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透过硝烟,给朝鲜的山峦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林建军蹲在一辆t-34坦克旁边,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手里的扳手正随着他的动作,在发动机舱里灵活地转动。
这辆坦克的发动机出了个怪毛病——低温启动困难,而且行驶时总会发出“咔哒咔哒”的异响。连队的几个老修理工折腾了两天,换了火花塞,清理了油路,都没能解决问题。安德烈顾问来看过一次,皱着眉头说“可能是曲轴轴承磨损了,需要回后方大修”,可前线正等着用坦克,根本没有时间送修。
“建军,要不就算了吧?”赵大勇蹲在旁边,递过来一块擦汗的布,“安德烈顾问都说得回后方修,咱们在这儿肯定弄不好。”
“再试试。”林建军头也没抬,手里的动作没停,“我总觉得不是轴承的问题,那声音不对劲。”
他的手指抚过发动机的每一个部件,感受着细微的震动。系统奖励的“机械故障诊断技巧”在脑海里飞速运转,将各种可能的故障原因一一排除。突然,他的手指停在了一个不起眼的油管接口处——这里的温度似乎比其他地方低了一点。
“找到了!”林建军眼睛一亮,用扳手拧下接口处的螺丝,里面的密封圈已经老化变形,边缘还裂了个小口,“是这里漏气,导致燃油压力不稳定,所以启动困难,行驶时才会异响。”
赵大勇凑过来看了看,挠挠头:“就这么个小密封圈?能有这么大影响?”
“你可别小看它。”林建军笑着解释,“这密封圈是耐油耐高温的特种橡胶做的,一旦老化漏气,燃油供给就不稳定,发动机自然就出问题。咱们的橡胶质量不过关,容易老化,这是通病。”
他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备用密封圈——这是他特意从苏联援助的物资里找到的,用特种橡胶制成,比国产的耐用得多。小心翼翼地换上后,他站起身,对驾驶员说:“试试启动。”
驾驶员跳上坦克,转动钥匙。发动机“突突”地响了几声,竟然真的启动了,而且声音比之前顺畅了许多。他又试着开了几圈,之前的“咔哒”声消失了,行驶起来平稳得像新车。
“神了!建军你真是神了!”赵大勇激动地拍着大腿,“安德烈顾问都说要回后方大修,你换个破密封圈就搞定了,这技术,绝了!”
林建军刚想谦虚几句,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回头一看,只见安德烈带着几个苏联技术人员,正大步流星地走过来,脸上带着惊讶和好奇。
“林同志,你真的修好了?”安德烈走到坦克旁边,用手摸了摸发动机外壳,感受着它的温度和震动,眼睛越睁越大。
“是的,顾问同志。”林建军点点头,指着那个换下来的密封圈,“是这个密封圈老化漏气导致的,换个新的就好了。”
安德烈拿起那个旧密封圈,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又用俄语跟身边的技术人员说了几句。那几个技术人员也围过来看,脸上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不可思议!”安德烈转向林建军,蓝眼睛里闪烁着赞赏的光芒,“我们的技术人员检查了两次,都没发现这个问题,你竟然只用了半天就找到了!林同志,你的技术太出色了,比我们很多军工厂里的老师傅都厉害!”
林建军笑了笑:“顾问同志过奖了,我只是运气好,碰巧发现了而已。”
“这不是运气,是实力!”安德烈摆摆手,语气非常认真,“林同志,我有个提议,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
“顾问同志请说。”林建军心里一动,有种预感。
“我们苏联最近在莫斯科开办了一所高级军事技术学院,专门培养军械维修人才。”安德烈的语气带着期待,“我可以推荐你去那里学习,学费、生活费全免,毕业后还能获得苏联的军械工程师证书。那里有最先进的设备,最权威的专家,能学到你这辈子都学不完的知识。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这个提议太有诱惑力了!
周围的战士们都惊呆了,赵大勇更是忍不住拉了拉林建军的胳膊,眼神里写满了“答应他”。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去苏联留学,尤其是去学习军事技术,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多少人梦寐以求。
安德烈显然也觉得林建军不会拒绝,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他相信,没有哪个技术人员能抗拒这样的诱惑。
林建军沉默了片刻,心里确实有些动摇。他知道苏联的军事技术领先中国很多,如果能去那里深造,肯定能学到更多先进的知识,这对他“科技报国”的理想大有裨益。
但是,他转念一想,自己的根在中国。他穿越到这个时代,不是为了成为苏联的工程师,而是要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贡献力量。如果去了苏联,就算学到再多知识,不能及时用到祖国的建设上,又有什么意义?
“对不起,顾问同志。”林建军抬起头,眼神坚定,“感谢您的好意,但我不能接受您的推荐。”
“什么?”安德烈愣住了,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你拒绝了?为什么?”
“因为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战士,是中国的技术工人。”林建军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我的国家现在很需要技术人才,我必须回去,用我学到的知识建设自己的国家。等将来有机会,或许我会以中国工程师的身份,去苏联交流学习,但现在,我不能离开我的祖国和战友。”
他的话掷地有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赵大勇看着林建军,眼神里充满了敬佩;王铁牛更是激动得直点头,嘴里嘟囔着“说得好”。
安德烈怔怔地看着林建军,蓝眼睛里闪过惊讶、不解,最后变成了深深的敬佩。他沉默了很久,突然用力拍了拍林建军的肩膀,力道大得让林建军都有些吃不消。
“好!好一个‘建设自己的国家’!”安德烈的声音有些沙哑,用生硬的中文说,“林同志,我佩服你!说实话,我推荐过很多人去苏联学习,你是第一个拒绝的,而且理由这么……这么让我感动。”
他转过身,对身边的苏联技术人员用俄语说了几句,语气激动。那些技术人员也纷纷向林建军投来敬佩的目光,有人还竖起了大拇指。
“林同志,你放心。”安德烈又对林建军说,“虽然你不能去苏联学习,但我会把我所有的技术资料、维修手册都给你,只要你需要,随时可以来找我请教。以后有机会,我也会向中国的军工部门推荐你,让他们知道,你们有这么优秀的技术人才。”
“谢谢您,顾问同志。”林建军真诚地说。他能感觉到,安德烈的善意是发自内心的。
“不用谢。”安德烈笑了,“你让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一个国家,有你这样的年轻人,就永远不会落后。中国有句古话,叫‘少年强则国强’,我现在信了。”
他顿了顿,又说:“对了,你刚才修坦克的那个方法,能不能给我的技术人员讲讲?我觉得这个经验很重要,能解决我们很多坦克的通病。”
“当然可以。”林建军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林建军在安德烈的邀请下,给苏联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t-34坦克密封圈老化的原因、判断方法和更换技巧。他结合系统奖励的“苏联坦克常见故障分析”,还提出了几个改进建议,比如将密封圈的材质换成更耐老化的氟橡胶,将接口处的螺丝换成防松型的。
安德烈听得非常认真,时不时用俄语提问,还让助手详细记录。最后,他感慨地说:“林同志,你不仅技术好,还很有想法。这些改进建议,我们国内的专家都没提过,回去后我一定向军工部门反映。”
临走时,安德烈特意把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本子送给林建军:“这是我多年的维修笔记,里面有很多t-34坦克的秘密,现在送给你,希望能对你有用。”
林建军接过笔记本,感觉沉甸甸的,不仅是因为它的重量,更是因为里面承载的信任和友谊。
“谢谢顾问同志。”
“不用谢。”安德烈看着他,眼神真诚,“记住,不管什么时候,技术都是没有国界的,但工程师是有祖国的。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在中国看到你设计的坦克,看到中国的工业崛起。”
“我一定会努力的。”林建军郑重地说。
安德烈走后,赵大勇激动地抱住林建军:“好小子!你太牛了!连苏联顾问都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拒绝了去苏联留学的机会,我赵大勇这辈子就服你一个人!”
“别捧我了。”林建军笑着推开他,“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选择。”
王铁牛也走过来,拍了拍林建军的肩膀:“建军,你刚才说的那番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咱们国家是穷,是落后,但正因为这样,才更需要咱们这些人留下来建设。你放心,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老王第一个上!”
周围的战士们也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夸赞着林建军,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自豪。
林建军看着大家真诚的笑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刚才的拒绝是对的。去苏联留学固然能学到先进技术,但能得到身边战友的认可,能为祖国留住一份技术和人才,才是更有意义的事。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带着一丝赞许:
【检测到宿主拒绝国外优厚条件,坚持回国建设,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完成“赤子之心”任务!】
【任务奖励:“苏联军事技术资料汇编(绝密)”——包含坦克、火炮、飞机等多种装备的设计图纸和技术参数;“俄语精通”——瞬间掌握俄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与苏联专家进行无障碍交流;“科技报国”积分+100(积分可用于解锁更高级别的技术蓝图)。】
林建军心中一喜,这些奖励太珍贵了!“苏联军事技术资料汇编”能让他全面了解苏联的军事工业水平,“俄语精通”能让他更方便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而“科技报国”积分更是为他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悄悄拿出安德烈送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用俄文写着一行字:“技术是桥梁,友谊是基石——致我尊敬的中国同行林建军同志。”
林建军的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不管是在朝鲜的战场上,还是将来回到祖国的工厂里,他都要用自己的技术,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一份力量。
远处的炮声还在继续,但林建军的心里却一片光明。他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新中国的工厂里机器轰鸣,农田里五谷丰登,铁路上火车奔驰,而这一切,都有他和无数像他一样的年轻人,用双手和智慧铸就。
“走,修炮去!”林建军收起笔记本,拿起扳手,对赵大勇和王铁牛说,“争取早点打完仗,回家建设咱们的国家!”
“好!”赵大勇和王铁牛异口同声地答应着,跟在林建军身后,向着下一个需要维修的装备走去。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在朝鲜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脚印,也留下了属于那个年代的,最动人的希望。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