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接过新落下的铁盒,外壳冰凉,表面刻着非洲海岸的标记与时间。他没有多看,直接打开,取出里面的竹简日志。上面用炭灰写着最近疫情的变化:高烧不退,皮肤发黑,呼吸如拉风箱,死者口鼻渗出暗红泡沫。
这不是原来的瘟疫。
他立刻命人调出李青萝编写的《瘟疫通鉴》。那是一块厚重的盲文铜板,表面布满细密凸点,由她亲手刻下。工匠将铜板放在桌案上,陈墨蹲下,手指沿着凸起缓慢滑动,对照竹简上的症状。
两者有差异。
他起身,下令:“请李青萝来主控室。”
不多时,脚步声由远及近。李青萝走入,身披素色长衫,银簪垂肩,耳坠轻晃。她虽看不见,但每一步都稳。她在铜板前坐下,指尖抚过那些凸点,速度极快,像是在读一本熟记于心的书。
“这病变了。”她开口,“寒毒深入骨髓,肺腑凝滞,需用赤心藤为主药。”
“此草何地可得?”
“只生在马达加斯加雨林深处。当地人称‘神之根’,严禁外人采挖。且其根遇铁即腐,只能用象牙铲掘取。”
陈墨沉默片刻,转身对传令兵说:“改道印度洋航线。命苏婉娘商队暂停波斯补给,转向东非沿岸。另派三名懂南岛语的医官随行,携带青铜医书作为信物,向部族长老换取采药权。”
传令兵领命而去。
命令刚发,警铃响起。
一名守夜工匠冲进指挥所,手里攥着个小瓷瓶。“药田有人闯入!我们抓住一个黑衣人,他身上带这个,正要洒在幼苗上。”
李青萝接过瓷瓶,拔开塞子,凑近闻了一下。她眉头一皱,伸手让工匠扶她走到桌边,从袖中取出银簪,轻轻蘸了一滴粉末。
簪尖立刻变黑。
“是腐筋散。”她说,“沾土则死土,三年寸草不生。”
陈墨眼神一冷。这是冲着根基来的。
他立即下令:“召慕容雪。”
不到半盏茶功夫,慕容雪赶到。她未穿铠甲,只着短打劲装,腰间挂着连弩。她听完情况,转身就走。
“我亲自守药田。”
她带人赶到庐州药圃时,天还未亮。整片田地被雾气笼罩,嫩绿的药苗在微光中摇曳。她绕场一圈,查看所有入口,随后下令:“架设蒸汽雾障,全田覆盖。热感铃挂于外围十步一具,任何体温接近者立即示警。”
她又取出楚红袖留下的机关图纸,交给随行工匠。“按图在三条主路上埋透骨钉发射器,触发即锁定关节,不得伤命。”
工匠们迅速施工。两炷香后,整个药田被一层薄雾包围,铃铛悬挂在竹竿上,微微晃动。地下机关也已埋好,只等触发。
夜深。
一道黑影翻过围墙,落地无声。他贴着田埂爬行,手中握着火折子。刚靠近一片密集药苗,脚下一沉。
咔。
轻响传出。
头顶铃铛突然震动。
嗖!
三枚细钉从地面射出,齐齐钉入那人小腿。他惨叫一声倒地,火折子滚出老远。蒸汽雾瞬间加厚,几名守卫持灯冲来,将其按住。
审讯在黎明前结束。
刺客被押到李青萝面前。她伸手摸他衣襟,在内袋里发现一块烧焦的羊皮残片。她指尖划过边缘,辨认出半个地图轮廓。
“一处在南海,一处在交州外海。”她低声说,“他们盯上了境外药源。”
陈墨听完回报,立即传令:“泉州、交州港口加强巡查,所有出海药船必须双哨同行,夜间不得停泊无防区。”
他回到主控室,沙盘上的光点正在移动。代表商船的铜钉缓缓驶向印度洋。他知道,敌人不会只动手一次。
必须把解药的传播变成铁律。
他再次召见李青萝。
“现在很多人不识盲文,工匠照着刻,剂量出了错。昨天试药,侍从中毒昏倒。”
李青萝点头。“我早想到这一天。”
她当众解开腰间玉佩,用力一掰。玉佩裂开,里面嵌着一块更小的铜片,上面全是六点凸刻符号。
“这是我做的《黄帝内经》剂量对照表。从今天起,所有解药配方统一用这套编码。我亲自校准每一行。”
陈墨下令:“设立盲文医塾,选百名少年入学。李青萝主讲,每日口述,工匠刻板,成品加盖骑缝印。”
三天后,第一批三百份盲文解药指南完成。每一份都封装在防水铜筒中,外刻“医”字铭文。
出发前夜,李青萝来到码头。她听不到海浪的具体声音,但她能感觉到风的方向,能闻到盐和木料的气息。她伸手抚摸铜筒表面,一根根摸过上面的凸点。
“这一次,”她说,“我不再是试药之人,而是送药之人。”
郑和船队启航当天,晨光初现。
三百工匠站在药田外,将刻有“医”字的青铜牌插入泥土。每一块都深深扎进地里,像一道无声的防线。
慕容雪站在田埂最高处,手握连弩,目光扫视四周。雾障仍在运行,铃铛安静。药苗在晨风中轻轻摆动。
完颜玉在阴山哨塔放飞追风隼。鸟儿振翅升空,爪系情报——商队已过巽他海峡,航速正常,无异常接近船只。
陈墨坐在主控室内,面前摊开着下一批出航名录。他手中的笔停在纸上,墨迹未干。
沙盘上,代表非洲的区域亮起一点红光。
新的疫情报告到了。
喜欢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