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迪钠在讲述真实的历史之前,先饶有兴致地介绍起了后世的文学演绎:
“在正式开讲郑国公常茂之前,我们不妨先放松一下,看看在后世的评书演义,比如《明英烈》、《燕王扫北》里,他们老常家父子是个什么形象。”
他忍着笑意说道:“在这些评书里,开平王常遇春那可不是一般的猛将,那是天神下凡!有一段书叫‘常遇春力夺武状元’,说他武艺超群,在元顺帝召开的天下比武大会校场上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威风八面,简直就是为战场而生的绝世猛将。”
“而他的儿子常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朱迪钠的语气更加夸张,“这位‘茂太爷’手持一杆禹王神槊,有万夫不当之勇!最经典的段子,说他曾经单枪匹马,一个人就冲破了北元百万大军的连营,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敌人闻风丧胆,那真是勇猛得不像凡人!”
这些夸张到离谱的描述,通过天幕清晰地传到了洪武十一年。
短暂的惊愕之后,奉天殿内爆发出了一阵难以抑制的哄堂大笑!
“噗——哈哈哈!百万大军连营?他常茂一个人冲破了?”老将汤和笑得直拍大腿,眼泪都飙了出来,“老子当年跟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血战,几千骑兵冲阵都差点回不来,他常茂是长了三头六臂吗?”
“力夺武状元?”徐达也难得地笑得前仰后合,指着常茂,“遇春兄要是有这本事,当年在濠州就不用那么辛苦挣军功了,直接去考个武状元多省事!”
就连一向沉稳的朱元璋,此刻也笑得趴在了龙椅的扶手上,肩膀不住耸动。李善长更是捋着胡子,笑得咳嗽连连。这几天因为天幕带来的压抑、悲痛和猜忌,在这一刻被这荒诞不经的评书内容冲淡了不少,整个奉天殿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连一向被教育要持重守礼的太子朱标,都忍不住指着站在队列中,一脸懵逼又有点窘迫的常茂笑道:“我说小舅子,闹了半天,在评书里我还是被你一箭射死的?我可是你亲姐夫!等你姐姐身子好了,看我不告诉她,让她好好收拾你!”
常茂本人站在那儿,听着对自己的“神化”描写,看着满朝文武,包括皇帝陛下和太子姐夫都在拿自己打趣,那张粗豪的脸涨得通红,又是尴尬又觉得有点莫名的“光荣”,挠着脑袋嘿嘿傻笑,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等到众人的笑声稍稍平息,天幕上,朱迪钠的语气也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带着一丝历史的冷峻:
“好了,各位老铁,评书里的精彩故事听个乐子就好。现在我们言归正传,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郑国公常茂,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翻动着手中的资料,语气变得客观而略带批判:
“真实的常茂,与其父常遇春的英名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史载他‘性傲妄,多不法’,性情骄纵狂妄,屡屡触犯律法。他倚仗自己是开平王之后,当朝太子妃之弟,行事肆无忌惮,在军中、在地方都惹出过不少麻烦,堪称洪武朝着名的‘纨绔勋贵’。”
朱迪钠列举了一些史书中记载的常茂的劣行:纵容家奴欺压百姓、在军中不服管束、与其他勋贵子弟争斗等具体事例。尤其是洪武二十年(1387年),郑国公常茂因在征讨纳哈出战役中冲动砍伤已投降的纳哈出,几乎引发降军复叛,被其岳父、征虏大将军冯胜上奏弹劾。朱元璋震怒,念及常茂之父常遇春的功勋,免其死罪,但革除其郑国公爵位,将他贬至广西龙州安置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在洪武二十年,断然下旨,废除常茂的郑国公爵位呢?”朱迪钠提出了关键问题,随即给出了答案:
“根据现有史料来看,这次废爵,与政治斗争、或者说与皇帝猜忌功臣关联不大,根本原因在于常茂本人的品行实在太差,已经到了法理难容、不惩不足以肃纲纪的地步。”
他特别强调了一个关键证据:“这一点,从朱元璋的处理方式就能看出来——他在废黜了常茂的郑国公爵位之后,随即便将郑国公爵位转封给了常茂的弟弟常升,改封为开国公。如果朱元璋是针对常家,或者是对常遇春有什么不满,他完全可以直接收回爵位,或者降等袭爵,何必多此一举,立刻将爵位转给常茂的弟弟?这恰恰说明,朱元璋此举,针对的仅仅是常茂个人不堪其位的德行,而对开平王常遇春的功绩和常家整体,依旧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保全。”
这番分析,条理清晰,证据有力,让天幕下的众人纷纷点头。就连常茂自己,在最初的窘迫之后,也低下了头,面露愧色。他知道,天幕所言非虚,自己平日里的所作所为,确实配不上父亲挣来的这份荣耀和爵位。
朱元璋看着天幕,眼神冰冷。他心中对常茂的不满积蓄已久,如今天幕将这一切公之于众,更是让他坚定了处理此事的决心。这个爵位,常茂确实不配再拥有了。
天幕上,朱迪钠在剖析完常茂被废爵的原因后,语气带着一丝探寻历史的遗憾:
“那么,这位被废黜了郑国公爵位,在洪武二十年之后便鲜少出现在官方史书中的‘茂太爷’,最终结局如何呢?
很遗憾,正史对此记载极其简略,甚至可以说是语焉不详。我们只知道他大约在洪武二十四年左右去世,但具体死因、葬于何处,皆无明确记录。这位曾经显赫无比的国公,其人生的最后几年,仿佛悄然隐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这种“不知所终”的留白,反而激起了天幕下人们更大的好奇心。
朱迪钠显然也深知这一点,他笑着将评论区展示出来:“正史虽然沉默,但民间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关于常茂被废后的去向和死法,网友们可是贡献了不少精彩的‘剧本’!”
【网友“江湖传说爱好者”发言:我觉得茂太爷肯定是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找个深山老林出家当和尚去了!他那一身力气,说不定还能混个护寺金刚当当!最后青灯古佛,安然圆寂,这结局多有意境!】
这条评论引得众人莞尔,难以想象那个骄横的常茂敲木鱼的样子。
【网友“军事历史迷”提出不同看法:出家太便宜他了!按我说,他肯定是觉得在中原混不下去了,干脆化名跑到北边投军去了!说不定还在漠北跟蒙古人干过几仗,最后马革裹尸,死在了塞外!这多符合他猛将之后的身份!】
这个猜测带着几分悲壮色彩,让一些老将微微颔首,觉得虽无证据,但并非全无可能。
【网友“野史秘闻”揭露:常茂其实并未死亡。朱元璋得知常茂未死的流言后,曾命杨文、韩观出兵龙州,责令赵宗寿交出常茂。后经调查证实常茂已死,方才罢兵。俞本《纪事录》则记载“后茂领众叛据山寨,数征未平”,暗示常茂可能据寨造反。焦竑《国朝献征录》提及,常茂可能逃至广西桂林恭城县的一个村落隐居,当地常姓村民自称为其后人。】
【网友“狗血剧情师”的版本更离谱:我猜他是被仇家找上门了!以前得罪的人太多,失了爵位没了庇护,被人暗中做掉了!说不定还是某个被他欺负过的勋贵子弟指使的,这才叫天道好轮回!】
这个阴暗的猜测让不少人打了个寒颤,下意识地看向勋贵队列中那些平日与常茂有过节的人。
【网友“喜剧人”总结:要我说,茂太爷指不定是找了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当了个土财主,娶了几房小妾,整天喝酒打架,快活似神仙,最后是喝酒喝死的!这才是他该有的结局嘛!】
各种光怪陆离的猜测在天幕上滚动,将常茂的“结局”演绎得五花八门,从悲壮到滑稽,从悬疑到平淡,应有尽有。
天幕下,奉天殿内的气氛也因为这些荒诞的猜测而活跃了不少,连日来的沉重被冲淡了许多。
唐胜宗用手肘捅了捅身旁面红耳赤的常茂,压低声音笑道:“茂太爷,听见没?后世的人都替你安排好了,出家、战死、仇杀、醉死……您老喜欢哪个结局?反正我是宁肯不当什么国公侯爷,更想去去当土财主那个就不错,逍遥快活!”
常茂气得直瞪眼,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梗着脖子低吼:“放屁!老子……老子才没那么窝囊!”
龙椅上的朱元璋也难得地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常茂那窘迫的样子,淡淡道:“常茂,看来后世之人对你甚是关心啊。你这几年,可得给咱安分点,别真应了哪个不靠谱的猜测,丢了你爹开平王的脸。”
徐达也捋须笑道:“遇春兄若在天有灵,看到后世将他儿子编排成这般模样,不知是该气还是该笑。”
就连太子朱标也忍俊不禁,对常茂道:“茂弟,看来你这‘茂太爷’的名号,是要流传千古了。”
常茂站在队列中,感受着四周投来的各种调侃、戏谑的目光,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平生最恨别人看不起他,如今天幕将他种种不堪公之于众,还让他在满朝文武面前被如此“围观”,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他心中又是恼怒,又是羞愧,还有一丝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恐慌——难道自己的结局,真的会像这些野史说的那样不堪吗?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