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边境的雨季,让本就崎岖难行的山岳丛林地带更添了几分阴郁与险恶。
浓雾终日在山谷间缭绕,参天古木的枝叶上挂满水珠,每一步踏在腐殖层上,都会发出令人心悸的“噗嗤”声。
在这片被视为生命禁区的绿色迷宫中,二十三个非法建立的据点星罗棋布,它们依仗天险,构筑了明碉暗堡、雷场和铁丝网,像一颗颗毒牙,深深嵌入共和国的肌体。
常规部队的数次清剿,要么因地形限制无功而返,要么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仅能收复个别外围据点,难以根除。
此刻,在距离边境线数十公里的一处秘密营地,三百多名脸上涂着厚重油彩、眼神锐利如鹰的战士,正进行着最后的装备检查。
他们,正是肖正堂、何京、刘培基三人倾注一年心血,以超越时代的理念和近乎残酷的极限训练锻造出的利刃——初代现代化特种部队。
没有慷慨激昂的誓师,只有压抑的呼吸声和装备碰撞的轻微金属响动。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紧张、兴奋与绝对自信的气息。
他们的首战,代号“剃刀”,目标便是在五天内,以雷霆之势,将这二十三颗毒牙连根拔起!
………………
首战目标,直指最难啃的骨头——3号“鹰嘴崖”据点。
它孤悬于近乎垂直的绝壁之上,仅有一条“之”字形小径盘旋而上,堪称天险。强攻,无疑是送死。
子夜时分,细雨再次不期而至,为行动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肖正堂亲自带领一支十二人的精干小队,像壁虎般贴着湿滑的岩壁,利用加装消音装置的攀岩索具和精妙的团队配合,在黑暗中无声蠕动。
队员们脸上佩戴的,是经过肖正堂根据药理知识和战场需求改良的防毒面具,滤罐加大,外形略显臃肿,被队员们戏称为“猪鼻子”。
“麻药大师”肖正堂摒弃了传统高风险的单体麻醉方式。
他将一种由强效神经麻醉剂与特定致幻成分精密计算比例混合而成的药剂,装入特制的高压喷射罐中。
这种“加料迷烟”,能在极短时间内通过呼吸道黏膜迅速吸收,导致目标陷入深度昏迷并产生幻觉,且代谢较快,不留后遗症。
到达预定位置,下方据点碉堡的射击孔和隐蔽的通风口隐约透出微光。
肖正堂打出战术手语,几名队员如同鬼魅般占据有利位置,举起发射器。
“噗—噗—噗—”几声微不可闻的轻响,如同夜枭振翅。罐体精准地投入目标孔洞,迅速释放出无色无味的烟雾。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据点内的谈笑声、走动声先是变得混乱,夹杂着几声惊疑的咳嗽,随即迅速微弱下去,最终被一片死寂和偶尔响起的鼾声、呓语所取代。
“清除!”耳机里传来尖兵压低的声音。
肖正堂一挥手,队员们如猎豹般涌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都微微一愣:数十名守敌以各种扭曲的姿势瘫倒在地,武器散落,电台耳机里还传来友邻据点不明所以的呼叫。
兵不血刃,天险已破,整个过程耗时不到十五分钟,未发一枪,未惊动任何外围哨卡。
这场寂静的突袭,为整个“剃刀”行动定下了完美的基调。
………………
拿下3号据点,肖正堂立刻将其转化为一个诱饵和信息节点。
刘培基带领的电子战小组迅速接管了敌人的电台,他模仿守敌指挥官惊慌失措的口吻,用娴熟的当地土语向附近的7号和11号据点发出了“遭遇小股精锐渗透,请求紧急战术指导与兵力支援”的加密求救信号。
“鱼儿上钩了。”刘培基盯着频谱仪,冷静地报告。
果然,两个据点的敌人并未起疑,分别派出了超过五十人的队伍,沿着山谷匆匆赶来。
他们不知道的是,何京率领的狙击与观测小组,早已像钉子一样楔在了他们必经之路两侧的制高点。
雨水和雾气成了最好的伪装。透过高倍率瞄准镜和红外夜视仪,援敌的一举一动清晰可见。
“优先打击指挥官、RpG射手、机枪手。”何京的声音冷峻如冰。
“砰!”“砰!”加装了高效消音器的狙击步枪发出沉闷的声响。
走在队伍前面的敌方指挥官和火力骨干应声而倒,精准的狙杀瞬间打掉了指挥核心和重火力点,援敌队伍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
与此同时,埋伏在侧翼的特战队员用加装消音器的自动武器和弓弩,对混乱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高效而无情的“点名”清除。
几乎在伏击战打响的同时,刘培基小组已将7号和11号这两个因派出援兵而内部空虚的据点精确坐标,连同其内部结构弱点分析,通过保密电台发送至后方的炮兵指挥所。
“鹰巢收到!坐标确认,A7、b4,火力覆盖,执行!”
后方阵地,早已计算好诸元的军区直属远程火箭炮营,接到了这来自一线“眼睛”的最终指令。
刹那间,阵地上雷鸣般的怒吼撕裂了雨夜的宁静!
数十枚拖着耀眼尾焰的火箭弹,如同复仇的火鸟,划破天际,以近乎垂直的弹道,将死亡之雨精准地倾泻在两个目标据点所在区域!
地动山摇!火光将半个天际映成诡异的橘红色。剧烈的爆炸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仅仅一轮齐射,坚固的工事被夷为平地,暴露在外的有生力量被彻底抹去。
这是超越敌人认知的、由特种兵引导的“外科手术式”炮火打击,是智慧与钢铁的完美结合。
………………
对于隐藏在地形更为复杂的喀斯特溶洞群中的15号据点,强攻和炮击都难以奏效。
肖正堂在战前勘察时,就注意到了溶洞深处与一条地下暗河相连,而暗河上游数公里处,有一个天然形成的、相对狭窄的河道。
“是时候请龙王帮忙了。”肖正堂眼中闪过一丝锐光。
一支由工兵和侦察兵组成的八人小队,携带塑性炸药和简易堵漏器材,沿着险峻的河谷秘密潜行至上游狭窄处。
他们精确计算了炸药用量,几声闷响后,巨石和泥沙坍塌,巧妙地形成了一道临时水坝。暗河的水位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
“水位达到预定标高!”
“爆破泄洪!”
又一声令下,临时水坝被炸开一个缺口。积蓄已久的河水瞬间获得了释放,化作一道浑浊的巨龙,咆哮着冲向下游的溶洞!
溶洞内的敌人根本来不及反应,汹涌的激流便已灌入主洞和岔洞。
冰冷的河水裹挟着泥沙,瞬间淹没了大部分空间。敌人在黑暗中惊恐地挣扎,武器失效,建制打乱,很快便在缺氧和体力耗尽中失去了抵抗能力。
几小时后,待水流稍缓,特战队员们乘坐充气皮划艇,头戴强光防水头灯,如同幽冥水鬼般进入溶洞,轻松地将那些奄奄一息、趴在岩石上或漂浮在水面的敌人一一制服、俘获。又是一场零伤亡的完美清剿。
五天,二百四十公里!这支特种部队以超越常人极限的体能和意志,在恶劣的丛林环境中连续高速机动。
他们时而在树冠层潜行,时而在沼泽中跋涉,时而在峭壁上攀援。
饿了,啃几口高能压缩干粮;渴了,喝几口山泉雨水;累了,就在短暂的休整间隙靠着树干眯几分钟。
他们将迷烟、狙杀、引导炮击、水攻、伪装、渗透、破袭等多种战术手段运用得出神入化,将非对称作战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最终,以不可思议的零伤亡代价,圆满完成任务,俘获186名陷入昏迷、震懵、或精疲力尽的敌军,自身毫发无伤。
………………
详细的作战报告,附带着大量的现场照片、战术草图、武器效果评估和心理战分析,被以绝密等级迅速呈递。
这份报告在军方最高层引发了堪比地震的效应!
“零伤亡”、“多手段非接触打击”、“特战引导精确火力”、“环境武器化”、“跨学科协同作战”……
这些全新的作战理念和辉煌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让见惯了尸山血海的老将军们都为之动容。
一周后,一纸命令飞抵基地:这支初代特种部队的骨干,立即作为“种子教官”和核心指挥员,被紧急调配至各大军区,传授经验,火速组建类似的特种作战力量。
何京,凭借其超凡的狙击技艺、冷静的战场观察力和精准的火力召唤能力,被广州军区急调,受命组建代号“华南虎”的特种侦察大队。
刘培基,因其在电子对抗、情报破译、爆破工程及诡雷设置方面的鬼才,被兰州军区点名要走,着手打造一支适应西北广袤地域、代号“西北狼”的奇兵。
而作为整个“剃刀”行动的战术总设计师、灵魂人物肖正堂,则被求贤若渴的沈阳军区抢先一步,赋予他组建一支能在极寒条件下作战、代号“东北虎”的全能特种大队的重任。
消息不胫而走。北京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各大军区的调令或商借函如同雪片般飞来,都希望能将这三位开创了全新作战模式的“宝贝疙瘩”请去,哪怕只是短期授课、指导训练也好。
肖正堂、何京、刘培基,这三个名字,连同他们那支在密林中创造了现代战争奇迹的初代特种部队,以及那场被后世军史研究者反复剖析的“剃刀”行动,迅速成为了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
三人这次行动太干净利索,所以参军入伍三年整得三人和神鹰突击队300多人待遇整体升一级,获得总部机关授予“百战百胜突击队”光荣称号,肖正堂获得个人一等功,正团级待遇,刘培基、何京两位老搭档紧随其后,都因此次突出的战功获得了晋升。
最主要的是肖正堂通过此次巧妙部署,后续带队执行各种作战任务时,他越来越痴迷和追求“零伤亡”,这也是他第一次带领军侦查大队牺牲几十名战友后,深层次总结改进后的作战思想。
他们像三颗火种,带着在滇南淬炼出的烈焰,即将奔赴神州大地的北、中、南、西,点燃中国军队专业化、体系化特种作战的燎原之火,正式宣告了一个全新作战时代的来临。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小鬼当家之1978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