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的电脑屏幕在深夜依旧亮如白昼,十个技术系统如同精密的手术刀,逐层剖开“神州状元散”背后的黑产网络。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的蓝光反复扫过从杨半仙仓库搜出的药材,在一味标着“益智草”的干草里,提取到了与某地下药材市场流通的“铅汞超标何首乌”完全一致的成分——这味被明令禁止入药的剧毒药材,正是导致学生中毒的元凶。
“启动罪恶功能系统深度挖掘供应链。”李阳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屏幕左侧弹出一张复杂的产销图谱:杨半仙的“状元散”原料并非来自正规渠道,而是由一个叫“黑九”的药材批发商提供,此人长期在城郊农贸市场的地下仓库交易,专卖各种违禁药材。黑九的上游,则是一个盘踞在邻省的非法加工厂,专门生产掺假药材,再通过地下网络销往各地。
右侧屏幕上,黑客技术攻破了黑九的加密账本,流水记录触目惊心:近半年来,他向杨半仙提供了超过三十公斤的剧毒药材,非法获利达五十余万元。更令人发指的是,账本里还记录着其他“客户”——包括十几个像杨半仙这样的江湖游医,他们将掺毒药材制成“增高药”“减肥茶”等,专门坑骗学生和家长。
身临其境功能系统构建出非法加工厂的三维模型,根据匿名举报者提供的线索,还原出药材加工的全过程:工人戴着简陋的口罩,将铅粉、汞剂直接混入草药中,地上散落的包装袋印着“保健品原料”的字样,实则全是未经任何检测的有毒物质。加工好的药材通过物流伪装成“农产品”,发往各地的地下仓库。
超高模拟画像技术根据监控碎片和目击者描述,还原出黑九和加工厂老板的样貌。黑九的左耳缺了一小块(据说是早年与人争抢地盘被砍伤),加工厂老板则是个左撇子,右手手腕有块烫伤疤痕——这些特征与数据库中因生产销售假药被通缉的“赵老三”完全吻合。
追踪之瞳顺着物流信息延伸,红线在地图上标出二十多个收货点,遍布周边五个城市,每个点都对应着一个像杨半仙这样的销售终端。系统分析出这些终端的共同特点:都选在学校、社区医院附近,目标群体精准锁定为焦虑的家长和学生。
两个技术证物扫描系统分工协作,一个在黑九的仓库里发现了一本客户通讯录,上面记录着每个“游医”的销售业绩和分成比例,杨半仙的名字后面赫然写着“月销百份,提成三成”;另一个则破解了加工厂的出货单,发现他们甚至为“状元散”制定了“分级标准”——毒性越强,售价越高,美其名曰“效果更快”。
超动态视力技术捕捉到一段被忽略的高速公路监控画面:赵老三的货车在运输掺毒药材时,曾与一辆警车短暂接触,慢放百倍后能看清,货车司机递给交警一个厚厚的信封,交警接过信封后,竟未做任何检查就放行——系统通过车牌识别,确认这辆警车属于邻省某县的交警中队,涉事交警已被内部调查。
案发现场字幕技术在画面角落生成完整时间轴:【半年前 赵老三与黑九建立合作,开始生产掺毒药材】【三个月前 杨半仙加入销售网络,主攻中学市场】【案发前一周 因某批次药材毒性超标,已有零星中毒案例,但未引起重视】【案发当天 大规模中毒事件爆发,黑九与赵老三开始销毁证据】,每一个节点都与医院的就诊记录、物流信息、银行流水相互印证,形成密不透风的证据链。
“所有关联人员全部锁定。”李阳将整合好的报告发送给郑一民,屏幕上弹出“证据闭环”的绿色提示。陶非带着队员兵分五路,同时突袭了黑九的仓库、赵老三的加工厂以及分布在各地的销售终端。当赵老三被按在药材堆里时,他还试图将责任推给“下游销售私自加量”,直到看到屏幕上他亲自签字的“毒性增强配方”,才彻底哑火。
审讯室里,黑九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手抖得握不住笔:“我就是想赚点快钱……没想到会害这么多人……”那些散布在各地的游医也纷纷认罪,其中一个曾在社区医院门口摆摊的“神医”哭着说:“家长们太想让孩子变好了,我说什么他们都信……”
郑一民站在监控室,看着屏幕上被押解的二十三名涉案人员,对身边的季洁和陶非道:“这案子能连根拔起,多亏了李阳这套技术,从一粒药材追到整个网络,一个都没跑掉。”
季洁望向窗外,晨曦正透过云层照亮医院的方向,那里的学生们经过救治,大多已脱离危险。“最该庆幸的是孩子们没事,”她轻声道,“这些利用家长焦虑牟利的人,必须付出代价。”
李阳关闭运行中的系统,屏幕暗下的瞬间,映出重案六组办公室里忙碌的身影。十个技术图标缓缓熄灭,像完成使命的卫士。桌上的结案报告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罪名被红笔圈出,旁边写着一行小字:“守护成长,不容黑手伸进校园。”
阳光穿过玻璃,落在报告上,那些冰冷的文字仿佛也有了温度——技术终究是工具,而驱使它运转的,永远是对正义的执着,对生命的敬畏。
喜欢重案六组之李阳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案六组之李阳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