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在山谷间回荡,将开工仪式的气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陆远站在人群中Y,感受着那一道道投射而来,由崇拜、信赖和狂热交织而成的目光,心中却是一片冷静。他知道,自己刚刚画下的这张“大饼”,虽然暂时解了“惊天一跪”的围,但也给自己套上了一副更重的枷锁。
画饼,谁都会。难的是把饼烙熟,分到每一个人手里。
他没有沉浸在这种被拥戴的虚幻满足感中,而是趁热打铁,走下主席台,主动融入到依旧群情激奋的村民中去。
“大娘,以后咱们村里通了水,您院子里那几分菜地,可不能再种大白菜了,得种城里人爱吃的有机小番茄,一斤能卖十几块呢!”
“这位大哥,我看你身子骨结实,等水渠修起来,咱们村要成立施工队,你就是主力!以后搞旅游,盖民宿,那都是技术活,都得靠你们这些能工巧匠!”
“还有你们这些小家伙,”他笑着揉了揉一个孩子的头,“以后村里就是景区,你们都是小导游,得把普通话说好,把村里的故事记熟,到时候给游客讲故事,还能挣零花钱!”
他的话语轻松而具体,将那个宏大的“金窝窝”蓝图,拆解成了一个个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村民们听着,脸上的笑容愈发真实,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家院里长出的“金果子”,看到了游客们递过来的钞票。
原本高高在上的“活菩萨”,此刻变成了和他们一起规划未来的“自己人”。这种身份的转变,微妙而又迅速,让村民们心中的狂热渐渐沉淀为一种踏实的干劲。
不远处的周海东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眼神里掠过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他身边,县宣传部的王副部长正激动地指挥着摄像师:“快!多给陆远同志几个特写!这个镜头太珍贵了!‘年轻干部深入群众,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标题我都想好了!”
仪式结束后,周海东以“研究下一步工作”为由,把陆远叫上了自己的车。
车门一关,隔绝了外面鼎沸的人声,车厢内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小陆,今天这出戏,唱得不错。”周海东靠在后座上,捏了捏眉心,语气听不出是褒是贬。
开车的司机是周海东的心腹,王副部长也识趣地坐到了后面的车上,车里只有他们两人。
“周镇长,我……”陆远刚想解释。
周海东摆了摆手:“我不是在批评你。那种场面,你能化解成这样,临场应变能力,很好。”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眼神也变得锐利起来:“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今天许下的这些诺言,将来要怎么兑现?”
陆远心中一凛,知道正题来了。
“我想过。”他坐直了身体,“周镇长,红旗村的底子不差,有山有水(未来会有),离县城也不算太远。只要解决了交通和观念这两个问题,发展旅游和特色农业,不是空谈。”
“交通和观念?”周海东哼笑一声,“你说得轻巧。青阳镇这么多村子,哪个不想修路?镇里财政什么情况你不知道?至于观念,那玩意儿比石头还硬,是几十年上百年形成的,你以为凭你几句口号就能改变?”
陆远沉默了。他知道周海东说的都是事实。
“小陆啊,”周海东的语气缓和下来,带着几分语重心长,“饼画出去了,烙不熟,是会烫手的。今天村民们把你举得有多高,将来你兑现不了,他们就能把你摔得有多惨。到时候,烫的不仅是你自己的手,还会把镇里,甚至县里的脸,都给燎上一串泡。”
这番话,说得极重。这是典型的“周氏敲打”,先扬后抑,既有肯定,也有警告,像一杯温水,初尝无味,回味起来却带着几分苦涩的清醒。
陆远明白,周海东是在提醒他,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他的成败,关系到更多人的利益和脸面。
“我明白,周镇长。”陆远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不会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更不会拿红旗村的未来开玩笑。”
周海东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再多说,只是淡淡地吩咐司机:“掉头,回红旗村。”
“啊?”陆远愣住了,“周镇长,我们不回镇里吗?”
“回什么镇里?”周海东瞥了他一眼,“你这‘总设计师’,刚把蓝图画出来,庆功酒还没喝呢,就想拍屁股走人了?炉子都生上火了,你不趁热把第一块铁给锻了,等火灭了,你还想再烧一遍?”
陆远瞬间明白了周海东的意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位镇长,看似在敲打他,实际上却是在用行动支持他。
车子在村口掉了个头,重新开回了村委会那间简陋的办公室。
村民们还没散去,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未来的好日子。看到镇长的车居然又回来了,都有些惊讶。
陆远跳下车,对闻讯赶来的老刘头说:“刘大爷,麻烦您个事,把村里每个队都叫一个脑子活、有闯劲的年轻人过来,再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也请来,咱们开个会,商量一下这水渠修起来之后,咱们村到底该怎么干!”
“好嘞!”老刘头一听,眼睛都亮了。
他最怕的就是领导们讲完话就走,把一堆希望留下的同时,也留下了一堆问号。现在陆远要立刻开会,这说明人家是真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了!
老刘头扯着嗓子一吆喝,不一会儿,村委会的小院里就挤满了人。
陆远没搞什么虚头巴脑的开场白,他直接从墙角找来一块不知谁家孩子用的小黑板,用半截粉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圆圈里写上“红旗村”三个字。
“各位大爷,各位兄弟,咱们今天不说虚的,就干点实的。”陆远指着黑板,“这张大饼,我画出来了,怎么吃,得咱们一起想办法。”
他从圆圈里,画出三条线。
“我提议,咱们村现在就成立三个小组,分头行动,这叫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这个词儿新鲜,村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但都觉得很提气。
“第一驾马车,‘水渠建设监督组’!”陆远在第一条线下写道,“这个组,我提议由刘大爷您来当组长,再找几个懂行、有威望的老把式。任务就一个:盯死水渠工程!从材料到施工,一分一毫都不能差!这笔钱是咱们的救命钱,谁敢在里面伸手,就是刨咱们红旗村的祖坟!咱们先把他腿打断,再送他去见官!”
这话说得狠,带着一股子江湖气,却正对这些庄稼汉的胃口。老刘头激动得满脸通红,猛地一拍大腿:“陆镇长你放心!这事儿交给我,谁敢乱来,我第一个不饶他!”
“好!”陆远又指向第二条线,“第二驾马车,‘产业发展考察组’!这个组,得要年轻人来干!我亲自带队,咱们去县里,去市里,去那些已经富起来的村子看!看人家种什么能卖钱,养什么能赚钱!咱们不能关起门来自己琢磨,得出去学!学到真本事,回来咱们自己干!”
这话一出,院子里的几个年轻人眼睛里瞬间冒出了光。他们早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现在有镇长亲自带着出去“取经”,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陆镇长,算我一个!”一个叫刘二蛋的后生第一个站了出来。
“还有我!”
“我也去!”
年轻人争先恐后,气氛一下子就热烈了起来。
“别急,都有机会。”陆远笑着压了压手,指向最后一条线,“这第三驾马车,也是咱们的脸面工程,叫‘村容村貌整治组’!”
“这个组,主要靠咱们村里的妇女同志。咱们得把村里的卫生搞起来,把柴火堆码整齐,把鸡鸭都圈起来养。等以后游客来了,一看咱们村,山清水秀,干净漂亮,人家才愿意住下来。这叫筑巢引凤!巢都筑不好,哪来的金凤凰?”
这番话说得通俗易懂,连村里的大娘们都听明白了。一个快嘴的媳妇当即喊道:“陆镇长,这事儿包在我们身上!保证把村里收拾得比自家炕头还干净!”
“哈哈哈……”院子里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
短短十几分钟,陆远就把一个虚无缥缈的“金窝窝”蓝图,变成了三个具体、明确、人人都能参与其中的行动小组。
监督、考察、整治,三条线并行,既解决了当前修水渠的监管问题,又规划了未来的产业方向,还兼顾了长远的环境建设。
周海东坐在办公室里屋,透过窗户看着院子里的一切,端着茶杯的手,久久没有放下。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小子,不是在画饼,他是在建一座高楼。画的不是效果图,而是施工图!他这个“画饼大师”,已经升级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院子里,村民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他们围着黑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我看邻县种那个猕猴桃就不错,听说一亩地能挣上万块!”
“猕猴桃不行,咱们这土质不合适,我看种中药材靠谱!”
“咱们以后农家乐叫啥名好?就叫‘红旗第一家’?”
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陆远的心里,终于有了一丝踏实的感觉。
然而,就在他准备宣布散会,让大家分头去落实人选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老刘头,却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角,把他拽到了屋檐下的角落里。
老刘头的脸色,不像刚才那么兴奋,反而带着一丝浓重的忧虑。
“陆镇长……”他压低了声音,嘴唇凑到陆远耳边,“您这法子,是顶好的法子。可……可这三个组,怕是不好捏合啊。”
“怎么了?”陆远心里“咯噔”一下。
老刘头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挤成了一团:“就说那考察组吧,您点名要年轻人。可咱们村,姓刘的和姓王的,为了几十年前争水源、争林地那点破事,斗了几十年了。这年轻人里,刘家的刘二蛋和王家的王铁柱,都是好后生,可他俩是死对头,从小打到大,你要是把他们俩放一个组里,不出三天,保准在外面就得打起来!”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可你要是只带一个去,不带另一个,那没去的那一家子,肯定觉得你偏心,以后村里有啥事,他们绝对在后面拖后腿、使绊子!这人心……它不齐啊!”
喜欢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