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也拖不了这么长时间,只是……
王奶奶腰伤好了以后,又被别的事情耽搁了。
……
时间退回半年前。
苏琴端着熬好的骨头汤,轻手轻脚地走进隔壁家的院子。
王奶奶靠在床头,正就着窗户透进的光线绣花。
见她进来,老人忙把手中的活计往枕头下藏。
哎哟,琴呐,又麻烦你了……”
王奶奶撑着要起身。
别动别动。
苏琴赶紧放下汤碗,
腰伤最忌讳乱动,远志他爸去省城买药了,晚上就能回来。
王奶奶叹了口气,为我这老骨头,耽误你们去看外孙..……
说的什么话。
苏琴佯装生气,
心萍那边好着呢,倒是您,一个人带着小宝不容易。
这时,门外跑进来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约莫七八岁,是王奶奶的孙子小宝。
孩子手里攥着个破旧的布老虎,怯生生地站在门口。
苏琴看见他,心里一软,从兜里掏出块糖,
来,小宝,来吃糖。
孩子不敢接,眼巴巴地看着奶奶,这孩子太听话了。
王奶奶眼圈一红,
快谢谢你苏姨。
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苏琴心里酸酸的。
王奶奶家的日子本来过得不错,可是自从前几年儿子媳妇出意外走了以后,家里就靠老人做点绣活过活,这孩子虽然邻居们都时常接济,可是日子终归是没那么好。
您刚才又偷偷绣什么呢?
苏琴想起进门时的一幕。
王奶奶犹豫了一下,从枕头下把刚才的绣活拿了出来。上面是半幅牡丹图,针法极其繁复,花瓣层层叠叠的,看上去竟像是立体的。
苏琴倒吸一口气,
这是...失传的堆锦绣
你认得?
王奶奶惊讶地看她,苏琴竟然认得?
我姥姥在世时提过,说这是宫里流出来的手艺,早就没人会了。
苏琴看着图样,满眼艳羡。
王奶奶一双手摩挲着绣样,眼神悠远,
这是我家祖传的。我太奶奶是苏州织造府的绣娘,方当年家里遭了难,拼了命带出来的图样...
她突然抓住苏琴的手,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琴啊,我这腰怕是好不利索了!这手艺不能断在我手里,你...你愿不愿学?
苏琴愣住了,她没想到王奶奶会这么说,赶忙摆手拒绝,
这怎么能行!这是您家传的...
家传?
王奶奶苦笑,
小宝是个男娃,对针线没兴趣。再说...这年头,谁还学这个?
她指着窗外,你瞧街口那家绣品店,卖的都是机器绣的,便宜是便宜,可那能叫绣活吗?
苏琴看着老人殷切的眼神,又想起自己年轻时也酷爱刺绣,只是婚后为生计奔波,渐渐荒废了。
她有些犹豫。
王奶奶看她迟疑的神情,眼泪突然就下来了,
“琴哪!我这身子骨已经是不行的了!要是你不学的话,我这手艺……可就要带进棺材里去了……”
苏琴慌了,她不是不想学,其实是怕占了王奶奶便宜。
毕竟是人家家传的东西,她这个外人学了去……
王奶奶似乎是读懂了她的心思,
“你跟林正,就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手艺要是能教给你,我也算是能闭上眼睛了!”
王奶奶都这么说了,苏琴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她赶紧点头,
行!那我...我试试。
从此,苏琴的生活多了项内容。
每天照顾完王奶奶,她就坐在窗前学绣。
那堆锦绣果然极难,光是分丝就学了大半个月。
要仔细一根丝线分成十六股,才能绣出立体效果。
她白天学了,晚上继续在灯下学。
林正看她痴迷的样子,忍不住打趣,
年轻时也没见你这么用功。
苏琴白他一眼,
你懂什么,这是艺术!
转眼三个月过去,苏琴终于绣成了第一幅作品,是安儿和宁儿的百天照。
照片是前不久戚何寄回来的。
两个胖娃娃笑呵呵地抱在一起,连头发丝都纤毫毕现。
成了!真的成了!
王奶奶捧着绣像,手直抖,
琴啊,你真是有天分!
她颤巍巍地从枕下摸出个木匣,
这个...你收着。
匣子里是本泛黄的册子,封面上用工楷写着《绣谱》。翻开内页,全是各种失传的针法图样,有些还标注着宫廷秘辛。
这太贵重了!”
苏琴惊到了,直接不敢接。
收下吧。
王奶奶握紧她的手,
就当是...给你们留个念想。
苏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她当时不知道,这本绣谱,即将掀起怎样的风波!
……
事情发生在半个月后。
那日苏琴去买绣线,偶遇到了几个美院的人来采风。
看上去都是学生。
学生们看见她篮子里未完工的绣品,惊为天人。
阿姨,这是您绣的?能拍个照吗?
苏琴没多想就答应了。
没想到几天后,照片被发到网上,竟引起轩然大波。
喜欢重生改嫁,前夫娶白月光悔断肠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改嫁,前夫娶白月光悔断肠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