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钢刀出鞘
新兵连结业考核前的夜晚,陆远志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前,照亮了挂在墙上的爷爷那枚军功章。三个月前,他还是个刚从农村出来的毛头小子,如今身上已经烙下了军人的印记。
还没睡?下铺的李翔小声问道。
陆远志翻身探头:明天就分配了,你报的什么专业?
通信兵。李翔推了推眼镜,我这种体格,侦察兵是没戏了。
陈峰呢?
对面床铺传来陈峰的声音:侦察兵!我体校练散打的底子不能浪费。
陆远志沉默了一会儿:我也报侦察兵。
钢刀连?李翔倒吸一口气,那可是全团最狠的连队,去年军区比武,他们连平均成绩比其他连队高20%。
要当就当最好的。陆远志的声音很轻,却坚定如铁。
窗外传来脚步声,三人立刻噤声。周志刚的手电光扫过宿舍,在陆远志床前停留了一秒,又无声地移开。
第二天清晨,结业考核正式开始。操场上一字排开十几张桌子,各连队的军官坐在后面,面前摆着专业名称牌:侦察兵、步兵、通信兵、工兵、炊事员...
新兵们按考核成绩依次选择专业。陆远志因综合成绩第一,第一个走上前。
姓名?负责登记的军官头也不抬地问。
陆远志!
军官这才抬头打量他:你就是周志刚天天念叨的那个兵?成绩不错,想选什么?
报告!侦察兵,钢刀连!
军官手中的笔顿了一下:想清楚了?钢刀连的训练强度是新兵连的三倍。
想清楚了!
军官点点头,在登记表上写下他的名字:去那边体检。
体检帐篷里,军医仔细检查了陆远志的每一处关节和肌肉。
脚踝旧伤恢复得不错,军医皱眉道,但钢刀连的训练强度,可能会让旧伤复发。
我能扛住。陆远志固执地说。
军医摇摇头,在表格上签了字:年轻人,别把自己的身体当敌人。
走出帐篷,陆远志看到周志刚站在不远处,似乎在等他。
班长!陆远志小跑过去敬礼。
周志刚回礼,难得地露出一丝微笑:选了钢刀连?
为什么?
陆远志挺直腰板:因为...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军人。
周志刚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钢刀连的连长是我老战友,姓杨,外号。他带兵比我狠十倍。说完,他拍了拍陆远志的肩膀,别给我丢人。
这是三个月来,周志刚第一次对陆远志表现出亲近。陆远志感觉胸口有什么东西在发热,重重点了点头。
陈峰也如愿以偿分到了侦察兵,不过是一连。李翔去了通信连,张天德因为体能突出,被装甲兵连挑走了。分别时,三人在军营角落的一棵老槐树下碰头。
李翔递给陆远志一个自制的小玩意——用子弹壳和铁丝做成的简易指南针,我自己做的,精度还行。
陈峰则掏出一个磨得发亮的五角硬币:我爷爷给的,说是能保平安。现在给你了。
陆远志从口袋里掏出两枚纽扣,是从他新兵连作训服上拆下来的:没什么好东西...留个纪念吧。
三人的手握在一起,粗糙、有力、温暖。
退伍那天见。李翔说。
谁先当逃兵谁是孙子。陈峰咧嘴一笑。
陆远志没说话,只是把两人的手握得更紧了。
钢刀连的营房在新兵连对面,中间隔着大操场,却仿佛两个世界。这里的墙壁上挂满了锦旗和奖状,走廊里陈列着各种比武奖杯。陆远志背着背包站在连部门口,深吸一口气才喊报告。
进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
推门进去,陆远志看到办公桌后坐着一个精瘦的中年军官,皮肤黝黑,眼睛像鹰一样锐利。他的领章显示这是一位上尉,胸前的名牌写着杨建国。
新兵陆远志,前来报到!陆远志立正敬礼。
杨建国——也就是连长——上下打量着他,目光像x光一样似乎能穿透骨髓。半晌,他才开口:周志刚说你是块好料子。
陆远志不知如何回答,只好保持立正姿势。
钢刀连不是新兵连,杨建国的声音不大,却每个字都像锤子砸在心上,这里没有宽容,没有同情,只有标准和结果。达不到标准就滚蛋,明白吗?
明白!连长!
你的排长姓王,外号,他会好好你的。杨建国露出一丝冷笑,去吧,三排二班。
陆远志找到自己的班宿舍,里面已经住了七个人,见他进来,都停下手中的活计打量他。
新来的?一个满脸胡茬的老兵问。
报告班长,新兵陆远志!
我不是班长,老兵笑了,班长去连部开会了。我是上等兵刘大勇,叫我大勇就行。
陆远志这才注意到宿舍里其他人都是一、二年兵,只有他一个新兵。他小心翼翼地找到自己的床铺——最靠近门口的下铺,开始整理内务。
听说你是周志刚带出来的?刘大勇凑过来问。
那老小子带兵有一套。刘大勇点点头,不过钢刀连的训练,可比新兵连刺激多了。
正说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士官推门而入,肩章显示这是一位三级军士长。所有人立刻起立。
稍息。士官的目光落在陆远志身上,你就是新来的?
报告班长,新兵陆远志!
我叫张铁,三排二班班长。士官的声音低沉有力,钢刀连的规矩,新来的第一天要。今晚八点,训练场见。
陆远志不明所以,但还是大声回答:是!班长!
晚饭后,陆远志按时来到训练场,发现全连的新兵——其实就他一个——和老兵都到齐了。杨建国连长也在,正和周志刚站在一起抽烟。
来了?张铁班长走过来,接风仪式很简单:你和老兵比一场,赢了有奖励,输了有惩罚。
比什么?陆远志问。
随机抽。张铁拿出一个盒子,里面是钢刀连所有训练科目,抽到哪个比哪个。
陆远志深吸一口气,伸手抽出一张纸条。张铁展开念道:敌后渗透!好科目!
规则很简单:老兵队五人防守一个小型模拟据点,陆远志一人渗透,目标是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获取据点内的机密文件——实际上是一个贴着标签的水壶。
给你半小时准备。张铁说,老兵队已经去布置了。
周志刚走过来,递给陆远志一个夜视仪:会用吗?
陆远志摇摇头。周志刚简单讲解了使用方法,最后说:记住,渗透不是强攻,要用脑子。
夜幕完全降临,训练场上的模拟据点只有几处微弱的灯光。陆远志趴在百米外的草丛里,仔细观察着据点布局:两个哨塔,一个正门,围墙约三米高,上面有铁丝网。
按照常规思路,应该找防守薄弱处翻墙而入。但陆远志想起爷爷讲过的战斗故事——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他决定走正门。
借着夜色的掩护,陆远志匍匐前进到正门附近。两个老兵在门口闲聊,看似松懈,实则眼睛不停扫视四周。陆远志耐心等待,直到两人同时转身点烟的瞬间,一个翻滚躲到了门旁的阴影处。
哨塔上的探照灯规律地扫过地面,陆远志计算着间隔时间,在灯光移开的瞬间快速移动到据点主建筑下。窗户太高够不着,门肯定有人把守。他注意到墙外的排水管,试了试承重,开始攀爬。
爬到二楼窗口,陆远志小心探头,看到一个老兵背对着窗口打盹。他轻轻推开窗户——没锁!——溜了进去。房间里堆满了训练器材,那个贴着字样的水壶就放在桌上。
陆远志刚拿起水壶,身后的门突然开了。他一个侧翻躲到器材堆后,屏住呼吸。
老李,换岗了。新进来的老兵推了推打盹的同伴。
这么快?我才刚坐下...
两人嘟囔着离开了房间。陆远志等脚步声远去,才从窗口原路返回。整个渗透过程不到十五分钟,完美得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当他拿着水壶出现在评判席前时,杨建国连长看了看表,又看了看周志刚:老周,你确定这是新兵?
周志刚脸上闪过一丝得意:如假包换。
小子,杨建国转向陆远志,你怎么想到走正门的?
陆远志挺直腰板:报告连长!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
杨建国大笑:好!钢刀连就缺这种有脑子的兵!他转向全连,从今天起,取消所有惩罚!陆远志表现优异,记连嘉奖一次!
回到宿舍,老兵们看陆远志的眼神已经不一样了。刘大勇递给他一杯热水:兄弟,厉害啊!我来钢刀连三年,没见过第一次渗透就这么利索的。
陆远志接过水杯,突然觉得三个月来的所有辛苦都值得了。
第二天一早,钢刀连的例行训练就让陆远志大开眼界。五公里武装越野只是热身,接下来的战术训练、格斗训练、射击训练强度都是新兵连的三倍以上。午饭前,他已经汗湿了三套作训服。
下午的射击训练中,陆远志遇到了瓶颈。钢刀连使用的是新式步枪,后坐力比他熟悉的旧式枪大很多,连续射击后肩膀已经淤青,成绩却不如人意。
手腕太僵!射击教练——一位参加过国际比武的士官吼道,枪是你手臂的延伸,不是你的敌人!
陆远志调整姿势再次尝试,依然脱靶。挫败感像潮水一样涌来,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钢刀连。
训练结束后,陆远志独自留在靶场加练。夕阳西下,他机械地装弹、瞄准、射击,肩膀已经麻木,但成绩依然没有起色。
这样练到明天也没用。
陆远志回头,看到周志刚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一个旧布包。
班长!陆远志立正敬礼。
周志刚摆摆手,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套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我当年第一次用新式步枪时,也像你一样。
他将军装展开,陆远志看到上面别着一枚三等功奖章。
知道我怎么克服的吗?周志刚问。
陆远志摇摇头。
我告诉自己,枪不会适应我,我必须适应枪。周志刚将军装重新包好,就像军人必须适应战争,而不是指望战争适应军人。
陆远志若有所思地看着手中的步枪,突然明白了什么。他重新举枪,这次不再对抗后坐力,而是顺着它的节奏调整呼吸和姿势。
砰!砰!砰!
三枪全部命中靶心。
周志刚点点头,转身离去,背影在夕阳下拖得很长。陆远志看着这位严师渐行渐远,突然喊道:班长!谢谢您!
周志刚没有回头,只是挥了挥手。
晚上点名时,杨建国连长宣布了一项重要通知:军区副司令员赵铁柱明天要来视察,钢刀连将进行战术演练展示。
陆远志!杨建国突然点名。
你担任红队队长,对抗蓝队一个班。赢了有奖,输了...你知道后果。
宿舍里,老兵们围着陆远志出谋划策。
蓝队班长是老吴,阴得很。刘大勇说,他最喜欢设伏。
陆远志仔细研究着训练场地图,突然有了主意: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呢?
第二天,演练准时开始。观礼台上,赵铁柱副司令员——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军人——正和周志刚低声交谈。场地中央,杨建国介绍了演练规则:红队五人,蓝队十二人,模拟山地攻防战。
随着信号弹升空,蓝队迅速占据了制高点,构筑防御工事。而陆远志的红队却不见踪影。
红队在哪?赵铁柱举起望远镜。
周志刚微微一笑:司令员看蓝队后方。
果然,陆远志带着红队不知何时已经绕到蓝队背后,正沿着一条几乎垂直的崖壁攀爬。这是地图上最不可能的行进路线,因此蓝队根本没有设防。
当蓝队发现时已经晚了。陆远志的小组如神兵天降,从背后发起突袭,仅用十分钟就了数量占优的蓝队。
演练结束,赵铁柱亲自为红队颁奖。当轮到陆远志时,老将军多看了他几眼:小伙子,叫什么名字?
报告首长!陆远志!
多大了?
十九岁!
当兵多久了?
三个月零七天!
赵铁柱挑了挑眉毛,转向杨建国:老杨,你们钢刀连捡到宝了啊。
杨建国难得地笑了:司令员,这小子是周志刚带出来的。
赵铁柱拍拍陆远志的肩膀:好好干,小伙子。中国军队需要你这样的兵。
那一刻,陆远志感觉胸口有什么东西在燃烧。他知道,自己的军旅生涯才刚刚开始,而钢刀连,将是他淬火成钢的地方。
喜欢铁血忠魂:扞卫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铁血忠魂:扞卫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