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首页 >> 知不可忽骤得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修罗武神崛起1892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风入邺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极品妖孽兵王
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 知不可忽骤得全文阅读 - 知不可忽骤得txt下载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2章 经义探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冬日暖阳斜照,崇文书院讲堂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苏明远捧着《孟子》,目光却不在字句之上,而是凝视着窗外那株古槐的枯枝。三个月来的朱砂圈点已将他最初的锐气磨去大半,如今再读经典,竟生出了某种说不清的敬畏之感。

明达,你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如何理解?周先生的声音将他从沉思中唤回。

讲堂内十余名门生齐刷刷地看向苏明远。这是今日经义讨论的核心题目,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敏感话题。在这个君权至上的时代,如何解读孟子的这句话,考验着每个读书人的政治智慧。

苏明远缓缓起身,心中却在激烈地挣扎着。按照现代的理解,这句话显然体现了民本思想的精髓,是古代民主意识的萌芽。但在当下的政治语境中,这样的解读无疑是危险的。

学生以为...他停顿了片刻,似在斟酌用词,孟子此言,乃是从治国安民的角度而发。君王之所以为贵,正因其能爱民如子;社稷之所以重要,亦因其为民众安居之所。故而此之分,实为强调君王当以民为念,非是要颠倒尊卑之序。

这番解读既保持了对经典的敬重,又巧妙地化解了其中的政治敏感性。周先生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然而,角落里传来一声不屑的冷哼。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面容方正的学生缓缓起身,正是书院中以保守着称的张生。

苏师弟此言,恐怕有失偏颇。张生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孟子虽有此言,但其本意绝非要动摇君臣秩序。圣人立言,皆有深意,岂能以今人之私见妄加揣测?依张某之见,此句当理解为:君王治国,当以社稷为重,以民生为念,如此方能彰显君德之光明。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维护了君权的绝对性,又不失对民生的关怀。但苏明远敏锐地察觉到,张生话中有话,今人之私见这四个字,分明是在暗指自己的解读过于现代化。

讲堂内的气氛瞬间微妙起来。其他学生或低头不语,或交头接耳,显然都感受到了这场学术辩论背后的暗流涌动。

张师兄说得有理。苏明远并未显露怒色,反而拱手致意,学生确实考虑不周。只是...他话锋一转,依学生愚见,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在于其能跨越时代而常新。若只是机械地重复前人解读,岂不失了学问的活力?

这话说得巧妙,既承认了张生观点的合理性,又暗示对方过于拘泥于成说。张生脸色微变,正欲反驳,周先生却举手示意安静。

两位的见解都有可取之处。周先生的声音平和而威严,经典诠释,既要尊重传统,也要结合时代。明达的思路活泼,有创新精神;张生的态度谨慎,守正不移。学问之道,正需要这样的切磋。

说着,周先生起身踱到讲台中央:不过,诸位要明白,科举考试中的经义阐释,与纯粹的学术讨论有所不同。考官所要看的,不是你能提出多么新颖的见解,而是你是否完全掌握了正统的解读框架。在这个框架内适度发挥,方为上策。

这番话让苏明远心中一震。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表现虽然展现了独立思考,但在科举的语境下,或许并不明智。那种现代学术研究中被鼓励的批判精神,在这里可能被视为不够稳重。

那么,何为正统的解读框架一直沉默的陈默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得如古井无波。

周先生看了陈默一眼,似乎对这个问题颇为满意:好问题。所谓正统框架,就是历代大儒公认的解读方式。以孟子这句话为例,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已有明确阐释:此言民之为贵,非谓其位之贵,乃言其为国家之根本。这就是标准答案。

苏明远暗自苦笑。在现代,标准答案往往被视为思维僵化的表现,但在这里,掌握标准答案却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但是,周先生话锋一转,仅仅背诵标准答案是不够的。考官要看的是你对这些标准解读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比如,你要能够解释为什么这样解读是合理的,它与其他相关经典如何呼应,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有何意义等等。

赵德举手发言:先生,那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深度理解?

多读,多思,多练。周先生的答案简洁明了,尤其要熟读《四书集注》和历代名家的经典阐释。同时,要关注当前的政治形势,理解经典教导在现实中的应用。

随着讨论的深入,苏明远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他开始习惯于在表达观点之前,先考虑这个观点是否符合正统解读,是否会被考官接受。这种自我审查的习惯,让他既感到安全,又隐隐有些不安。

下课后,张生主动走到苏明远面前:苏师弟,刚才多有得罪,还望见谅。

张师兄客气了。苏明远回礼,学术讨论,各抒己见,这是好事。

师弟胸襟开阔,张某佩服。张生的态度似乎真诚了许多,只是有一句话,张某不得不说。在书院内,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但在考场上,还是要以稳妥为上。毕竟,一旦文字有失,可能前功尽弃。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善意提醒,但苏明远听出了其中的警告意味。张生是在告诉他:你的那些新见解最好留在书院里,不要带到考场上去。

多谢师兄提醒,明达受教了。苏明远谦逊地回应,心中却涌起复杂的情绪。

当天晚上,苏明远、赵德、陈默三人如往常一样聚在院中讨论学问。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为这个深秋的夜晚增添了几分诗意。

今日之争,颇有意思。陈默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某种难以名状的深意,明远,你觉得自己的观点有错吗?

这个问题让苏明远沉默了良久。从学术角度讲,他的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甚至可以说更接近孟子的原意。但从政治角度讲,这样的观点确实有些超前,不够稳妥。

对错或许不是关键。他最终说道,关键是什么样的观点适合在什么场合表达。

这话说得真是...赵德摇头苦笑,明远,你真的这样认为吗?学问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投考官所好?

苏明远被这个问题问得哑口无言。在现代,他绝对不会这样想,学术的独立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在这里,在这个科举制度主导一切的时代,学问的价值似乎确实要通过考试来体现。

或许...他缓缓说道,我们需要学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既要保持对学问的敬重,也要懂得在体制内生存的智慧。

这番话连他自己说出来都觉得陌生。什么时候开始,他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什么时候开始,他竟然觉得为了适应体制而妥协是理所当然的?

陈默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但那目光中的失望清晰可见。

算了,不说这些了。赵德似乎察觉到了气氛的微妙,主动转移话题,明日要考经义默写,我们还是抓紧复习吧。

三人开始背诵《四书集注》,但苏明远的心思却无法集中。他发现自己正在发生一种深层次的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适应,更是内在的认同。那些最初觉得迂腐的观点,现在读来竟然颇有道理;那些最初认为束缚的规范,现在看来似乎也有其必要性。

更可怕的是,这种变化是如此自然、如此不知不觉,以至于他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失去什么。

深夜时分,独自回到住处的苏明远在油灯下翻开自己的日记。这是他保持现代身份认同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他与那个遥远时代进行精神对话的私密空间。

但当他提笔想要记录今日的感受时,却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那些曾经让他愤慨的现象,现在看来似乎也有其合理性;那些曾经让他困惑的规则,现在理解起来也不那么困难。

他缓缓写下一行字:今日与张生论经义,颇有所得。

写完这行字,他忽然停住了。这真的是他想说的话吗?还是他已经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来思考和表达?

窗外传来夜鸟的啼鸣,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凄清。苏明远放下笔,望向窗外的夜空。那里有他再也回不去的故乡,也有他正在逐渐遗忘的自己。

而明天,他还要继续这场看似主动实则被动的精神蜕变。在朱砂圈点的指引下,在经义探微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那个连他自己都无法预料的未来...

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即使是穿越而来的灵魂,也无法完全免疫于历史洪流的裹挟。苏明远开始明白,真正的悲剧或许不在于被强制改变,而在于不知不觉中认同了这种改变,甚至为之辩护。

而这,恰恰是温水煮青蛙最可怕的地方。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知不可忽骤得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靠穿书拯救世界纯情校医平行世界之重塑人生妖妃其实是药引娇娇王妃驾到,疯批王爷宠入骨颜语最新小说洪荒之我不是哪吒糜汉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一品侍卫气御千年极品妖孽兵王仙农宗雾都侦探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我成了六零后猎谍三生三世之花非花雾非雾虐他成瘾,宠她成性
经典收藏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绝色冷妃染谷君的异常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重生七零:暴富小农女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秦有锐士初唐峥嵘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坏坏相公好难缠:女人,敢不要我【完结】白话历史兴衰演义三国之献帝兴汉春秋发明家人在三国也修真三国之黄巾天下万界之我是演员浪子列国历险记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那年,那雪,那个执戟书生!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
最近更新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乡野奇途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魏砥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科举:寒门毒士浮世离歌躺赢的咸鱼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林冲君我的发小是朱元璋异世谋主:乱世定鼎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携空间穿古代,挖到千年人参暴富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大宋闲医重生成为李承乾
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 知不可忽骤得txt下载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 - 知不可忽骤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