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门在身后无声合拢,将授勋仪式的荣光与肃穆暂时隔绝。胸前的集体一等功奖章沉甸甸的,冰凉的金属于体温下渐渐回暖,仿佛将那份属于国家与人民的厚重期望,牢牢熨贴在心脏搏动的位置。
龙渊、冷锋,以及紧随其后的石罡、影刺、墨羽、工蜂、白鸢,七人行走在基地核心区冰冷的合金走廊中,脚步声在空旷的通道内回响,整齐划一,带着一种经过血火淬炼后的沉稳与锐利。
没有欢呼,没有喧哗,甚至连眼神交流都很少。但一种无形的、更加紧密的纽带将七人牢牢联结。荣誉已成过往,责任刻于当下。老者最后的话语犹在耳边——“深渊计划”的道路,只会更加艰险、更加黑暗。
他们被直接引往基地深处一个全新的区域。这里的安保等级更高,通道两侧是泛着幽蓝色微光的能量屏障,需要龙渊和冷锋的双重生物特征与动态密码才能逐层开启。
最终,他们抵达了一扇没有任何标识、通体由暗灰色特种合金铸造的大门门前。门上方,一个不起眼的扫描器投射出淡红色的光线,笼罩住七人。
“身份确认。‘利刃’特勤队,权限授予。”冰冷的电子音响起。
厚重的合金大门悄无声息地向两侧滑开,门后的景象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极具未来感的指挥与备战中心。占据整面墙壁的巨大弧形主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全球地图,上面标注着数十个闪烁的光点,颜色各异,代表着不同等级和性质的异常信号或潜在“锚点”。侧面的数个分屏则滚动着海量数据流,包括能量频谱分析、卫星遥感图像、情报摘要以及对那个几何符号和南海金字塔遗迹的深度解析报告。
房间中央是一个可交互的全息战术平台,周围环绕着符合人体工学的指挥席和数个独立的工作站,配备了最先进的终端和设备。一侧的武器库呈开放式,陈列着经过特殊改装、甚至融入部分从“种子”及几何符号研究中逆向工程技术的单兵装备,从枪械到防护服,都透着一股冰冷的杀伐之气。另一侧则是专门为白鸢和工蜂设立的技术分析区,摆放着精密的能量探测器和材料分析仪。
“这就是我们今后的‘家’了。”冷锋环顾四周,语气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这个作战中心,显然是为“利刃”特勤队量身定制,体现了总部对他们极高的期望和资源倾斜。
“嚯,这配置,够劲!”石罡走到武器库前,抚摸着一把造型狰狞、枪管粗大的重型脉冲霰弹枪,爱不释手。
影刺的身影则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角落的阴影,似乎在习惯新的环境。墨羽默默走向一个视野开阔的位置,那里适合架设她的狙击阵地。工蜂和白鸢则直奔技术分析区,开始熟悉那些新设备。
龙渊径直走到中央的全息战术平台前,平台自动激活,投射出老者之前展示过的、标注了数个潜在“锚点”的全球地图。
“我们的时间不多。”龙渊的声音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圣殿’可能已经锁定了‘种子’的位置,袭击随时可能发生。总部的命令是主动出击,拔除这些潜在威胁,并尽可能捕获活口。”
他的手指在全息地图上点过,三个光点被高亮放大。
“根据符号分析、遗迹共鸣频率以及全球异常信号交叉比对,总部智库优先锁定了这三个风险最高、反应最活跃的‘锚点’疑似位置。”龙渊解释道,“第一个,位于西伯利亚北部冻土荒原,信号特征与我们在西南山区遭遇的污染能量高度相似,但规模可能更大,环境极端。第二个,在南太平洋某座火山岛深处,能量读数与南海金字塔遗迹有谐振,可能存在同类遗迹或设施。第三个,位于东欧喀尔巴阡山脉的某条隐秘裂谷,信号隐晦,但带有强烈的精神干扰特征,与王振国供词中提到的‘圣殿’高阶成员能力描述有部分吻合。”
三个目标,分布全球,环境各异,威胁类型也不同。
“我们分头行动,效率最高,但风险也最大。”冷锋接口道,她调出了每个目标的详细环境数据和已知情报,“‘利刃’初成,我们需要一次协同行动来磨合。我建议,选择一个目标作为首战,集中力量,以雷霆之势摧毁或控制,积累对‘圣殿’不同形态力量的经验。”
“我同意。”龙渊点头,“西伯利亚目标环境最恶劣,但能量特征我们相对熟悉。南太平洋目标涉及水下或复杂洞穴环境,准备不足。喀尔巴阡目标的精神干扰未知因素太多。优先处理西伯利亚目标。”
决策迅速而高效。
“目标确认:西伯利亚北部,‘锚点’代号‘荒原之刺’。”龙渊下达指令,“工蜂,优先配置适用于极寒、强风环境以及对抗高活性污染能量的装备和防护。白鸢,建立‘荒原之刺’能量模型,模拟其可能的表现形式及应对方案。石罡、影刺、墨羽,熟悉新装备,进行适应性训练。冷锋,制定初步行动方案。24小时后,出发!”
“是!”众人领命,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整个作战中心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工蜂带着石罡钻进武器库,开始调试装备。极地特制的防寒作战服内置了新型的能量偏转涂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污染的侵蚀。武器系统也加载了针对活性能量体的特殊弹药模式。
白鸢坐在技术分析区,双手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操作,调取西伯利亚地区的地质、气候、磁场数据,与从西南山区带回的污染能量数据进行对比建模。全息平台上,一个模拟的、不断扭曲变化的暗红色能量团开始出现,周围环绕着虚拟的冻土、冰层和暴风雪环境。
“根据模型推算,‘荒原之刺’的能量强度可能是西南山区的三到五倍,其污染领域范围更大,可能在冻土层下形成了更复杂的网络。极端低温可能不会抑制它,反而会被它利用,形成‘冰蚀’效应,加剧对生命体和物质的结构性破坏。”白鸢快速汇报着她的分析结果。
墨羽在一个模拟射击区,调试着她的狙击步枪。新配备的狙击弹头刻有微型的能量扰乱纹路,能够在击中高能量目标时造成额外的结构破坏。她需要重新校准弹道,适应极地可能出现的极端气流。
影刺则在障碍训练区内,测试着新配备的、带有高频振动粒子涂层的近战匕首。刀刃划过特制的靶子,留下的是并非简单的切割伤,而是带着细微能量灼烧的痕迹,对能量体可能更具杀伤力。
冷锋站在全息平台前,结合白鸢的模型和工蜂的装备参数,细化着行动步骤。渗透路线、突击时机、火力配置、撤退方案……无数细节在她脑海中推演、组合、优化。
龙渊没有参与具体的准备,他闭目凝神,站在作战中心的中央。他的空间感知缓缓扩散,并非探测远方,而是在熟悉这个新环境,感受着每一台设备运行带来的微弱空间涟漪,感受着队员们活动时引起的空气流动。他在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身与这个新的“利刃”核心达到最佳的契合。同时,他也在反复“观摩”那个被封印的几何符号的影像资料,试图从中解析出更多关于“圣殿”力量体系的空间结构信息。
24小时在紧张有序的准备中飞速流逝。
当约定的时间到来,“利刃”全员再次集结在作战中心中央时,已然焕然一新。每个人都换上了适用于极寒环境的白色数字化作战服,装备精良,眼神锐利,气势凝练如一。
全息平台上展示着最终的行动方案立体图。
“运输机将我们投送至目标区域五十公里外,随后我们依靠滑雪橇和潜行接近。”冷锋进行最后的任务简报,“根据白鸢的模型,‘荒原之刺’的核心位于一处永久冻土层下的古老洞穴系统。入口有强烈的能量干扰和物理伪装。龙渊负责突破入口防御并定位核心。石罡、影刺负责清除外围可能存在的活化污染体或‘圣殿’守卫。墨羽占据制高点,提供视野和远程支援。工蜂和白鸢随突击组进入,负责技术支援、样本采集和环境监控。我负责整体指挥协调。”
“记住,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摧毁‘锚点’,次要目标是尽可能捕获相关活体或获取核心数据。如遇不可控风险,优先确保自身安全撤离。”龙渊补充道,目光扫过每一张坚定的面孔,“‘利刃’首次出鞘,只许成功!”
“必胜!”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回音在作战室内回荡。
基地顶层,一架外形更加流线、具备超高空高速及短距垂直起降能力的新型隐身运输机早已准备就绪。旋翼卷起漫天雪花,舱门缓缓打开。
龙渊率先登机,冷锋紧随其后,石罡、影刺、墨羽、工蜂、白鸢依次踏入机舱。
舱门闭合,将外界的严寒与喧嚣隔绝。机舱内,红色的航灯闪烁,映照着队员们肃穆的脸庞。
龙渊透过舷窗,望向下方逐渐缩小的基地,以及远方被冰雪覆盖的无垠荒原。
运输机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强大的推力将机体推向灰蒙蒙的天空,化作一道利箭,刺破云层,朝着遥远的西伯利亚北部疾驰而去。
“深渊计划”,在这一刻,才算真正意义上,由这支新生的“利刃”,携着无上荣光与凛然杀意,悍然启动!
目标:冰封绝地,荒原之刺!
喜欢末世重生特种兵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末世重生特种兵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