十九匹马,两万三千七百多石粮食。
己亥日,最初设置翰林院学士,为正三品官阶;侍讲学士,为正四品官阶;直学士为正五品官阶;修撰、典簿为正七品官阶,编修为正八品官阶。征召饶州知府陶安担任学士。
这个月,朱元璋因为长时间不下雨,每天减少膳食吃素食,对身边的臣子吴去疾说:‘我因为天旱,所以率领宫中的人都吃素食,让他们知道百姓生活的艰难。过去宫中所需要的蔬菜、醋和酱等,都是由太官供应,现在都让内官来做这些事,是担心这样会烦扰百姓。’吴去疾磕头说:“主上这样一心爱护百姓,如今虽然遭遇旱灾,但是上天眷顾喜爱(主上),必定会有甘霖的回应。”
免除徐州、宿州、濠州、泗州、襄阳、安陆等郡三年的税粮。下达命令说:‘尧、舜、禹治理天下的时候,君臣都有圣明的德行,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治理)。凡是民众有了困难,君主和臣子就会共同担忧,甚至比民众自身还要担忧。因此天下太平和睦,灾害也不再发生。后来有的君主圣明,臣子贤能,天下也太平了,但也不如古代。自汉朝、唐朝以后,君主难以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意为难以真正心系天下),那些臣子就把百姓当作百姓(而非亲人般对待),把自己的家当作自己的家(只考虑自己小家的利益),于是就有了亲疏的分别。甚至奸诈邪恶之人当权执政,国家被颠覆灭亡,(人们)把这看作平常之事,灾祸频繁发生,百姓遭受苦难。作为君臣,如果不自己改正自己的过错,那么天下凭什么得到治理,富贵又怎能保住呢?我本来是个平民,因为天下大乱,所以率领众人渡江,安抚平定了江东,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而中原的百姓流离失所,仍然没有归宿,我却在江东屯积粮食、训练军队,坐视百姓的苦难而不去拯救,这难道不是辜负了上帝爱护生灵的恩德,有愧于古代圣人爱护百姓的心意吗?现在特地命令中书省,凡是徐州、宿州、濠州、泗州、寿州、邳州、东海、安东、襄阳、安陆等地的郡县,以及今后新归附的土地和人民、桑麻谷粟税粮徭役,命令有关部门全部免除三年。’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白话明太祖实录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