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客厅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气,混合着刚泡好的龙井茶汤的清冽,格外沁人心脾。74岁的江哲坐在沙发正中央,精神矍铄,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满足的笑意。他刚从千里之外的首都参加完全国教育高峰论坛回来,随身的深蓝色公文包里,除了论坛的学术资料,还小心翼翼地装着一本烫金封面的纪念相册。
“爸,快给我们看看,论坛上的照片拍得怎么样?”43岁的江念初凑上前,语气里满是期待。她穿着米白色的针织开衫,长发松松地挽在脑后,鬓角已染上风霜,却丝毫不减职场女性的干练与温婉。作为国内知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她这次也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参与了论坛的分论坛讨论,只是日程安排紧凑,没能和父亲在主会场同框合影,心里多少有些遗憾。身旁,12岁的儿子陈诺正捧着平板电脑,闻言也抬起头,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好奇:“外公,我想看您在台上讲话的样子,同学都说我外公是教育界的大名人呢!”陈诺继承了母亲的细腻和父亲的沉稳,成绩优异,尤其喜欢听江哲讲过去的教书故事。
46岁的陈屿端着一碟洗好的水果放在茶几上,笑着附和:“是啊爸,您这次在台上发言,我们可是通过直播全程看完了,弹幕里全是夸您思路清晰、观点独到的,都说姜还是老的辣。”他身形挺拔,眼角带着些许细纹,却更显沉稳可靠,顺势坐在江念初身边,自然地揽住妻子的肩膀,又揉了揉儿子的头发,眼神里满是宠溺。陈屿是业内顶尖的建筑设计师,经手的地标性项目遍布全国,却始终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只要有空,就会陪着家人共度时光,还特意给陈诺设计了一间充满书香气息的书房。
37岁的江逸晨刚从部队休假回来,一身休闲装也掩不住骨子里的英气。他身材高大挺拔,眉眼间和江哲有几分相似,却更多了几分军人的坚毅,眼角的纹路里藏着常年训练的风霜。“爸,我早就等着看您的风采了,”他说着,接过江哲递过来的纪念相册,小心翼翼地翻开,“咱们家可是实打实的‘家国担当之家’,您是教育界的前辈,姐是心理教育专家,熙熙和晓苏守着军娃课堂,我和周航在部队并肩,连孩子们都跟着有模有样的,这传承多带劲。”他身边,8岁的女儿江雨桐正依偎在他怀里,手里攥着一个小小的玩具士兵,脆生生地说:“爸爸,外公好厉害!我以后也要像外公一样,当一个能给别人讲课的老师!”江雨桐活泼可爱,受苏晓影响,特别喜欢和小朋友打交道,经常在部队小学的操场上帮着照顾低年级的弟弟妹妹。
提到妻子苏晓,江逸晨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温柔。苏晓比江逸晨小6岁,今年31岁,性格温婉又坚韧,和江念熙一起在部队附属小学任教,两人既是妯娌,又是工作上的好搭档,把一群军娃教得既懂事又优秀。此刻苏晓正坐在一旁,手里拿着纸巾,时不时给江雨桐擦去嘴角的水果汁,脸上满是温柔的笑意:“爸这次去论坛,雨桐每天都念叨着要给外公加油呢。”
江念熙今年37岁,比丈夫周航小8岁,周航此刻正带着部队执行任务,特意发消息叮嘱她多拍些照片和视频,等任务结束好好看看岳父的风采,也让孩子们瞧瞧外公的荣光。周航身为部队的营长兼部长,常年坚守岗位,既要统筹训练任务,又要负责后勤保障,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却始终全力支持江念熙的教育事业,对两个孩子更是疼爱有加。江念熙刚从国外读完教育学硕士回来,此前就和苏晓在部队小学共事多年,如今更是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准备和苏晓一起优化学校的课程体系。她身边坐着一对龙凤胎,6岁的周沐阳和周沐希,两个小家伙穿着同款的小军装外套,正好奇地探头看着相册。“爷爷,这封面真好看,烫金的字显得特别庄重。”江念熙凑在江逸晨身边,手指轻轻点着相册的封面,“我跟晓苏还说呢,等开学了,要把您这次论坛的发言稿打印出来,给孩子们讲讲老一辈教育家的故事。周航要是在这儿,肯定得敬个军礼夸您,说您的发言比他的战术部署还振奋人心。”她的眼神亮晶晶的,满是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藏着对爷爷的崇拜和对丈夫的思念。
周沐阳性格像极了周航,沉稳又有责任心,小手紧紧攥着,认真地说:“爷爷,爸爸说军人要保卫国家,老师要教我们知识,您和妈妈都是大英雄!”一旁的周沐希则活泼好动,指着相册里的人群,叽叽喳喳地问:“奶奶,这里面有妈妈吗?我想看看妈妈在学校上课的样子!”
江哲看着围在身边的儿孙辈,脸上的笑容越发柔和,眼神里满是四世同堂的欣慰。“你们慢慢看,这里面有不少好东西呢,”他说着,喝了一口龙井,“这次论坛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同仁,还有不少年轻的教师,他们的想法新颖,干劲十足,让我也觉得年轻了好几岁。尤其是想到晓苏和熙熙在部队小学扎根,周航和逸晨在部队保家卫国,咱们家真是一文一武,都在为国家做事,连诺诺、雨桐、沐阳沐希都这么懂事,我心里就特别踏实。”
相册的第一页,就是江哲在主会场发言的照片。照片里的他穿着一身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鬓角已经染霜,但眼神坚定,声音洪亮,正对着话筒阐述着自己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传承”的见解。背景是巨大的LEd屏幕,上面滚动着论坛的主题,台下坐满了认真聆听的观众,不少人还在低头记录。
“外公,您好帅啊!”陈诺指着照片,语气里满是自豪,“我们班主任也看了您的直播,还在班里夸您呢,说您的教育理念特别棒,让我们都要向您学习。”
“爸,您看您这姿态,多精神,一点都不像74岁的人,”江念初跟着说,“我当时就在台下第三排,听您说到‘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的时候,全场都在鼓掌,我心里特别激动,觉得有您这样的父亲,真的太自豪了。”
江哲笑着摆摆手:“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不过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也很欣慰。”他的目光落在照片上,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论坛发言的那天。为了这次发言,他准备了整整一个月,查阅了大量的最新教育研究报告,还结合了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反复修改演讲稿,就是希望能给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们一点启发,也想给晓苏和熙熙挣一份底气,给周航和逸晨添一份荣光,更想给孙辈们做个好榜样。
翻到下一页,是江哲和几位年轻教师的合影。照片里的年轻人们朝气蓬勃,围着江哲笑得灿烂,有的还拿着笔记本,似乎在向他请教问题。“这些年轻人都很优秀,”江哲指着照片里的一个女孩,“这个小姑娘是山区来的教师,她放弃了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教孩子们读书,一待就是十年,不容易啊。”他的语气里满是赞许,“我跟她说,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就像晓苏和熙熙,在部队小学教军娃,孩子们的父母都是像周航、逸晨这样的军人,守护着国家的安宁,你们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这就是最动人的接力。等诺诺、雨桐、沐阳沐希长大了,也希望他们能传承这份责任。”
江逸晨点点头:“爸,您说得对,我们部队里常说‘守土有责’,我和周航守的是家国疆土,晓苏和熙熙守的是成长沃土,您和姐守的是教育净土,岗位不同,初心一致。周航作为营长兼部长,凡事都冲在前面,上次抗洪抢险,他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就是想着身后的老百姓和家里的孩子,这份责任,我们都懂。”他低头看着怀里的江雨桐,眼神温柔,“雨桐,以后长大了,不管你想当老师还是想做别的,爸爸都支持你,但一定要记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负责,有担当。”江雨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小脸埋进江逸晨的怀里。
再往下翻,就是念初、逸晨、念熙、苏晓以及周航在各自领域的成果展示页面了。江念初的照片是她在一次心理健康公益讲座上的场景,她正温柔地和台下的孩子们互动,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旁边的文字介绍了她多年来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她发起的“阳光心灵”公益项目,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妈,您好温柔啊,”陈诺看着照片,眼里满是崇拜,“我们学校也有心理老师,我以后也要跟您一样,帮助有烦恼的小朋友。”
“姐,你这张照片拍得真好,特别有亲和力,”江念熙笑着说,“我和晓苏现在在学校也经常遇到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的孩子因为爸妈执行任务长期不在家,会有点孤僻,我们还总向你请教呢。周航也常说,有你这个姐姐在,咱们军娃的心理健康就多了一层保障,他工作起来也更安心。”
江念初摸摸儿子的头,又看向江念熙:“熙熙,你们在部队小学更不容易,那些孩子跟着父母辗转,心里难免敏感。晓苏年轻有活力,能和孩子们玩到一块儿,你有海外学习的经验,能带来新的教学思路,再加上周航在部队的影响力,家长们都信任你们,你们肯定能把孩子们教好。以后有任何问题,随时跟我说,咱们一起想办法。诺诺,你以后要是遇到同学有心理烦恼,也可以跟妈妈说说,咱们一起帮他解决。”陈诺重重地点点头,把妈妈的话记在心里。
江逸晨的展示页面充满了阳刚之气。照片里的他穿着军装,身姿挺拔地站在训练场上,背景是飘扬的军旗。文字介绍了他参军以来的经历,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营级军官,多次参与重大演习和抢险救灾任务,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旁边一页就是周航的照片,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胸前佩戴着军功章,正对着部下部署任务,神情严肃却不失温和。文字介绍了他作为营长兼部长的职责与成就:统筹部队日常训练、负责后勤保障体系优化,多次带领部队完成重大任务,荣立三等功三次,所带营队被评为“先进集体”。“周航这小子,做事特别靠谱,”江逸晨笑着说,“我们俩既是战友又是连襟,在部队里互相扶持,他统筹能力强,我擅长实战指挥,配合得特别默契。”他看向周沐阳,“沐阳,你爸爸可是部队里的英雄,以后你也要像你爸爸一样,做个有担当的男子汉。”周沐阳用力点点头,小脸上满是坚定。
江念熙看着周航的照片,眼神里满是骄傲与思念:“他总说,作为营长兼部长,不仅要带好兵,还要让兄弟们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他特别支持我和晓苏的工作,还经常给学校的孩子们讲国防故事,孩子们都叫他‘周营长老师’。上次沐阳在学校跟同学吵架,就是因为同学说军人不厉害,沐阳把爸爸的军功章照片拿出来,跟同学讲爸爸的故事,最后还成了好朋友。”
接下来是江念熙和苏晓的合页展示。照片里,两人穿着同款的浅蓝色教师制服,站在部队小学的操场上,身边围着一群笑容灿烂的军娃,有的孩子抱着她们的胳膊,有的趴在她们肩头,画面格外温馨。文字介绍了她们俩在部队小学的教学经历:37岁的江念熙擅长语文和英语教学,创新了“军营故事进课堂”的教学方法;31岁的苏晓专攻数学和科学,打造了“实践探究式”课堂,两人搭档多年,所带班级的成绩在全市统考中多次名列前茅,还培养出了不少热爱学习、心怀家国的优秀学生。“这张照片是去年学校艺术节拍的,”江念熙回忆道,“那天周航特意抽时间过来,带着孩子们走了一遍‘模拟军营’展示,晓苏带着孩子们做科学实验,我带着他们表演诗朗诵,家长们都来了,看完都特别感动。雨桐和沐阳沐希也在台下给我们加油呢,哭得稀里哗啦的。”
苏晓笑着补充:“是啊,雨桐还上台给我们献花了,说‘妈妈和小姨是最棒的老师’,可骄傲了。现在学校里的孩子们,都以自己的父母是军人为荣,也以能在我们学校读书为荣。”江雨桐听到妈妈提起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躲到江逸晨身后,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江哲看着照片,连连点头:“熙熙,晓苏,你们做得很好。周航和逸晨在前线保家卫国,你们在后方守护军娃成长,这就是最好的家国同心。晓苏年纪轻轻就有担当,熙熙你跟着周航,越来越有大局观,爷爷为你们骄傲。诺诺、雨桐、沐阳沐希,你们有这么优秀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更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四个孩子齐声答应,声音清脆响亮,回荡在客厅里。
一家人围着纪念相册,一边翻看,一边聊着各自的经历和感悟,客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江念初提起做公益项目时遇到的案例,陈诺在一旁时不时插几句话,分享自己在学校的所见所闻;江逸晨分享部队里的趣事,江雨桐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追问几句;江念熙说着学校里孩子们的可爱瞬间,周沐阳和周沐希在一旁模仿着军娃的样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话题无缝衔接,满是家人间的默契与温馨。
这时,林晚星从卧室里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一个略显陈旧的红色锦盒。她穿着藏青色的中式上衣,头发花白却梳得整齐,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你们看我找到了什么。”她坐下后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本厚厚的老相册,封面泛黄、边缘磨损,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还有这些,”她又从身后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几沓孩子们的奖状和画,“这都是诺诺、雨桐、沐阳沐希的宝贝,我都收着呢。”
“这是咱们家的老相册啊,”江哲看着相册,眼神里满是回忆,“好久没拿出来翻看了。”
林晚星把老相册放在纪念相册旁边,笑着说:“今天一家人聚得齐,正好对比着看看,回忆回忆过去。”她轻轻拂过老相册的封面,“这里面记录了孩子们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还有咱们夫妻俩的青春,晓苏嫁过来、熙熙和周航结婚后的团圆时刻,现在又多了诺诺他们几个小家伙的成长足迹,真是越攒越满了。”
江念初指着一张黑白照片:“妈,这是爸爸年轻时第一次上课的照片吧?”照片里的江哲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站在土坯房教室的黑板前,手里拿着粉笔,眼神里满是对教育事业的憧憬。
“是啊,1975年拍的,你爸才24岁,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县城中学,”林晚星感慨道,“那时候条件苦,冬天没暖气,你爸手上冻得都是冻疮,也从没叫苦。”
江哲笑着补充:“有次下大雨,几个家远的学生没法回家,我就把他们带回咱家,你妈给他们做饭洗衣,把床让给他们,我们夫妻俩睡地上。”
“那些孩子懂事,总带红薯玉米来谢我们,”林晚星笑着说,“你爸常说,看着他们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感。”
江念初的眼睛有些湿润:“爸,妈,以前我不懂事,总抱怨你们没时间陪我,现在才明白,你们把精力都放在了学生身上。也正是你们的言传身教,我才走上心理健康教育的路,熙熙和晓苏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周航和逸晨才那么有担当,连孩子们都耳濡目染,这么懂事。”
陈屿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爸妈那一代人,心里装着责任。现在咱们家,教育的火种传了下来,保家卫国的责任也扛了起来,这就是最好的传承。诺诺,以后你也要记得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故事,把这份担当传下去。”陈诺重重地点头,把爸爸的话记在心里。
林晚星继续翻着老相册,翻到一张江念初高中时的合影:“这是你刚成立文学社的照片,当时就五六个同学,你爸帮你找老师、申请场地,忙前忙后。”又翻到一张江逸晨刚当兵的照片,他穿着崭新的军装,脸上带着青涩:“这是2005年,你18岁刚入伍,我偷偷哭了好几回,你爸却跟我说,孩子长大了要学会闯荡。”再翻到一张江念熙穿着粉色连衣裙的旧照,林晚星忍不住笑了:“这是熙熙初中第一次主持文艺汇演,紧张得手心冒汗,下台还哭了鼻子,说自己忘词了,现在倒成了能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老师。”江念熙脸颊微红,周沐希凑过来抱住她的胳膊:“妈妈,你也会紧张呀?我上次在幼儿园讲故事,也忘词了呢!”江念熙摸摸女儿的头:“所以妈妈后来每天练习呀,沐希以后也可以做到。”
苏晓看着一张江逸晨和战友的合影,轻声说:“妈,这张是逸晨第一次立功时拍的吧?他总说,那次任务结束,最想做的就是回家给你们报平安。”江逸晨点点头,把江雨桐搂得更紧:“那时候年轻,只想着完成任务,现在才懂,平安回家对家人有多重要。雨桐,爸爸以后一定多陪你。”江雨桐笑着搂住他的脖子:“爸爸,我知道你要保卫国家,我会乖乖听妈妈和外公外婆的话。”
林晚星又从盒子里拿出一沓奖状,一一摆开:“这是诺诺的三好学生奖状,这是雨桐的绘画比赛一等奖,还有沐阳沐希的幼儿园文明小标兵证书,都是孩子们的骄傲。”陈诺凑上前,指着自己的奖状:“外公,这是我去年得的,我当时跟老师说,我要像外公一样,做个优秀的人。”江哲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伸手摸摸陈诺的头:“好小子,有志气!爷爷等着看你以后的成就。”
周沐阳拿起自己的证书,认真地说:“爷爷,我以后要像爸爸一样当军人,保卫国家,还要像妈妈一样,教小朋友们知识。”周沐希跟着点头:“我也要!我要和妈妈、小姨一起,给军娃们上课,还要画很多画,送给爸爸和叔叔们。”江哲看着这对龙凤胎,心里满是欣慰:“好,好,咱们家的孩子,都有出息。不管以后做什么,只要有这份心,就一定能做好。”
江念初拿起一张老照片,是她和江逸晨、江念熙小时候的合影,三个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却笑得格外灿烂。“妈,这张照片都快三十年了吧?”她感慨道,“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可我们过得特别开心。现在日子好了,孩子们也长大了,真快啊。”林晚星点点头:“是啊,时间不饶人,可看着你们一个个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孩子们也这么懂事,我和你爸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陈屿看着两本相册,若有所思地说:“爸妈,我有个想法,咱们把这些照片、奖状都整理一下,做一本更完整的家庭相册,不仅记录咱们的过去和现在,还要给孩子们留出空间,让他们以后把自己的故事也加进去。比如诺诺以后考上大学,雨桐、沐阳沐希参军、教书,都记录下来,让这份传承一直延续下去。”
江逸晨附和道:“这个主意好!等周航任务结束回来,咱们一起商量,把相册做得更精致些,每一张照片都配上文字说明,写下背后的故事。以后不管孩子们走到哪里,都能带着这本相册,记得自己的根,记得咱们家的荣光和担当。”
苏晓笑着说:“我可以负责整理孩子们的照片和奖状,熙熙擅长文字,咱们一起给每张照片写说明。等开学了,还可以让学校里的孩子们也看看,让他们知道,每一份成就的背后,都有坚持和付出。”
江念熙点点头:“好啊!我还要把爷爷的教育理念、姐姐的公益故事、哥哥和周航的军营经历,都写进相册里,让孩子们不仅能看到照片,还能读懂背后的精神。等他们长大了,这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江哲看着一家人热火朝天的样子,心里暖暖的。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窗户洒在两本相册上,烫金的字迹和泛黄的照片交相辉映,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客厅里,与茶香、桂花香交织在一起,格外温馨。
林晚星握住江哲的手,轻声说:“你看,咱们的家,就像这相册一样,一页页积累,一天天丰富,满是荣光和幸福。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笑脸,填满这本相册,填满咱们的生活。”
江哲点点头,目光扫过身边的儿孙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知道,这本家庭相册,记录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照片,更是一份份亲情、一份份责任、一份份传承。从他年轻时踏上教育之路,到孩子们各自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再到孙辈们满怀憧憬地成长,这份关于家国、关于教育、关于亲情的荣光,会像一颗种子,在岁月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要不要我再补充一个具体的场景,比如周航任务结束回家,一家人团聚并为新相册增添内容的片段,让故事更有收尾感?
喜欢掌心的刺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掌心的刺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