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透过轧钢厂高大的玻璃窗,在车间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金属和汗水的混合气息,却比往常多了几分不同的躁动——今天是厂里一年一度的青年技术比武日。
车间被临时清理出一片空地,四周拉上了红布条,上面用白漆写着“比学赶超,争当技术能手”的标语。十几个参赛的年轻工人站成一排,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张崭新的台案,台虎钳、锉刀、量具一应俱全,锃亮的工具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林建军站在队伍中间,心里却异常平静。
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全厂规模的比武,却没有丝毫紧张。这段时间跟着王师傅没日没夜地苦练,加上系统奖励的《工业基础手册》和“高速钢刀具磨制技巧”,他对自己的技术有足够的信心。更何况,赵主任特意找他谈过话,说这次比武的优胜者,有机会参与厂里重点技术革新项目,这对他来说,比任何奖励都有吸引力。
“都精神点!”赵主任站在台案前,手里拿着扩音喇叭,声音洪亮,“今天的比武,分两项:实操锉削一个二级精度的直角块,理论绘制一张齿轮零件图,两项成绩相加,取总分第一!谁要是能拔得头筹,厂里不仅发奖金和奖状,还能跟着技术科的师傅们参与新项目,机会难得,都拿出真本事来!”
台下立刻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年轻工人们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参与新项目,意味着能接触到更核心的技术,甚至可能被破格提拔,这对每个渴望出头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
“小林,紧张不?”旁边一个叫李卫国的学徒凑过来,低声问道。他比林建军早进厂半年,技术扎实,是这次比武的热门人选之一,只是眉宇间带着几分掩饰不住的焦虑。
“还好。”林建军笑了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台案上的锉刀——这是他特意按照“高速钢磨制技巧”打磨过的,刃口角度精准,手感格外顺手。
“我可紧张坏了,”李卫国搓了搓手,“听说技术科的张师傅会来当评委,他眼光刁得很,一点瑕疵都瞒不过他。”
林建军刚要回话,就听到赵主任的声音再次响起:“各就各位!准备——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十几个年轻人同时动了起来。
“咔哒”一声,工件被牢牢固定在台虎钳上;“沙沙”的锉削声此起彼伏,金属碎屑像金色的粉末般簌簌落下;偶尔有人拿起游标卡尺,眉头紧锁地测量精度,空气中瞬间弥漫起无声的硝烟。
林建军深吸一口气,拿起锉刀,对准工件的直角边缘。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于下刀,而是先闭上眼睛,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系统手册里关于“二级精度锉削”的操作规范:切削角度45度,每厘米行程锉削量0.05毫米,横向走刀需保持均匀力度,避免出现“塌角”……这些细节早已刻进他的肌肉记忆,加上基础格斗术带来的身体协调性,让他的动作比旁人多了几分沉稳的韵律感。
“沙沙——”
锉刀与金属接触的瞬间,发出均匀而细密的声响。林建军的手腕轻转,力道从腰腹直达指尖,每一次锉削都精准地控制在0.05毫米的进给量,刃口在工件表面留下整齐的纹路,像被尺子量过一般笔直。
旁边的李卫国看得暗暗心惊。
他自己的锉削速度已经算快的,可林建军的节奏更稳,角度更准,甚至连金属碎屑飞溅的弧度都透着一股“恰到好处”的意味。这哪里像个刚进厂几个月的学徒,分明比有些老工人的手法还要老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车间里只剩下锉刀摩擦金属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量具碰撞声。
评委席上,技术科的张师傅抱着胳膊,目光在各个选手身上扫过,眉头始终紧锁。当他的视线落在林建军身上时,却微微顿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这年轻人的手法,有股“稳准狠”的劲头,是个练技术的好苗子。
一个小时后,实操考核结束。
选手们的工件被依次送到评委席,张师傅拿起游标卡尺,挨个测量。当他量到林建军的工件时,原本紧绷的嘴角突然松开了些:“直角公差0.02毫米,平面度0.01毫米,粗糙度Ra1.6——超额达到二级精度标准,快赶上一级了。”
周围立刻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声。
二级精度的标准是公差不超过0.05毫米,林建军的工件居然达到了0.02毫米,这在年轻学徒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成绩。
李卫国的脸瞬间白了,他知道自己这次怕是比不过了。
接下来是理论考核——绘制一张齿轮零件图。
这对大多数年轻工人来说,比实操更难。不少人对着图纸抓耳挠腮,手里的铅笔在纸上涂涂改改,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绘图不仅需要扎实的机械知识,更考验耐心和细致,哪怕一个小数点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零件报废。
林建军却下笔如有神。
系统奖励的“机械制图进阶技巧”在这时发挥了作用:他先在脑海里构建出齿轮的三维模型,再按照“三视图投影法则”快速分解,铅笔在图纸上流畅游走,齿顶圆、齿根圆、模数、压力角……每个参数都标注得清晰准确,线条笔直如尺,连标注线的角度都保持着严格的45度,仿佛用仪器量过一般。
张师傅站在他身后看了半晌,手里的钢笔在评分册上轻轻敲着,眼神里的赞许越来越浓。
“这小子,图纸画得比技术科的实习生都规范。”他低声对身边的赵主任说,“是你车间的?叫什么名字?”
“林建军,刚来半年,王德胜的徒弟。”赵主任脸上笑开了花,语气里满是掩饰不住的骄傲,“这小子脑子活,肯下苦功,天天加班研究手册,进步快得很。”
张师傅点点头,没再多说,目光却在林建军的图纸上又停留了片刻。
两个小时的考核转瞬即逝。
当赵主任宣布“比赛结束”时,大多数选手都长长舒了口气,有人兴奋地挥舞着拳头,有人则垂头丧气地看着自己的工件,表情各异。
评委们开始紧张地评分,用精密量具反复测量工件精度,对着图纸核对参数,偶尔低声讨论几句,气氛比比赛时还要凝重。
林建军站在原地,看着自己的作品——直角块棱角分明,用手指抚摸边缘,感受不到丝毫毛刺;齿轮图纸线条清晰,参数完整,连他自己都忍不住在心里点了个赞。
“差不多了。”王师傅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他身边,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实操稳,图纸准,拿第一问题不大。”
“还得看评委的。”林建军谦虚地说。
“不用看也知道。”王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张老头那眼神,我太熟了,他要是盯上谁,准是看中了。”
果然,半个多小时后,张师傅拿着评分册站起身,清了清嗓子:“经过评委组一致评定,本次青年技术比武,第一名——钳工车间,林建军!”
话音刚落,车间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李卫国第一个走上前,用力拍了拍林建军的胳膊:“服了!你这技术,真是没的说!”
其他选手也纷纷围过来道贺,眼神里有羡慕,有敬佩,却没有嫉妒——林建军的实力摆在那里,没人能不服气。
林建军刚要道谢,就看到傻柱挤过人群跑过来,脸上带着复杂的笑容:“行啊你小子!真给咱们厂年轻人长脸!比某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强多了!”他说这话时,特意瞟了一眼站在角落里的许大茂。
许大茂的脸色果然很难看,嘴唇抿得紧紧的,眼神里满是怨毒,却没敢像往常那样说风凉话——今天的场合太正式,连厂长都坐在评委席上,他要是敢捣乱,纯属自讨没趣。
厂长站起身,接过张师傅递来的奖状和奖品,走到林建军面前,郑重地把东西递给他:“小林同志,好样的!咱们国家搞工业化,就需要你这样有技术、肯钻研的年轻人!好好干,厂里不会亏待你的!”
奖状是烫金的,上面印着“青年技术能手”几个大字;奖品是一本厚厚的《机械制图进阶》和一个信封——林建军打开一看,里面是五十万旧币,相当于他两个多月的工资!
“谢谢厂长!我一定好好干!”林建军立正敬礼,声音洪亮。
掌声再次响起,比刚才更热烈了。赵主任和王师傅笑得合不拢嘴,看着林建军的眼神,像看自家孩子一样欣慰。
比武结束后,林建军成了厂里的“名人”。
走在厂区里,总有人主动跟他打招呼,连以前不太熟悉的技术科师傅,见了他都点头示意。王师傅更是把他当成了骄傲,逢人就夸:“我这徒弟,是块好料,将来准比我有出息。”
傻柱也彻底转变了态度,中午打饭时特意多给了林建军一勺红烧肉,嘴里嘟囔着:“看在你为车间争光的份上,赏你的。”虽然语气还是有点别扭,但眼神里的敌意已经消失了。
只有许大茂,见了他依旧绕道走,只是那怨毒的眼神,比以前更深了几分。
傍晚回到四合院,林建军刚走到中院,就被阎埠贵拦住了。
“哎哟,建军,这不是咱们院的技术能手吗?”阎埠贵脸上堆着精明的笑,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听说你得了五十万奖金?还有奖状?真是年轻有为啊!”
“三大爷,您消息够灵通的。”林建军笑了笑。
“那是,”阎埠贵凑近了些,压低声音,“我家老大最近想学制图,你看……你那本《机械制图进阶》能不能借他看看?当然,不会白借,我家还有二斤红薯干,给你换换?”
林建军看着他那副算计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刚要说话,就听到易中海的声音:“老阎,别总想着占便宜。建军得了奖,是院里的光荣,咱们该恭喜他才对。”
易中海走过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眼神里却藏着一丝复杂:“建军,好样的。晚上来家里吃饭,我让你大妈杀只鸡,给你庆庆功。”
“谢谢一大爷,不用了。”林建军连忙摆手,“厂里发了奖金,我打算买点肉,自己做点就行。”
他可不想再进易中海家那个“养老算计”的漩涡,尤其现在自己崭露头角,更得提防对方用“长辈”的身份套近乎。
易中海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自然:“那也行,别太累着。”
看着林建军拎着奖品走进耳房,阎埠贵撇了撇嘴:“还真拿自己当回事了……”
易中海却没说话,只是望着那扇紧闭的木门,眉头微微皱起。
这个年轻人的成长速度,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技术比武拿第一,得到厂长赏识,将来在厂里的前途不可限量。这样的人,若是能拉拢过来,将来养老自然不愁;可若是走得太近,又怕被他看出自己的心思……
易中海叹了口气,转身往家走去,心里盘算着该怎么跟这个“潜力股”搞好关系。
林建军回到耳房,关上门,才长长舒了口气。
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贴在墙上,又将《机械制图进阶》放进工具箱——这本书比系统手册更贴合当下的工厂实践,正好能填补他的知识盲区。最后,他数了数那五十万奖金,嘴角忍不住上扬。
这笔钱足够他买些像样的工具,甚至能攒下一笔“应急款”,在这个年代,手里有粮有钱,心里才能真正踏实。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
【检测到宿主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展现出超越时代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天赋,完成里程碑事件“技术立身”。】
【奖励:“精密量具使用指南”(含千分尺、百分表等高级量具操作技巧);“轧钢厂设备改造初步方案”(可提升轧钢效率10%)。】
林建军眼睛一亮。
“精密量具使用指南”能帮他突破更高精度的加工瓶颈;而“轧钢厂设备改造方案”,简直是为厂里的技术革新项目量身定做的!
他翻开方案,里面详细标注了轧机传动系统的优化参数、电机功率的匹配公式,甚至连轴承润滑方式的改进都有说明,每一条都切中要害,可行性极强。
林建军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
若是能将这个方案付诸实践,不仅能大幅提升厂里的生产效率,更能让他在技术科站稳脚跟,真正实现“技术报国”的第一步。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纸照进来,照亮了墙上的奖状和桌上的图纸。林建军握紧拳头,眼神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有技术就有底气,有能力就有舞台。他的路,才刚刚铺开,而脚下的每一步,都踩着坚实的技术基石,通往更远的未来。
至于四合院里的算计和纠葛,似乎在这一刻都变得渺小了——当一个人的眼界投向更广阔的天地,眼前的鸡毛蒜皮,自然就不值一提了。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