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对“云琰纸坊”的调查,在蔡琰滴水不漏的应对和多方无形的压力下,持续了数日,却始终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把柄。程御史虽然心有不甘,但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和越来越大的阻力,也渐渐感到骑虎难下,难以为继。
然而,就在调查看似陷入僵局,即将不了了之的时候,一个更阴险的招数,从暗处射了出来!
这天下午,蔡琰刚从御史台应对完问话回到纸坊,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见赵云脸色铁青地迎了上来,手里攥着一张揉皱的纸。
“师姐!你看这个!”赵云把纸递给蔡琰,声音里压着怒火,“不知道哪个王八蛋散出来的!满大街都是!”
蔡琰接过一看,心猛地一沉!这是一张抄录的“匿名检举信”,内容极其恶毒!信中不仅重复了之前御史台调查的那些莫须有罪名,更添油加醋地编造了新的谣言!说“云琰纸坊”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是因为蔡琰利用美色贿赂了少府监和宫中的太监(暗指蹇硕),赵云则凭借武力威胁竞争对手;还说纸坊的巨额利润来路不明,可能暗中与黄巾余孽有勾结,资助叛乱!甚至暗示蔡琰与赵云名为师兄妹,实为姘居,有伤风化!
这已不仅仅是商业竞争或官场倾轧,而是上升到人身攻击和政治陷害的层面!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
“肯定是卫仲道那个杂碎干的!”赵云咬牙切齿,“正面搞不垮我们,就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蔡琰看着纸上那些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气得浑身发抖,脸色煞白。她可以忍受商业上的打压,可以应对官府的调查,但这种针对个人清白的恶毒诽谤,尤其是牵扯到政治叛乱,其杀伤力是毁灭性的!一旦流传开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就算最后查清是诬告,他们的名声也彻底毁了!
“赵师兄,立刻让伙计们去街上,尽可能收回这些传单!”蔡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下令道。
“已经派人去了!”赵云急道,“可这玩意传得太快了!根本收不完!现在街上好多人都在议论纷纷!再这样下去,咱们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果然,纸坊外已经聚集了一些指指点点的百姓,看他们的眼神都带着异样。店里的伙计也人心惶惶,有些胆小的甚至开始偷偷收拾行李,生怕被牵连。
就在这风雨飘摇、人心惶惶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傍晚时分,荀攸府上的一位老管家,悄无声息地来到了纸坊后门,求见蔡琰和赵云。
“蔡姑娘,赵掌柜,”老管家神色凝重地低声道,“我家先生让老奴传话:风波骤起,蜚语伤人,此乃小人惯技,意在乱尔阵脚,切不可自乱方寸。先生已在暗中设法,不日当有分晓。请二位务必稳住内外,静待佳音。”
荀攸出手了!
这个消息,如同暗夜中的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蔡琰和赵云几乎绝望的心!荀攸身为尚书台侍郎,深得皇帝信任,且智谋深远,人脉广阔。他若肯出手相助,此事必有转圜余地!
“多谢荀先生!多谢管家!”蔡琰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哽咽,“请转告先生,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送走管家,赵云兴奋地搓着手:“师姐!有荀先生帮忙,咱们有救了!”
蔡琰重重点头,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荀先生智计超群,他既说已在设法,定然有了对策。我们眼下要做的,就是稳住自己,不能先乱了阵脚。”
她立刻调整策略:
第一,对内安抚,稳定人心。她召集所有伙计工匠,开诚布公地说明情况,坦言有人恶意中伤,但纸坊行得正坐得直,已有贵人相助,请大家安心工作,相信清白终将大白。并承诺绝不牵连无辜。
第二,对外沉默,以静制动。停止一切收回传单的行动,对外界的流言蜚语不予置评,不辩解,不争论,避免越描越黑,落入对方圈套。纸坊照常营业,态度从容。
第三,加固防线,以防不测。赵云进一步加强工坊的戒备,尤其是夜间巡逻,防止有人趁乱搞破坏。
接下来的两天,是极其难熬的。外面的谣言愈演愈烈,各种难听的话都传了出来。纸坊的生意一落千丈,门可罗雀。偶尔有老主顾上门,也是神色尴尬,匆匆买了纸就走。卫仲道那边更是得意洋洋,据说在酒楼上公开饮酒庆祝,扬言要让“云琰纸坊”身败名裂。
然而,蔡琰和赵云谨记荀攸的嘱咐,咬牙坚持,对外界的风雨充耳不闻,内部管理井井有条。
就在第三天上午,形势突然发生了逆转!
首先,尚书台突然行文至御史台,就“民间匿名投书泛滥,扰乱视听,诬陷良善”一事提出质询,要求御史台彻查谣言源头,以正风气。虽然没有点名“云琰纸坊”,但矛头所指,不言而喻。
紧接着,太尉杨彪在一次朝会上,看似无意地提及“洛阳有商贾,以奇技造福文林,反遭小人嫉恨,诽谤中伤,此风不可长”,得到了几位清流官员的附和。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宫中传出消息,皇帝刘辩在翻阅用“云琰纸”誊写的奏章时,随口赞了一句“此纸甚佳”,被随侍的太监听到,迅速传开。
这几件事接连发生,虽然都不是直接为“云琰纸坊”平反,但传递出的信号却极其明确:朝廷高层关注此事,并倾向于认为“云琰纸坊”是被诬陷的!
舆论的风向,瞬间转变!
“听说了吗?尚书台和杨太尉都发话了!看来云琰纸坊是被冤枉的!”
“我就说嘛!蔡姑娘和赵掌柜不是那样的人!”
“肯定是有人眼红,故意造谣!”
“连皇上都夸他们的纸好呢!”
之前那些传得沸沸扬扬的谣言,在官方隐隐的定调和上层的好评面前,迅速失去了市场。人们开始同情“云琰纸坊”,谴责造谣者。
御史台的压力陡增。程御史本来就想草草结案,现在更是顺水推舟,很快宣布调查结束:“云琰纸坊”账目清晰,经营合法,所谓“举报”查无实据。至于匿名信,则定性为“奸人诽谤”,下令追查(当然,最终大概率是不了了之)。
笼罩在“云琰纸坊”头上的阴云,在荀攸暗中巧妙运筹下,迅速散去!
危机解除的那一刻,赵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蔡琰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荀攸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他们知道,这一次,他们不仅在明面上顶住了压力,更在暗处的较量中,凭借强大的盟友,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
然而,经过这次风波,他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这洛阳城中,仅有技术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可靠的政治靠山,再大的家业,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倾覆。
(本章完)
喜欢回到东汉当赵云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回到东汉当赵云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