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的清晨,偏远的顾家村被一层薄雾笼罩。重案六组的警车艰难地驶过泥泞的山路,停在村头一栋低矮的瓦房前。警戒线已经拉起,村民们远远地站着,交头接耳的声音被雨声切割得支离破碎。
“死者叫刘芳,42岁,家庭主妇。报案人是她丈夫顾全,早上六点发现妻子倒在堂屋,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当地派出所的民警迎上来,脸色凝重,“顾全说昨晚他在镇图书馆值班,回家就看到这一幕。”
杨震走进瓦房,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混杂着泥土的湿气扑面而来。堂屋的木门被踹得变形,门闩断裂在地,显然凶手是强行闯入的。刘芳倒在灶台旁,头部有钝器击打伤,身下的血泊已经凝固发黑,旁边散落着几个被打翻的抽屉,衣物和杂物扔得到处都是。
“死亡时间初步判断在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法医蹲在尸体旁,小心翼翼地检查伤口,“凶器应该是现场的石臼,上面有血迹和毛发,正在送检。”
季洁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墙上的日历上——最新的日期停留在三天前,旁边用红笔圈着一个记号。“顾全说他昨晚值班,有证明吗?”
“镇图书馆的监控显示他确实在值班,但中间有一小时离开过,说是去厕所。”丁箭拿着笔录本走进来,“最奇怪的是,这案子的作案手法,跟三天前市区14号楼吴教授被害案一模一样——都是踹门入室,翻动现场,用现场的钝器杀人。”
吴教授案至今没破,凶手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如果两起案件是同一人所为,那就是典型的连环杀人案,性质立刻变得严峻起来。
杨震的眉头拧成疙瘩,蹲下身仔细观察门闩的断裂痕迹:“不对,这断裂面比吴教授家的更粗糙,像是用了更大的力气,但发力角度很生涩,不像是惯犯。”
就在这时,李阳的笔记本电脑屏幕突然亮起,他调出一个全新的系统界面,上面布满了细密的参数。“杨队,试试这个——现场线索字幕系统。”他指尖轻点,屏幕上的画面同步投射到现场的空气中(全息投影技术),一行行淡蓝色的字幕开始在尸体周围、门窗边缘、凶器上浮现:
【尸体旁血泊:凝固状态,边缘有拖拽痕迹,判断凶手曾移动尸体】
【石臼表面:血迹属于死者刘芳,毛发dNA与死者一致,无凶手生物痕迹】
【木门内侧:发现一枚模糊鞋印,尺码44码,鞋底花纹为卡车轮胎纹改造】
【墙角蛛网:未破损,判断凶手身高在175cm以下(蛛网高度180cm)】
【抽屉锁扣:有撬动痕迹,但力度不均,疑似新手作案】
最让人震惊的是,当李阳将光标移到石臼上时,字幕突然变成了动态推演:【凶器使用轨迹模拟:凶手举起石臼时右手发力,左膝曾跪地支撑(地面有微量膝部压痕),判断为右利手,可能腿部有旧伤】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郑一民看着悬浮在空中的字幕,眼睛都直了。这些字幕像一个个精准的向导,把肉眼难以察觉的线索全部标注出来,甚至能推演凶手的动作特征。
季洁、丁箭等人也惊呆了,他们只知道李阳有黑客技术、模拟画像、犯罪痕迹扫描等本事,却从没想过他还能搞出这种“现场字幕”——简直是把案发现场变成了“带注释的电影”,每一个细节都被掰开揉碎了呈现。
“是基于微物证据和力学模拟开发的。”李阳解释道,“尸体残留的组织、现场的痕迹、甚至空气流动带来的细微变化,都能转化成文字线索,还能根据这些线索反推凶手的行为模式。”
他切换到吴教授案的现场数据,同样投射出字幕。两相对比,差异立刻显现:
【吴教授家木门:踹门发力角度刁钻,门闩断裂面光滑,凶手熟悉此类门锁结构】
【凶器(奖杯):打击轨迹稳定,力度均匀,判断有格斗或施暴经验】
【现场足迹:步幅稳定,落地有力,无明显身体缺陷】
“看出来了吗?”杨震指着两组字幕,“顾家村案的凶手动作生涩,有身体缺陷(腿部旧伤),不熟悉门锁;而吴教授案的凶手是老手,动作利落,身体健全。绝对不是同一个人!”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松了口气,但新的问题来了——模仿作案?还是巧合?
李阳的黑客技术同时发力,破解了顾家村周边的监控:“昨晚十点半,有辆蓝色货车停在村口,司机下车进了村,半小时后离开。这货车登记在一个叫张强的司机名下,他三个月前因为车祸左腿受伤,符合‘腿部旧伤’的特征!”
更关键的是,张强的货车轮胎花纹,与顾家村案现场鞋印的改造原型完全一致!
“抓张强!”杨震下令。
审讯室里,张强起初还想抵赖,但当李阳把现场字幕和他的货车信息、就医记录摆在面前时,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我就是想抢点钱……”张强的声音带着哭腔,“三个月前车祸赔了一大笔钱,还欠了高利贷。我在新闻上看到吴教授的案子,就学着他的样子……我没想杀人,是那个女人看到了我的脸,大喊大叫,我一时慌了才动了手……”
而吴教授案的凶手,也在李阳的技术追踪下露出了马脚。通过分析吴教授的社会关系和现场字幕里的“格斗经验”特征,锁定了他的一个前学生——因学术剽窃被吴教授举报而身败名裂的物理系讲师王磊。
当干警们冲进王磊的住处时,他正准备销毁作案时穿的鞋子。面对李阳投射出的现场字幕,他面如死灰,承认了因报复而杀人的罪行。
两起看似关联的血案,终于尘埃落定。雨还在下,顾家村的瓦房前,顾全抱着妻子的遗像,肩膀微微颤抖。李阳关掉电脑,那些淡蓝色的字幕消失在空气中,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项技术带来的震撼,才刚刚开始。
“这技术……以后破案可真是如虎添翼了。”丁箭感慨道。
杨震看着远山,语气深沉:“技术再厉害,也得靠人去用。关键是别让线索被表象迷惑,就像这次,差点把两起案子混为一谈。”
秋雨洗刷着山村的血迹,也冲刷着每个人的思绪。他们知道,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破解案件的核心,永远是对真相的执着和对细节的敬畏。
喜欢重案六组之李阳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案六组之李阳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