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一行押解着剑南重犯及如山铁证,浩浩荡荡返回神都洛阳。消息早已通过六百里加急传回,朝野震动,暗流汹涌。与潞州案时不同,此次牵扯出私铸兵甲、勾结古族、意图谋逆等骇人听闻的罪行,甚至隐隐指向朝中更高层级的人物,使得神都的气氛空前紧张。
车驾抵达洛阳当日,并未举行盛大的迎接仪式。武则天只派了内侍省太监总管并一队千牛卫,将郭鸿瑾、司徒明等要犯直接押入天牢最深处,严加看管。证物则送入宫中秘库,由皇帝亲信与三司主官共同查验。
狄仁杰入宫复命,武则天于偏殿单独召见。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女皇略显疲惫却威严更盛的容颜。
“怀英,辛苦了。”武则天看着风尘仆仆、但目光依旧清亮的狄仁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剑南之事,朕已悉知。你又一次为朝廷立下大功,也…又一次捅了马蜂窝。”
狄仁杰躬身道:“臣份内之事,不敢言功。只是此案牵连甚广,背后恐有更大隐情,望陛下圣心独断,彻查到底,以绝后患。”
武则天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宫阙,良久才道:“朕何尝不知?郭鸿瑾、司徒明不过台前卒子。那赤乌铜,那古族遗秘,还有裴文清口中那位‘王爷’…桩桩件件,都指向更深的水下。”
她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狄仁杰:“但正因如此,才需慎之又慎。朝堂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弹劾你的奏章,可比上次潞州案时,少了许多。”
狄仁杰微微一笑:“或许是他们学乖了,又或许…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武则天颔首:“不错。真正的对手,此刻正躲在暗处,窥伺时机。他们知道,铁证在手,郭鸿瑾等人已是弃子。但他们绝不会坐以待毙,必会想办法切断线索,甚至…反扑。”
“陛下圣明。”狄仁杰道,“因此,三司会审必须尽快进行,在对方尚未完全反应过来之前,坐实郭鸿瑾、司徒明之罪,并尽可能从他们口中撬出更多关于其上线的信息。”
“朕已下旨,三日后,太极殿,朕仍亲自主持三司会审。”武则天决断道,“怀英,你此次回京,锋芒太露,已成某些人的眼中钉。这几日,便在府中好生歇息,非召不必入朝。一应事宜,朕自有安排。”
这是保护,也是策略。狄仁杰心领神会:“臣,遵旨。”
离开皇宫,回到久违的狄府,狄春早已带着全府上下激动迎候。府中一切安好,但狄仁杰能感觉到,周遭监视的眼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李元芳、曾泰、张环、李朗等人安置妥当后,齐聚书房。
“大人,陛下似乎…”李元芳欲言又止。他感觉此次回京,气氛格外凝重。
狄仁杰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言:“陛下自有深意。元芳,你这几日带人,暗中查访一下,看看神都近日有无异常动向,特别是与剑南有关的人或事。曾泰,你将案卷副本再仔细梳理一遍,尤其是那些密信,看能否发现之前忽略的蛛丝马迹。张环、李朗,你二人负责府邸安全,外松内紧,严防宵小之辈。”
“是!”众人领命。
狄仁杰独自留在书房,闭目沉思。武则天的话在他脑中回响。对手在暗处,且能量巨大。他们会如何反扑?杀人灭口?销毁证据?还是…在朝堂之上,发动更猛烈的攻击?
他想起离京前,张柬之曾秘密来访,言及朝中似有一股暗流,对陛下重用寒门、打压世家颇为不满,尤其对他狄仁杰屡次查办大案、触动权贵利益,更是恨之入骨。张柬之当时忧心忡忡,提醒他务必小心。
张柬之…这位鸾台侍中(门下侍中),身为宰相,清正刚直,是朝中少数可称同志之人。或许,该找个机会,与他深谈一次。
就在狄仁杰静思之时,神都的某些深宅大院、隐秘别业中,一场针对他的风暴,确实正在酝酿。
一座奢华府邸的密室内,几位身着紫袍、气度不凡的官员正在密谈,烛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扭曲变形。
“狄仁杰此番回来,携雷霆之势,郭鸿瑾、司徒明必死无疑。若让他顺藤摸瓜,后果不堪设想!”一人声音低沉,透着焦虑。
“怕什么?”另一人冷笑,“郭鸿瑾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至于司徒明,一个化外遗民,他的话,有多少人会信?关键是那些密信…”
“密信已落入陛下之手,还能如何?”
“陛下之手,也非铁板一块…宫中、三司,总有缝隙可钻。只要关键的那几封信‘不翼而飞’,或者…变成指向他人的‘证据’,局面未必不能扭转。”
“你是说…移花接木?嫁祸于人?”
“有何不可?狄仁杰在朝中,仇家难道还少吗?譬如…那位一直看他不顺眼的武家王爷?”
几人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发出一阵低沉而险恶的笑声。
“此外,”最初那人又道,“狄仁杰本人,才是祸根。若他…突然暴病,或者出了什么‘意外’,这案子,自然也就查不下去了。”
密室内顿时一静,杀机弥漫。
“此事需万分谨慎,狄仁杰身边护卫森严,尤其是那个李元芳…”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总有机会的…”
夜色更深,神都的阴谋如同瘟疫般悄然扩散。而狄府书房的那盏灯,一直亮到天明。
狄仁杰推开窗,望着黎明前最黑暗的天空,他知道,一场远比剑南刀光剑影更凶险的较量,即将在这帝国的权力中心展开。而他,已无路可退。
喜欢神探狄仁杰第五部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神探狄仁杰第五部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