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苏明远在鸿胪寺正式接见大食使团。
会见厅布置得庄重典雅,正中悬挂着怀柔远人的匾额。两侧摆放着香炉,袅袅青烟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
哈桑带着几位随从准时到来。他今天穿着更加正式,白色的长袍上绣着金色的花纹,头上的头巾也用宝石别针固定。
苏大人。哈桑行礼道,打扰了。
哈桑使节请坐。苏明远做了个请的手势。
双方落座后,先是礼节性的寒暄。苏明远询问他们一路上的旅途,哈桑则称赞大宋的繁华和礼遇。
气氛和谐融洽。
茶过三巡,苏明远切入正题:不知哈桑使节此次远道而来,有何贵干?
苏大人,我此次奉国王之命前来,主要有三件事。哈桑放下茶杯,正色道,其一,向贵国进献礼物,以表两国友好;其二,希望恢复丝路贸易,互通有无;其三,有一些重要事情,想与贵国商议。
前两件倒是常事。苏明远微笑道,至于第三件,不知是何要事?
哈桑沉吟片刻,似乎在斟酌措辞:苏大人,西域局势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北方的塞尔柱人越来越强大,不断南侵,威胁到丝绸之路的安全。
塞尔柱人?
苏明远记得,塞尔柱是突厥人的一支,在这个时期确实正在崛起,建立了强大的塞尔柱帝国。
这与我朝有何关系?他不动声色地问。
丝绸之路若是不安全,对东西方贸易都不利。哈桑道,我国希望能与贵国联手,共同维护丝路的畅通。
听起来很合理,但苏明远察觉到了言外之意——大食希望大宋出兵,或者至少在西域提供某种支持。
哈桑使节的意思,我明白了。苏明远不置可否,此事关系重大,需要向圣上禀报。不过在此之前,我想了解一下,贵国这次带来了什么礼物?
话题被他巧妙地转移了。
请随我来。哈桑站起身,礼物都在库房中。
两人来到驿馆的库房。几十个大箱子整齐地摆放着,一打开,各种奇珍异宝映入眼帘。
香料、宝石、象牙、珊瑚……每一样都价值不菲。
但最引起苏明远注意的,是几个装着书籍和地图的箱子。
这些是?他指着那些书问道。
这是我国的一些典籍。哈桑介绍道,有医学、数学、天文方面的。我们听说贵国对知识非常重视,所以特意带来,希望能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苏明远拿起一本书翻阅,虽然看不懂大食文字,但从精美的插图可以看出,这确实是高水平的学术着作。
多谢使节的好意。他由衷道,这些书籍非常珍贵,我朝必然会好好珍藏。
还有这些地图。哈桑展开几幅地图,这是从我国到贵国的丝路全图,标注了沿途的城市、水源、关口等。希望对贵国有所帮助。
苏明远仔细查看地图,心中暗暗吃惊。
这些地图绘制得极为精确,不仅标注了丝路沿线的地理信息,还详细记录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军事要地等。
这可不是普通的贸易地图,更像是军事情报图。
哈桑使节,这些地图……
苏大人不必多虑。哈桑似乎看出了他的疑虑,这些地图确实很详细,但我们之所以献上,正是为了表明诚意。如果我们有什么恶意,又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情报送给贵国?
这话说得有道理。
但苏明远还是觉得不对劲。如果大食真的想示好,为什么要带这么多武装人员?为什么使团规模如此庞大?
多谢使节的诚意。他不动声色,我会将这些礼物呈给圣上。相信圣上也会回赐厚礼。
那就多谢苏大人了。
回到会见厅,两人继续交谈。
苏明远开始旁敲侧击,探听西域的具体情况。
哈桑使节,您刚才提到塞尔柱人南侵。不知现在西域局势如何?
很复杂。哈桑叹了口气,塞尔柱人占据了波斯和中亚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但却与我们的教派不同,经常发生冲突。
贵国现在情况如何?
坦白说,不太乐观。哈桑坦诚道,我国虽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军事实力已经大不如前。面对塞尔柱人的进攻,我们节节败退。
那为何不求助于其他国家?
已经在求助了。哈桑苦笑,但西方的基督教国家与我们也有宗教冲突,指望不上。所以我们想到了东方,想到了大宋。
原来如此。
苏明远终于明白了——大食现在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急需外部支持。而大宋作为东方强国,自然成了他们寻求合作的对象。
但问题是,大宋为什么要帮助大食?两国相距万里,即使大食被塞尔柱征服了,对大宋也没有直接威胁。
哈桑使节,恕我直言。苏明远道,贵国的困境,我深表同情。但贵国远在万里之外,我朝鞭长莫及。而且即使塞尔柱人强大了,对我朝似乎也没有直接威胁?
苏大人,您只看到了表面。哈桑正色道,塞尔柱人一旦征服了西域,必然会继续东进。到那时,贵国的西北边境就会面临威胁。
他顿了顿,更何况,丝绸之路一旦被塞尔柱人控制,他们可以随意抬高商税,甚至切断贸易。到时候,受损的不只是我们,贵国也一样。
这话倒是有道理。
苏明远沉思片刻,问道:那依使节之见,我朝应当如何帮助贵国?
不需要贵国出兵。哈桑道,只需要在外交上支持我们,在贸易上给予优惠,在必要时提供一些军事物资。
外交支持、贸易优惠、军事物资——说得轻巧,但每一项都需要朝廷付出代价。
此事重大,我需要向圣上禀报。苏明远道,不过我个人认为,两国友好交往、互通有无,是好事。至于具体如何合作,还需要朝廷商议。
理解,理解。哈桑点头,我们会耐心等待。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涉及到文化、宗教、风俗等方面。
苏明远惊讶地发现,哈桑不仅对中原文化了解很深,甚至能背诵一些唐诗。
苏大人,我在长安时,最喜欢的就是李白的诗。哈桑感慨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么豪迈的气概!
哈桑使节好文采。苏明远赞道,看来您对我朝文化颇有研究。
不敢当。哈桑谦虚道,只是喜欢罢了。其实我们两国的文化,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都重视知识,都尊重学者,都追求和平与繁荣。
说得好。
会谈在融洽的气氛中结束。
送走哈桑后,苏明远回到后堂,脸上的笑容立即消失了。
李安,立即派人去查。他低声吩咐,查那些地图上标注的内容是否准确,查塞尔柱人的真实情况,查大食现在的国力如何。
还有,派人盯着使团的那些武士。我总觉得,他们不只是护卫那么简单。
大人是怀疑……
我怀疑这个使团,除了外交目的,还有其他企图。苏明远道,比如刺探我朝虚实,比如策反西北部族,甚至……
他没有说下去,但李安明白了。
当夜,苏明远将今天的会谈内容整理成详细的报告,呈给了皇帝。
报告中,他既介绍了大食的请求,也分析了背后的原因,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以和大食保持友好关系,恢复贸易往来,但要谨慎对待他们的军事合作请求。
皇帝看完报告,在奏折上批示:苏爱卿分析得很透彻。此事朕会与诸位大臣商议。你继续与使团接触,多探听情报。
接下来的几天,苏明远频繁与哈桑会面,有时是正式会谈,有时是非正式的茶叙。
两人渐渐熟络起来。
哈桑是个健谈的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他给苏明远讲述西域的风土人情,讲述大食的历史文化,讲述丝绸之路上的传奇故事。
苏明远也不吝分享,向哈桑介绍大宋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成就。
两人的交流,从最初的外交试探,渐渐变成了真诚的文化交流。
但苏明远始终保持着警惕。他知道,哈桑虽然友善,但终究代表着大食的利益。每一句话,每一个笑容,都可能隐藏着外交目的。
他也是如此。
这就是外交——在友好的表面下,进行着激烈的利益博弈。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知不可忽骤得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