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时,有个叫孙康的孩子,家境贫寒,但他对读书有着极高的热情。由于家中无力供他上学,他每天都要早早起床,走二十几里的山路到学堂旁听。路途遥远,加上天气多变,有时他还没到学堂,学堂就已经放学了。
孙康有个好友名叫刘福,他深知孙康的困境,常常偷偷借书给他。孙康也格外珍惜每一次读书的机会。白天,他干完家务后,就争分夺秒地看书,连母亲叫他吃饭,都舍不得放下书本。然而,家中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到天黑就无法读书。小小年纪的孙康曾委屈地问父亲:“爹,为什么别人家都有油灯,我们家却没有呢?”父亲愧疚地解释说:“灯油很贵,咱们要是买了灯油,全家就都得饿肚子了。”
有一次,好友刘福把孙康梦寐以求的《孟子》借给了他,但这次只能借十天,必须按时归还。孙康兴奋极了,承诺一定会按时还书。自从拿到这本书,孙康常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因为白天要干活,晚上又没光,根本没多少时间看书。恰巧当时是冬天,昼短夜长,这样下去根本看不完。到了晚上,他拿起书来到屋外,想借着月光看书,可光线太暗,根本看不清,只能失落地回屋。
日子一天天过去,距离还书的日子越来越近。这天夜里,孙康半夜醒来,突然发现窗外透进几丝白光。他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地上、树上都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在夜色中泛着微光。他站在院子里,突然想到:映着雪光是不是能读书了?他急忙跑回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光一试,果然字迹清晰可辨,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还要亮堂。他顿时睡意全无,立即穿好衣服,铺开草席,在雪地里读了起来,就这样一直读到了天亮。
天快亮时,母亲开门,发现孙康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又心疼又生气地责骂他:“你这孩子为了看书,连命都不要了吗?”孙康却笑着回答:“娘,我终于找到晚上读书的办法了。”就这样,孙康夜以继日地读书,不畏寒冷,不知疲倦,常常一直读到清晨时分。即使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也从未中断学习。
后来,学堂的老先生得知孙康映雪读书的事迹,被他如此刻苦求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便免费收下了这个学生。孙康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砥砺奋进,学业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映雪读书”的意思是指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形容生活贫困却仍坚持刻苦学习。后来,这个词多用来赞誉勤学苦读的精神。
聪明的小朋友们,明亮的教室、温暖的台灯、满架的图书,这些对今天的你们来说或许是唾手可得的事物,但却是雪地里夜读的那个少年做梦都想要的光啊。当你觉得学习辛苦时,不妨想想那个在寒夜中映雪苦读的身影。
---
喜欢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