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六四五年,满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闰六月二十六,寅时,下午三时许,
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安平镇,郑府,大厅,
风尘仆仆刚刚从福建水师驻地金门赶回来的郑成功,手中拿着亲信交给他的满清使者招降郑芝龙的招降信,
以及册封郑芝龙为满清闽粤总督、闽南王的满清圣旨,
面色凝重地质问,端坐于大厅正中首座的其父亲郑芝龙道,
“父亲大人!您难道当真要投降那满清鞑子?
父亲大人,满清暴虐无道,扬州十日,您忘了吗,
满清屠杀我汉人子民无数,身为汉人,您怎会如此糊涂要投降那敌人满清呢!”
郑成功双目赤红,言辞中尽是愤恨与痛心。
闻言,郑芝龙脸色一沉,冷哼一声道:
“我决心已定,如今局势已然明朗,南明气数将尽,投降大清,方能保我郑家富贵荣华,又有何不可?”
“富贵荣华?
父亲,您莫非忘却了我们乃汉人,忘却了祖宗的基业?”
郑成功怒不可遏,双手紧握,手中的信和圣旨都已经被其揉得皱皱巴巴。
“哼,你这黄口小儿懂得什么!
休要再阻拦于我!”郑芝龙甚是不耐烦,挥手示意。
此时,后堂中听闻他们父子俩争吵的,郑芝龙的妻子、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忙匆忙赶来,见此情形,
赶忙劝解道:“一官,森儿也是为了咱郑家着想,你不妨再斟酌斟酌。”
郑芝龙却充耳不闻,拂袖而去道,
“无需多言,我决心已定,当即刻随大清使者,前往清军大营。”言罢,便要在亲兵的簇拥下转身离去。
一旁的郑成功,凝视着父亲郑芝龙那即将要远行的身影,
咬牙切齿道,
“父亲,倘若您执意如此,那就休怪孩儿……!”
说着郑成功就要拔刀,
那刀刚拔出一半,一旁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就赶紧扑了上来,并抱住儿子郑成功的肩膀,大声呵斥道,
“森儿,不可,他可是你的亲生父亲,万万不可如此啊!”
闻听此话,郑成功身体一僵,手中的刀也停在半空中,眼中满是痛苦与挣扎。
“母亲,您让我放过他!
他这是叛国投敌,我怎能眼睁睁看着不管呢!”
郑成功声音颤抖,泪水在他眼眶中打转。
田川氏依旧紧紧抱住他,唯恐他乱来,泣声道:
“森儿,他纵然有错,可他却是生你、养你的亲生父亲啊。
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切不可如此冲动,丧失理智,莫要做出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啊!!!”
前面的郑芝龙脚步一顿,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长子郑成功,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好像在说森儿,你演的太过了,
不过感情很是到位啊,为父我都分不出真假啊!”
但却很快又恢复了冷漠。
只听郑芝龙冷哼一声后,继续朝外走去。
“父亲……”
郑成功声嘶力竭的大喝一声,
那声音能穿破云霄,直击人的灵魂深处,
但郑芝龙却不为所动,心中还在为自己森儿的演技疯狂点赞,
“不错,不错,吾之森儿成了 !”
见父亲郑芝龙决心如此,郑成功也无可奈何,
只好脱下自己身上的铠甲,上前几步,亲自给自己父亲郑芝龙披上,
“父亲大人保重!”
见状,一旁的郑鸿魁也劝郑芝龙不要轻信清廷的许诺,劝其不要轻易离开军队,否则很有可能会被清军挟持。
“四弟,你也莫要多言,好好辅佐森儿,有他掌握我郑氏大军,清廷必然不敢诓我,
何况还有大清摄政王圣旨在此,怎么可能作假!
还不快给我,速速退下!”
此时的郑芝龙,已经被清军的封王许诺,给深深的迷惑了,而且其自恃长子郑森,能节制自己下手的二十万大军,
有此强军在手,清廷必定不敢对自己轻举妄动。
于是,郑芝龙仅带了数百侍卫离开了,
郑成功望着父亲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最终,他缓缓将刀插回刀鞘,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说道:
“母亲大人,您放心,孩儿不会冲动行事。
但父亲今日之举,我绝不认同。
我定会以自己的方式,守护我汉人江山,保住我郑氏基业!”
看着父亲郑芝龙那逐渐远去的背影,
郑森快步来到门外,对着自己父亲郑芝龙那远去的背影,高声大喝道,
“若父亲一去不回,那孩儿将来自当亲率大军,攻灭满清,为父亲你报仇”。
郑成功之所以如此说,主要还是他内心深处对郑芝龙的主意十分抗拒,
毕竟他学了十几年的儒学,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已经在其脑海中烙下了很深的烙印,
虽然内心之中接受了郑芝龙“家大于国”的思想,但却不认可郑芝龙投降清廷已谋取家族利益的看法,
毕竟在他看来,
虽然家国天下之下,
一家大于一国,但一家却小于一族,
岂能为了一家之荣华富贵,将一族之大义,置之不顾呢,
他可以不效忠朱明,但他却一定会效忠汉族的,
这不是汉人之间,两家争夺那族长之位的战争,
而是汉族和满族,两族为争夺生存空间之战,
自己身为汉族的一员,有义务、有责任,
为汉族生存空间而战,为汉家天下而战,
却绝不会为朱明天下而战!
但郑芝龙对此却没有意识到,
明、清之战不是两家之争,而是两族之争,自然会有如此抉择!
此刻,听到自己长子发自内心的关心之语,郑芝龙身形微微一滞,
但却并未回头,径直消失在众人视线中,登船北上清廷而去!
田川氏抹了抹眼泪,拉着郑成功的手说道,
“森儿,你既已下定决心,往后行事定要更加小心。”
郑成功重重地点头道,
“母亲放心,孩儿自会谨慎。”
郑芝龙离开后,
当天,郑成功立刻开始四处奔走,召集那些不愿降清的郑氏一族之中郑芝龙留给他的大将们,
如,冯锡范?、陈永华,刘国轩、周全斌、甘辉、冯信、陈泽、林本成等大将,
并在安平镇,竖起了“抗清大旗”,凭借福建郑氏之威望,
仅仅一天时间,郑成功就得大军三万。
与此同时,一天后,
仅带数百侍卫北上的郑芝龙,也来到了杭州清军大营,觐见了清军在杭州之地的最高统领——征南将军博洛贝勒!
二人初见相谈甚欢,晚上酒宴过后,贝勒还主动邀请郑芝龙留宿军中,
而郑芝龙带来的的随身亲军则被隔离在军营之外。
半夜时分,清军突然放炮拔营,全军向北移动,郑芝龙也被裹挟而去,
郑芝龙的亲军面对实力强大的清军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清军带着郑芝龙向北而去,
之后回到安平镇给少主郑成功报信去了,
就这样,随后郑芝龙被清军带到了北京,面见了大清顺治皇帝,
但是大清之前许诺的闽广总督、闽南王,却迟迟不见兑现,
此后只能待在北京做了一只笼中鸟,后更是因招降其长子郑成功不成,而被杀。
而眼见郑芝龙被掳入京,再也回不来后,
原本就和郑成功不对付的,如其族兄郑彩、郑联两兄弟?,?族叔郑芝?莞、郑芝鹏?两叔叔,
四人当即返回自己厦门水师驻地,并率领大军进攻安平镇郑成功所部新招募的三万大军,打算图谋郑氏之主的大位。
毕竟他们为郑氏出生入死多年,还姓郑,也是郑氏一族,只因为是旁枝,就一直被主枝郑芝龙一脉压制,
如今主脉的老子郑芝龙再也回不来了,小子郑成功还想继续压制老子们,奴役老子们,
老子们是怕老子,但却不怕小子,
既然老子再也不回来了,那还有什么可怕的,
反了,自己也尝尝郑氏之主的感觉,
于是叛乱开始了……
但还好郑成功还有亲四叔郑鸿逵所部两万大军的鼎力支持!
双方集会五万大军成功抵抗住了郑彩、郑联两兄弟?的2.5万大军,?郑芝?莞、郑芝鹏?所部2.5万大军,两部合计5万大军对郑氏老巢安平镇的进攻,
一番大战后,郑彩、郑联两兄弟退守福建厦门浯州(今大金门),
郑芝?莞、郑芝鹏?,则退守福建厦门仙洲(今小金门),
两部互相配合,共同抵抗厦门郑成功的大军!
至于沿海之地剩下的1万左右的大军,见老大郑芝龙都已经投降清廷,也在清廷的大力招降下,投降了清军,
而掌控福建西边邵武府、汀州府之非郑氏嫡系一族之势力,如,统领一万大军驻守邵武府的游击将军黄鸣骏,
率领五千大军驻守仙霞关的守将李卫。
统领一万大军驻守长汀府的游击将军郑为虹,
四人,也在清廷使者黄熙胤,重金、高官的收买下,宣布投降清军!!!
一时之间,因郑芝龙的投降出走押送北京,
加上其长子郑成功威望不足,不能够压制众人,
导致福建军阀郑芝龙投降清廷后,其剩下的势力,
瞬间,分崩离析!!!
当然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还是由其长子郑成功和其四弟郑鸿逵,共同掌管的驻军厦门的,5万福建水师主力!
也是南明隆武帝朱慈璧交给护国公马士英,志在必得,必须拿下的一股势力!
至于驻守大、小金门的郑彩、郑联、郑芝?莞、郑芝鹏?,四人手中控制的5万金门水师
则由王之仁的两万浙江水师、陈奇策的两万广州水师,联合郑成功、郑鸿逵的5万福建水师,共9万大军,联合剿灭收编!
当然,王之仁的两万浙江水师、陈奇策的两万广州水师、福建巡抚吴闻礼手下的两万浙兵,共六万水、陆大军,
也是护国公马士英收降郑成功3万大军、郑鸿逵2万大军,所能倚仗的手中所有屏障!
至于掌控福建西边邵武府、汀州府的黄鸣骏、李卫、郑为虹等人控制的2.5万大军,则交给赣州守将陈子龙和锦衣卫福建镇抚使马吉翔,
两人一正一奇,联合剿灭收拢!
此刻,五路大军已经开始了收网行动……
喜欢挽天倾之南明复兴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挽天倾之南明复兴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