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城离周原并不太远,仅仅四十多里的路程,这里是秦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和粮食主产区。
子荔被秦兵押着,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他心中既有对未知生活的恐惧,又有对自由的一丝憧憬,经过半天时间的颠簸,终于来到了周原。
“小子,周原到啦。”一名秦兵粗声粗气地说道。
周原北倚岐山,南临渭水,东西长达一百多里,南北宽约四十余里,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下面的平原一望无际,田野纵横阡陌,村邑密集,人口稠密。
子荔看着连绵的高山、蜿蜒是河水、整齐的农田、稠密的村庄不禁轻声感叹道:“哇,这就是周原,真美!”
“哼,光美有屁用,你就老老实实在这待着吧。”一名秦兵不屑地说道。
子荔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母后给他讲周朝的历史,他知道周原是周朝先祖古公亶父的发祥地。七百多年前,古公亶父为躲避戎狄的威逼,率领族人渡漆水、沮水,翻陇山“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开创周朝七百多年基业,他心中暗想,如果能获得自由,在这里生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时正是初春时节,农人们早已开始在田间劳作,田埂上、沟溪边,农人们挽起裤脚,手持锄头,用力刨翻着泥土。
“只要这地能翻好,今年指定有个好收成”一个农人对着旁边的同伴喊道。
“放心吧,错不了。”同伴信心满满的说。
在不远处,一个农人肩膀上套着绳子,四肢趴在地上,正在弓腰拉犁,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迈进,他的脸上布满了汗珠,后面的一个农人双手握着犁把,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犁子缓缓前行,身后留下一道道翻起的泥土。
“爹,我来帮你。”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跑过来。
“不用,你还小,这活累着呢,等你长大再说。”农人笑着说道。
金光闪闪的渭水边,孩子们正在水边嬉戏,笑声清脆悦耳,他们捡起一颗颗小石子扔进水里,宽阔的河面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
“看我的,我扔得最远!”一个孩子兴奋地喊道。
“切,有啥了不起的,我比你扔得还远。”另一个孩子不服气地说道。
突然,一只青蛙跳出水面,吓了他们一跳,孩子们嬉笑着,追逐着,笑声回荡在整个河边。
经过三场生死搏斗,子荔虽然脱去奴隶的身份,成为一名自由民,但他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他仍与奴隶没有多少差别,每天都要被秦兵严密监视,没有人身自由。
唯一不同的地方是,自己再也不用被绳拴着,被皮鞭打着,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表面上看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实际上却处处受到限制。
子荔在秦兵的押解下,来到当地的亭长跟前,秦兵与亭长进行交接,说明有关情况:“这小子是上面安排下来的重要人犯,你可要严加管理。”秦兵严肃地说道。
“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亭长点了点头,然后秦兵就返回了。
亭长吩咐人员将里正喊来,把子荔交给里正手里说:“虽然他是自由民,但这是一名重要人犯,如果逃跑就拿你试问。”
里正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中等身材,身体肥胖,脸上带着一股狠厉的神情,他凶巴巴的上下打量了一下子荔说:“跟我走吧,今后你就是我临渭村的人了。”
子荔只好忍气吞声地说:“在下知道了。”
走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子荔来到一个渭水边的小村邑,只见这里的房屋挨挨挤挤,高低错落,房屋四周的墙壁是用泥土筑就,有的是干打垒的土墙,显得有些破旧。临街的墙上都有一扇用木格镶嵌的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屋内微弱的灯光,房屋有的呈人字形,有的是半人字形,屋顶皆覆以茅草。
子荔随里正走在村里的小巷内,不时有人透过窗棂偷看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警惕,仿佛子荔是一个怪物。
“这是谁,怎么没见过?”一个村民小声地问道。
“听说是人犯,咱们还是离他远点。”另一个村民回答道。
喜欢羌海情缘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羌海情缘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