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战区,海拔超过四千米的某雪域高原综合训练场。
这里的天空是一种近乎永恒的、被风沙和冰晶打磨过的灰蓝色。狂风是这里唯一的主旋律,永无止境地呼啸着,卷起地表的积雪和冰粒,形成一片片阻碍视线的白色幕布。空气稀薄得让初来者如同离水的鱼,每一次呼吸都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肺部火辣辣地疼。
就在这片连生存都显得艰难的土地上,一场超越常规的狙击考核,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龙渊站在一处背风的冰蚀岩柱后面,身上穿着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白色雪地作战服,但他没有做任何伪装,只是静静地站着,仿佛本身就是这严酷环境的一部分。他的目光穿透肆虐的风雪,落在远处一个几乎与雪地完全融合的隆起上。
那里趴着的,就是林风,代号“鹰眼”。
目标是三公里外,一架在狂风中做着高强度、不规则规避动作的小型高速侦察无人机。这架无人机的控制系统已被远程植入最高难度的规避算法,其飞行轨迹毫无规律可言,如同在狂风中挣扎的飞蛾。在无人机剧烈晃动的机体下方,悬挂着一面仅有巴掌大小、同样在不断旋转晃动的鲜红色靶心。
没有观察手提供数据修正,没有最先进的光学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辅助,林风所能依靠的,只有他身下这片冰雪大地,手中这支经过他亲手精心调校、但核心原理仍未脱离经典物理学范畴的高精度狙击步枪,以及他那颗被称为“人形火控计算机”的大脑。
风速、风向切变、湿度、空气密度、地转偏向力、目标移动速度、加速度、甚至子弹飞行途中可能遇到的微小气流扰动……所有这些变量,都需要他在扣动扳机前的瞬间,在大脑中完成堪比超级计算机的复杂运算和整合。
龙渊收敛了自身所有的能量波动,甚至连空间感知都维持在最低限度,他不想让自己的存在对这次考核产生任何一丝干扰。他要看的,是剥离了所有外在因素后,最纯粹、最极致的狙击技艺。
远处的雪堆里,林风仿佛已经与身下的冻土、周围的冰雪彻底融为一体。他全身覆盖着厚重的白色伪装毯,连狙击枪的枪管都包裹着防寒隔热材料,只留下黑洞洞的枪口指向目标空域。他趴在那里,一动不动,连呼吸都变得极其缓慢而悠长,胸膛的起伏微不可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身体的晃动。唯有透过那副特制的高倍率狙击镜,才能看到他那双深邃如同雪原夜空的眼睛,正闪烁着极度专注、近乎冰冷的光芒。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狂风依旧在咆哮,无人机依旧在疯狂舞动。
突然,就在一阵尤为猛烈的侧风袭来的瞬间,林风搭在扳机上的食指,微不可察地向后施加了压力。这个动作是如此细微,如此稳定,仿佛不是肌肉在运动,而是精密的机械达到了某个临界点。
“砰!”
一声沉闷的枪响,在狂暴的风声中显得如此微弱,几乎瞬间就被撕碎、吞没。
然而,几乎在枪响的同时,三公里外那架如同醉酒般飞舞的无人机,猛地一顿!机身下方那面不断晃动的红色靶心中央,赫然多了一个清晰的弹孔!
无人机的平衡被瞬间打破,发出一阵刺耳的警报声,拖着歪斜的轨迹,向着下方白茫茫的大地坠落。
龙渊抬起手腕,看向战术终端上刚刚接收到的、由布置在靶场周围的传感器传回的数据:
射击距离:3001.7米。
瞬时风速:24.8 m\/s(侧风)。
命中点:靶心区域,偏移量小于0.3角分。
目标状态:摧毁。
完美无瑕的一击!在如此极端的环境和苛刻的条件下,这一枪的精度已经超越了现有狙击理论的极限。
但龙渊的脸上并没有露出太多赞许的神色,他的目光反而投向了更远方,投向了无人机坠落轨迹延长线大约三点五公里处,一块从冰崖上突兀伸出的、毫不起眼的黑色玄武岩。
就在无人机被击中下坠,所有人的注意力(如果有旁观者的话)都会被吸引过去的电光石火之间,趴在雪地里的林风,那稳定如磐石的手臂,以一种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幅度,极其细微地调整了一个角度。这个调整是如此之快,如此隐蔽,仿佛只是被风吹动了枪管。
紧接着,是第二声几乎与第一声重叠,但又清晰可辨的枪响!
“砰!”
这一枪,比第一枪更加干脆,更加决绝。
龙渊那收敛的空间感知,在这一刻清晰地捕捉到了那枚狙击子弹的轨迹。它如同撕裂虚空的致命毒刺,在狂暴紊乱的气流中,硬生生开辟出一条近乎笔直的通道,无视了超过三点五公里距离上的一切干扰,精准无比地命中了那块黑色玄武岩上一个仅有指甲盖大小的、颜色略深于周围岩石的微小凸起!
“啪!”
一声轻微到几乎被风雪彻底掩盖的脆响,从遥远的冰崖方向传来。那个微小的凸起应声而碎,化为齑粉,露出了里面隐藏的一个闪烁着微弱红光的、纽扣大小的微型信号发射器。
这是龙渊在考核开始前,亲自设置的一个“附加题”。他动用空间能力,将这个发射器悄无声息地嵌入岩石深处,其信号被刻意压制到最低,外观也做了完美的伪装。他根本没指望有人能发现,更别说是在完成主要射击任务的瞬间,将其摧毁。
龙渊从冰岩后迈步走出,厚重的军靴踩在积雪上,发出“嘎吱”的声响。他一步步走到林风身边,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刚刚完成了两次神乎其技射击的年轻人。
林风缓缓从雪地中站起身,动作因为长时间的潜伏而显得有些僵硬和迟缓,但他拍落身上积雪的动作依旧稳定。他取下防风镜,露出一张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显稚嫩些的脸庞,皮肤因长期暴露在高原紫外线下而呈现出一种健康的古铜色,但嘴唇却因寒冷和缺氧有些发紫。他的面容普通,属于扔进人海就很难再找出来的那种,唯有那双眼睛,深邃得如同万年不化的冰川,清澈、冰冷,映不出太多情绪波动,只有狙击镜中那片天地留下的倒影。
“为什么开第二枪?”龙渊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如同这高原的风,冷冽而直接。
林风抬起眼皮,看了龙渊一眼,目光并没有太多聚焦,仿佛还沉浸在刚才的射击世界中。他的回答简洁到了吝啬的程度:“那里有东西。”声音有些沙哑,是长时间屏息和寒冷导致的。
“不属于任务目标。”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语气平淡得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龙渊追问。
林风摇了摇头,目光掠过龙渊的肩膀,望向那片无尽起伏的雪原和冰川,带着一种与周遭世界格格不入的疏离感:“不知道。但它不该在那里。”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最终也只是重复了之前的判断,“感觉……不对。”
龙渊凝视着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年轻人身上那种近乎本能的、对环境中任何“异常”的极致敏感和偏执般的专注。这是一个为狙击而生的天才,他的世界似乎被无限压缩,最终只剩下目标、弹道以及构成射击环境的无数变量。其他的,包括人情世故、命令之外的一切,似乎都被他自动过滤了。
“我是龙渊。”龙渊向前伸出了右手,手掌宽厚,指节分明,“来自‘深渊计划’,‘利刃’特勤队。我们正在寻找一个狙击手,一个不仅仅能打中三公里外靶心的人。”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直视着林风那双深邃的眼眸:“我们需要一个,能在更远的距离、更复杂诡异的环境下,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用一颗子弹,决定战局走向的人。”
林风的目光终于从遥远的雪原收回,落在了龙渊伸出的手上。他没有立刻去握,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在分析这只手的主人可能带来的弹道扰动。几秒钟后,他才抬起自己的右手,与龙渊的手轻轻一握,触之即分,指尖冰凉。
“‘深渊计划’?‘利刃’?”他重复了一下这两个代号,脸上没有任何好奇或者敬畏的表情,只是淡淡地反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寻,“有……更远的目标需要打吗?有……更奇怪的‘东西’,值得用子弹去验证吗?”
他的眼中,在那片冰冷的深邃之下,第一次流露出了一丝近乎纯粹的、如同孩童发现新玩具般的好奇与渴望。显然,日复一日的常规训练和已知极限内的狙击任务,早已无法满足他那颗追求极致、渴望挑战未知的心。
龙渊收回手,对他的反应并不意外,反而更加确认了这就是他要找的人。他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有。距离远到可能会刷新你对‘射程’的认知。环境复杂到可能包含扭曲的空间和紊乱的能量场。至于目标……”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看到林风的眼神微微亮起,才继续说道:“可能是能够折射光线、隐匿身形的能量聚合体;可能是藏匿在视觉盲区、空间夹缝中的关键节点;甚至……可能是某种拥有智慧、懂得规避、甚至会设下陷阱的‘活体’目标。”
林风沉默了。他站在原地,微微低着头,那双深邃的眼睛里不再是一片空茫,而是仿佛有无数无形的数据流在飞速闪烁、计算、推演。狂风卷起他额前的几缕发丝,拍打在他冰冷的额头上,他也浑然未觉。
足足过了十几秒钟,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重新聚焦在龙渊脸上。那里面之前的疏离和迷茫已经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找到了方向的、锐利如鹰隼般的坚定。
“我去。”
没有询问待遇和福利,没有打探任务的具体风险和细节,甚至没有再多问一句关于“深渊计划”和“利刃”特勤队的构成与使命。他追求的,是狙击这条道路上永无止境的巅峰,是挑战一切已知与未知的极限。而龙渊向他描绘的,正是他潜意识里一直渴望、却从未有人能提供给他的终极“靶场”。
“很好。”龙渊点头,“给你一小时,收拾好你的个人物品和装备。基地运输机一小时后抵达。”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踏着深厚的积雪,向着来时的方向走去。风雪立刻包裹了他的背影,仿佛要将他吞没。
身后,林风——代号“鹰眼”的天才狙击手,默默地弯腰,开始细致地收拾他的狙击阵地。他将那支视若生命的狙击步枪小心翼翼地拆卸、保养、装箱,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充满了某种仪式感。他的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但那双眼睛深处,却仿佛有火焰在静静燃烧。
他即将离开这片熟悉的雪域高原,前往一个未知的、充满挑战的领域。那里有更远的射程,更诡异的目标,等待着他去征服,去狙杀。
第一个“奇才”,顺利入手。
龙渊走在风雪中,心中并无太多喜悦。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鹰眼”的纯粹和专注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让他融入团队,理解并执行复杂的战术意图,将是接下来的难题。而且,后面还有三个性格和能力都更加特异、甚至可以说是“麻烦”的家伙,在等待着他和冷锋去一一说服,一一收服。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喜欢末世重生特种兵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末世重生特种兵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