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耀先站在毛人凤办公室外,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惨白的光,映得他脸色阴晴不定。刚刚结束的汇报中,毛人凤依旧保持着那副温吞水般的态度,对行动处近期工作的“困难”表示“理解”,却绝口不提被划走的稽查权,反而勉励他要“开拓新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动声色的疏远和压制。
“耀先,”刘铭章从后面跟上来,压低声音,“沈醉那边,这个月的装备补给又卡了我们一道,比预算少了三成。”他的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怒火,自华东稽查权被削,沈醉在总务处的刁难愈发不加掩饰。
郑耀先“嗯”了一声,目光扫过空旷的走廊,仿佛掠过无形的战场。“意料之中。他现在乐得看我们吃瘪,顺便彰显他总务处的重要性。”他顿了顿,声音更低,“沉住气,现在不是硬碰的时候。毛老板在用他,也在用尤俊达来平衡我们,沈醉自己,未必不清楚。”
正说着,一个机要秘书匆匆走过,看到他们,停下脚步,略带神秘地低语:“两位处长还不知道吧?电讯处的老周,要调去昆明站当副站长了。”
郑耀先瞳孔微缩。电讯处核心机房主管周海潮,是个技术出身的老好人,不站队,只埋头搞业务。他的调离,空出来的可是保密局心脏部位的一个关键职位——核心机房,掌控着全局的通讯枢纽、密码破译和情报传输中枢。
消息很快得到证实。不出郑耀先所料,风声放出的当天,沈醉那边就活跃起来。他不再满足于在后勤资源上卡脖子,终于将触角伸向了更具战略价值的技术情报核心。若能掌控核心机房,他不仅能实时监控全局通讯流向,更能借此压制乃至窃听郑、刘二人的联络,其制衡效果远胜于扣发几批枪支弹药。
沈醉联合了几位对郑、刘二人快速晋升早有微词的局内元老,在非正式场合频频发声,强调核心机房位置关键,“非德才兼备、资历深厚者不能胜任”,言下之意,直指郑耀先派系内最可能竞争此位的技术尖子——刘铭章,太过“年轻”,缺乏“管理经验”。
评审会的通知很快下发,由毛人凤亲自主持,几位处长和元老参加。沈醉推荐的人选是他的同乡、电讯处的副主管王伯龄,一个年近四十,技术平平但善于钻营,在局内混迹多年的“老资格”。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毛人凤坐在主位,面无表情地翻看着王伯龄和刘铭章的履历。沈醉坐在左侧,面带微笑,与身旁的几位元老低声交谈,显得成竹在胸。郑耀先和刘铭章坐在右侧,一言不发。
“两位候选人的情况,大家都了解了。”毛人凤放下履历,目光扫过众人,“核心机房的重要性,我不再赘述。谁更适合这个位置,诸位可以畅所欲言。”
一位被沈醉拉拢的元老率先开口,他清了清嗓子,语重心长:“铭章同志的能力,尤其是技术方面,大家有目共睹,屡立奇功嘛。不过,核心机房主管,不仅仅是个技术岗,更涉及人员管理、流程制定、保密纪律,乃至与各处的协调。王伯龄同志在电讯部门服务超过十五年,经验丰富,处事稳重,资历也更深,我认为,由他接管,更能服众,确保平稳过渡。”
沈醉接过话头,语气显得十分公允:“张老所言极是。铭章是难得的技术人才,是我们保密局的宝贝。但管理一个核心部门,需要的是综合能力。伯龄同志或许在技术创新上不如铭章,但胜在稳健、可靠。机房工作,稳定压倒一切。毕竟,铭章还年轻,未来机会还很多嘛。”他这话看似抬举,实则将“资历浅”、“只懂技术不懂管理”的标签牢牢贴在了刘铭章身上。
几位元老纷纷附和,会议室里一时充满了对“资历”和“经验”的强调,仿佛刘铭章的技术优势在所谓的“综合能力”面前,变得微不足道。
刘铭章放在膝盖上的手微微握紧,但他牢记郑耀先的叮嘱,面上依旧平静。
毛人凤不置可否,看向郑耀先:“耀先,你怎么看?”
郑耀先淡淡一笑:“老板,各位长官,铭章的能力和潜力,我相信局里自有公论。既然是评审,不如考校一下真才实学?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沈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他早有准备。“郑处长说得对。光说不练假把式。我这边有几个技术上的疑难杂症,一直困扰机房多时,正好借此机会,请两位候选人参详参详。”他示意身后的一个亲信——电讯处的一个科长。
那科长站起身,拿出一份文件,开始提问,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偏门,涉及老旧设备的应急维护、非常规条件下的信号增强,乃至一些近乎失传的密电码结构的初步识别。这明显是精心准备,旨在难倒以精通前沿技术和破译见长的刘铭章,而王伯龄或许凭借年限有所耳闻。
王伯龄听得眉头紧锁,支支吾吾,回答得磕磕绊绊,不得要领。
轮到刘铭章时,他站起身,目光沉静。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会议室的小黑板前,拿起粉笔。
“第一个问题,关于xV型老式发报机在电压不稳时的频偏补偿,”他一边说,一边流畅地画出电路简图,“常规的稳压方案效率低,我认为可以在这里,”他用粉笔圈出一个点,“加装一个简单的负反馈回路,参数调整如下…”他随口报出一串精准的数据,逻辑清晰,方案巧妙,听得那位提问的科长脸色微变。
第二个、第三个问题…刘铭章应对自如,不仅给出了解决方案,还往往指出提问中预设条件的不足,提出了更优化、更根本的解决思路。他的话语简洁有力,涉及的技术细节信手拈来,仿佛那些复杂的电路、密码本都刻在他脑子里一样。王伯龄在他身边,显得愈发局促和黯淡无光。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刘铭章清晰冷静的讲解声和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沈醉脸上的笑容渐渐僵硬,几位元老也收起了轻视,面露惊异。毛人凤看着黑板上那些他未必完全看懂,但明显极具专业性的演示,手指轻轻在桌面上点着。
当最后一个技术难题被刘铭章轻描淡写地化解后,他并未立刻坐下,而是转向毛人凤和众人,语气沉稳地开口:“老板,各位长官。技术问题虽是机房工作的基础,但绝非全部。我认为,核心机房未来的发展不应仅限于维持日常运转和被动应对故障。”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视野。“第一,提升效率。现有的人工讯号分拣和初级过滤效率低下,我建议建立一套基于特征识别的半自动化流程,至少可提升三成效率,解放人力以投入更复杂的分析。第二,加固安全。目前的通讯加密体系仍存在被潜在渗透的风险,我建议引入动态跳频和双重随机校验机制,并定期进行红蓝对抗演练。第三,人才培养。机房不能仅依赖一两位技术骨干,需建立阶梯式培训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核心职能不中断。”
他每提出一点,都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思路清晰,规划长远,完全超越了一个单纯技术人员的范畴,展现出部门管理者乃至战略规划者的眼光。“资历固然代表经验,但技术的发展和对手的发展不会因我们的资历而停滞。核心机房需要的是能够引领其适应未来挑战的人,而非仅能维持现状的人。”刘铭章的最后一句话,声音不高,却如重锤般敲击在每个人心上。
沈醉等人的“资历论”在这绝对的技术实力和前瞻性格局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不攻自破。毛人凤沉默片刻,会议室里静得落针可闻。他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刘铭章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说得很好。”他轻轻拍了两下手掌,“技术过硬,思路清晰,更有大局观。核心机房交给你,我放心。”
他一锤定音:“任命刘铭章为电讯处副处长兼核心机房主管,即日生效!”沈醉的脸色瞬间铁青,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精心策划的局,联合元老,准备刁难,却在刘铭章绝对的实力和超前的格局面前,一败涂地。他看向郑耀先,后者正低头整理衣袖,嘴角似乎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王伯龄面如死灰,颓然坐下。刘铭章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立正敬礼:“谢老板信任!铭章必竭尽全力,不负所托!”散会后,刘铭章跟随郑耀先走出会议室,背后是沈醉等人难堪的沉默和元老们复杂的目光。
“耀先,刚才…”刘铭章仍有些不真实感。郑耀先停下脚步,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真挚的笑容:“干得漂亮,铭章。这一仗,赢得痛快!”他的眼神锐利,“机房在手,我们就有了耳目。沈醉想掐我们脖子,没那么容易了。不过,”他语气转沉,“位置抢来了,能不能坐稳,才是真正的考验。沈醉绝不会善罢甘休。”
刘铭章重重地点了点头,兴奋之余,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这场暗战才刚刚开始。但他握紧了拳头,技术在手,这里,将由他主沉浮!
喜欢双星齐刃:魔窟伪装者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双星齐刃:魔窟伪装者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