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晁迥后,三人又在花园中坐了一会儿。
月色如水,花灯摇曳,远处传来宴会的喧闹声,但他们三人却都陷入了沉思。
苏兄。张咏忽然开口,今天听了晁老的话,我突然觉得,也许我这些年走的路,也不算错。
怎么说?
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学会妥协,就是背叛了理想。张咏道,但现在我明白了,妥协不是背叛,而是一种策略。只要底线还在,初心不改,就还有希望。
说得好。周怀政也道,我在礼部这些年,虽然没做什么大事,但也一直在坚守自己的原则。现在想来,这也是一种坚持。
两位兄台说得对。苏明远道,其实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有人适合在前线冲锋,有人适合在后方支援。不管走哪条路,只要问心无愧,就是好的。
苏兄,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张咏问。
继续推进改革吧。苏明远道,边防改革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税赋改革也只是做了一部分,后续还需要不断完善。
这条路,会很难走。周怀政提醒道。
我知道。苏明远坦然道,但既然已经开始了,就要走下去。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我也学会了很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在坚持和妥协之间找平衡,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出路。
那就好。张咏拍了拍他的肩膀,苏兄,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但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让百姓过得更好。
说得好!周怀政举起酒杯,来,为了我们的理想,为了不忘初心,干杯!
干杯!三人的酒杯再次碰在一起。
就在这时,李安匆匆走来:大人,宴会要结束了,陛下召您过去。
知道了。苏明远站起身,对两位好友道,我先过去了,你们也早点回去休息。
好,改日再聚。
苏明远跟着李安回到主宴席。
皇帝此时已经站在高台上,准备做总结发言。
诸位爱卿。皇帝环顾四周,今日状元宴,朕很高兴。看到诸位状元齐聚一堂,让朕感到,大宋有如此多的人才,实乃国家之幸。
但朕也要提醒诸位——金榜题名,只是开始,不是终点。真正的考验,是在之后的为官生涯中。
朕希望诸位,都能不忘初心,为国为民,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不辜负当年金榜题名的荣耀!
臣等定不负圣恩!众人齐声道。
宴会在这庄严的氛围中结束了。
回到府中,已是深夜。
苏明远独自坐在书房中,回想今天的所见所闻。
他想起了李昊的困惑,想起了张咏的妥协,想起了周怀政的坚守,更想起了晁迥那句话:每次退下朝来,回到家中,能够坦然面对镜子中的自己。
他站起身,走到铜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
还是那张年轻的脸,但眼神中多了一些沉稳,也多了一些疲惫。
这段时间,他经历了太多——从推行税赋改革,到处理地方贪腐;从与杨尚书的权力斗争,到化敌为友的边防改革;从为三皇子讲学的敏感身份,到微服私访目睹的民间疾苦……
每一件事,都在考验着他,也在塑造着他。
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权衡,学会了在复杂的局势中寻找出路。
但他也始终记得,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
不是为了权力,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让百姓过得更好。
这就是他的初心。
苏公子。李安轻声道,夜深了,您该休息了。
苏明远转过身,李安,你说,我这条路,走得对吗?
李安想了想,认真道:小的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小的知道,大人做的事,都是为了百姓好。光这一点,就够了。
是吗?苏明远笑了,也许你说得对。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只要我自己问心无愧,就够了。
他回到书案前,展开一张白纸,提笔写道:
今日状元宴,与诸同年聚首,听前辈教诲,感慨良多。
为官之道,在于坚持,也在于妥协;在于进取,也在于退让。
但无论如何,不可忘记初心。
吾当年寒窗苦读,考取功名,为的是造福百姓,报效国家。
如今虽身居高位,但此心不改。
纵使前路坎坷,纵使千难万险,吾亦不悔。
因为吾知,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
有些路,必须有人去走。
既然历史选择了吾,吾便不负历史,不负苍生。
写完,他将纸收好,吹灭了灯。
窗外,月亮依然明亮。
新的一天即将到来,新的挑战也在等待着他。
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八个字,将伴随他走完这一生的官场路。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知不可忽骤得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