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静斋的晨钟,穿透山间薄雾,悠远而沉静。贤妃——如今该称其为静慧居士的柳若湘,正于禅房内静坐诵经。岁月似乎并未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因远离了后宫纷争,眉宇间多了几分以往罕见的平和与舒展。自请离宫修行,已近十载。这十年来,皇后林清玥每年都会按时派人送来按贵妃份例供给的用度,衣食器用,无一不精,甚至时常还有额外的、贴合她心意的书籍、茶叶、檀香等物。这份持之以恒的照拂,早已超出了帝后对出家妃嫔的例行恩赏,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承诺与尊重,让她在这方外之地,活得体面而安心。
她最牵挂的,自然是她的儿子,三皇子齐睿思。而皇后,也从未让她失望。
京城,睿王府。
府邸坐落于京城西侧,虽不及勇毅亲王府那般因军功而显赫威严,却也是朱门高墙,庭院深深,自有一番清贵雅致的气度。十年前,齐睿思年满十六,因其敏而好学,于政务上颇有见地,虽无显赫军功,但齐珩念其才,封其为睿王,取“明睿通达”之意。这封号,正合了他心思缜密、善于筹谋的性子。
更让柳若湘欣慰的是儿子的婚事。皇后林清玥亲自为其择选的正妃,乃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清流领袖孟文渊的嫡长女——孟静书。孟家世代书香,门风清正,孟文渊更是朝中公认的学问大家,不涉党争,只忠于君王。孟静书如其名,性情娴静,知书达理,且通晓诗书,并非只知女红的寻常闺秀。这桩婚事由皇帝下旨赐婚,在当时被视为皇帝重视文治、平衡朝堂势力的一个信号,也为齐睿思在清流文臣中赢得了不少好感。
如今,十年过去,睿王府内宅安宁,秩序井然。正妃孟静书为齐睿思诞下了两位嫡子,长子已开蒙读书,聪颖异常,次子亦活泼健康。她性情宽厚,持家有道,将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府中其他姬妾亦是宽容大度,赏罚分明,深得齐睿思敬重。除了正妃,齐睿思身边还有一位侧妃,是吏部一位侍郎之女,性情温婉,生有一位郡主;另有两位早年伺候的侍妾,亦各有所出。府中子女共计三子二女,虽非枝繁叶茂,却也人丁兴旺。
齐睿思继承了其母的部分心计,但更多了一份因其父皇强势、皇后贤明而形成的审时度势。他深知自己在军功上无法与二哥勇毅亲王比肩,便着力于文治,在礼部、工部的差事上兢兢业业,提出过几条颇具建设性的意见,颇得齐珩认可。他谨记母妃离宫前的叮嘱,安分守己,恪守臣道,与几位兄弟,尤其是地位日益稳固的二哥齐五阳、五弟齐凌云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对于皇后林清玥,他心中存着一份感激。若非皇后当年并未因母妃之事迁怒于他,反而为他择了如此贤惠的正妃,稳定了他的后方,他未必能有今日的安稳与体面。
这一日,睿王府的家宴上,孩子们环绕膝下,孟静书微笑着安排席面,侧妃与侍妾们也恭敬有礼,一派和乐融融。齐睿思看着眼前景象,心中感慨。他偶尔会想起在慈航静斋修行的母妃,便会派人送去一些京城时新的点心和用物,并在信中提及家中安好,孙辈聪慧,请母妃放心。
而远在慈航静斋的柳若湘,收到儿子的信物,总会反复阅读,摩挲着那些代表着儿子生活安稳、孙儿绕膝的字句,脸上露出真正释然而满足的微笑。她早已放下了曾经的争强好胜与不甘,青灯古佛,洗去了她的铅华与执念。如今,她只愿儿子平安顺遂,孙辈健康成长。对于那位深居坤宁宫,却始终掌控着大局,并给予她和儿子一条体面出路的皇后林清玥,她心中唯有感恩。这平静的晚年,这安稳的现状,已是她所能想到的最好结局。
喜欢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