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纺织厂食堂供应鸡蛋的生意逐渐走上了正轨。李铁柱每天清晨在村口收蛋,然后准时送达工厂后门,结账、收款,流程越来越熟练。
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信誉,让他和家里的日子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也让他在村民眼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但他并未满足于此。每次去食堂后门交货,他都会多留个心眼,观察食堂进出的其他货物,偶尔也会跟刘师傅搭几句话,探探口风。
这天早上,送完鸡蛋,刘师傅一边验货,一边随口抱怨了一句:“…这几天天气干,地里菜长得慢,食堂采购的老张头天天嚷嚷青菜不够,萝卜土豆都吃腻了…哎,这伙食真是越来越难张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铁柱心里猛地一动。菜?对呀!工厂食堂几百号人吃饭,光消耗鸡蛋吗?蔬菜才是每天的大头!
他立刻追问:“刘师傅,食堂都缺些啥菜?咱这周边村里,别的没有,各种青菜、萝卜、白菜可不缺啊!”
刘师傅瞥了他一眼,笑了:“咋?你小子鸡蛋买卖还没做稳当,就又惦记上蔬菜了?心可不小!缺啥?啥都缺!只要是新鲜水灵的绿叶菜,黄瓜、西红柿、豆角、青椒…啥都要!就是量得大,还得稳定!你能弄来?”
“能!俺能想想办法!”李铁柱毫不犹豫地回答,心脏因为新的可能性而加速跳动,“您跟采购的张师傅说说,要是信得过俺,俺也能送菜!保证跟送鸡蛋一样,新鲜,准时!”
“行啊,我回头跟老张提一嘴。”刘师傅点点头,没太当回事,只觉得这年轻人精力旺盛。
李铁柱却把这话牢牢记在了心里。推着空自行车往回走的一路上,他脑子都在飞速旋转。蔬菜!这可是比鸡蛋需求量大得多的市场!而且季节性强,种类多,操作空间更大!
回到村口,今天来送鸡蛋的村民依旧不少。李铁柱照常收蛋、付钱,但在结算完毕后,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而是提高了声音,对还没散去的村民们说道:
“各位叔伯婶子,跟大家说个事!以后啊,不光鸡蛋,咱地里种的新鲜蔬菜,像黄瓜、西红柿、豆角、菠菜、小青菜…只要是水灵、品相好的,俺也收!价钱嘛,肯定比大家零卖去集上划算,而且是现钱!”
这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蔬菜也收?!”人群一下子炸开了锅,比当初听说收鸡蛋时反应更热烈!毕竟,鸡蛋不是家家天天有,但菜,几乎是家家户户自留地里都种的东西!吃不完烂在地里或者喂鸡的情况多了去了!
“铁柱!你说真的?!黄瓜咋收?”
“西红柿呢?俺家西红柿结了好多,正愁吃不完呢!”
“豆角!豆角收不?俺家豆角架都快压塌了!”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围上来,眼睛放光,仿佛看到了又一个生钱的门路。
李铁柱早有准备,大声回答:“都收!但有几个规矩!
第一,必须新鲜!打蔫的、带虫眼的、烂的俺可不要!
第二,得洗干净泥,捆扎整齐!
第三,价钱根据市价和品相来定,俺绝不压价,但也绝不哄抬!具体啥价,俺每天会根据厂里需求和市面上行情告诉大家!愿意送的,明天就可以开始!”
“愿意!俺愿意!”
“这有啥不愿意的!反正自家吃不完!”
“现钱就行!俺明天一早就摘了送来!”
村民们群情激昂,纷纷响应。多一条卖钱的渠道,谁不乐意?
这时,人群外围的大壮挤了进来,黝黑的脸上带着兴奋和期待:“铁柱兄弟!蔬菜俺们靠山屯也多的是!山上的蘑菇、木耳、野菜…这些收不收?那玩意儿更新鲜!”
山货!李铁柱眼睛一亮!这可是好东西!城里人更稀罕!
“收!怎么不收!”李铁柱肯定道,“大壮哥,山货更要紧着好的收!品相好的干蘑菇、鲜木耳、蕨菜啥的,价钱更高!你也帮着张罗起来!”
“好嘞!包在俺身上!”大壮拍着胸脯,干劲十足。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比单纯收鸡蛋更广阔的财路。
接下来的几天,李铁柱家院门口变得更加热闹非凡。
天不亮,除了拎着鸡蛋篮子的,又多了许多挎着菜篮子、背着蔬菜筐、提着山货袋子的村民。各种蔬菜的清香、泥土的气息混杂在一起,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李铁柱更忙了。他需要更早起床,需要具备识别各种蔬菜山货品质的眼力,需要快速判断价格并当场结算。
他弄了个更大的木牌子,每天用粉笔写上当天收购的品种和参考价格,公平公开。
李母和小丫也都出来帮忙,过秤的过秤,记账的记账,虽然忙碌,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充实和喜悦的笑容。这个家,仿佛成了一个微型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当然,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的村民想以次充好,把小的蔫的混在好的里面,被李铁柱毫不客气地挑出来退货,并严肃警告:“…婶子,咱这生意做的是长久信誉!一次不行,以后您家的货,俺这可都不敢收了…”
那妇人闹了个大红脸,以后再也不敢耍滑头。
有的蔬菜品种送来得太多,超出了食堂的需求,李铁柱就得想办法快速处理,要么低价转给黑市相熟的摊贩(他现在偶尔去黑市,更多是作为信息窗口和次级销售渠道),要么就让大壮拿到附近集市上散卖,虽然利润薄点,但避免了浪费。
忙碌,疲惫,但充满了希望。
这天,他驮着满满一自行车各式蔬菜和鸡蛋送到食堂后门时,采购的张师傅也被刘师傅叫来了。
张师傅看着那水灵灵、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蔬菜,尤其是还有一小筐鲜嫩的蘑菇,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好小子!还真有点本事!这菜不错!比菜站送来的不差!以后啊,这蔬菜瓜果,你也一并送来吧!量可以慢慢加上来!”
“哎!谢谢张师傅!您放心!保证误不了事!”李铁柱响亮地应道。
回去的路上,他看着道路两旁绿油油的农田和远山,心中豪情万丈。
鸡蛋只是起点。 蔬菜、山货…乃至更多… 这条从田间地头直通工厂食堂的路,被他用诚信和汗水,越拓越宽。
他的身份,正在从一个简单的“鸡蛋贩子”,悄然向着一个真正的“农产品供应商”转变。
视野打开了,天地便宽广了。
喜欢激荡1985:从卖蛋到首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激荡1985:从卖蛋到首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