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古中国地图,可以发现古中国中原汉地,大体可分为十大区域,
十大区域,一句话,可概括为:四角、四边、两中原!
四角,即东北角的黑辽冀,西边角的陕甘宁,西南的云贵川,东南角的闽粤桂,
四边,则为连接东北和西北的山西、蒙古之地,
连接西北和西面的汉中之地,
连接西南和东南的湖南之地,
接连东南和东北的京杭大运河沿线鲁皖苏浙之地,
两中原,则为洛阳盆地和南沿盆地,一北、一南,两个天下之中!
北方政权,若想控制整个淮河之北之地,则洛阳盆地,绝对不能有失!
同样,南方政权,若想控制淮河以南之地,
则南阳盆地,必须控制在手中,
而连接一北一南,两个天下之中洛阳盆地、南阳盆地,之间南、北向的通道,即为宛洛古道!
宛,指南阳盆地,
洛,指洛阳盆地!
宛洛古道,正位于北面洛阳盆地和南边南阳盆地之间,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而宛洛古道,若细分,又可进一步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条道路!
其中东路为,从洛阳盆地的南下龙门,到伊川,
从伊川,折向东南的汝州,之后南下宝丰,从宝丰,折向东南的平顶山市,过叶县,
由东部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的大缺口——方城缺口,南下进入南阳盆地,
东路的宛洛通道,又名方城夏道,
地势以丘陵和平原为主,一马平川,特别适合骑兵大兵团冲锋,
这也是南明北伐总督师—傅以渐,特别担心的一条通道,
毕竟满清骑兵战力强悍,而南明骑兵战力弱小,
若满清骑兵大军,从宛洛古道东路方城夏道南下救援南阳盆地,
而此刻南明正在大规模修复加固的旧楚长城方城段,虽然已经小有规模,但毕竟还没有完工,
一旦满清骑兵南下,以现在还没有完工的方城段旧楚长城去抵挡,满清内外夹攻的大军,胜算实在渺茫,
正因如此,傅以渐才一面安排李定国率领三万骑兵,北上进攻洛阳,
攻满清之必救,以抢夺方城段旧楚长城的修复加固时间,
同时,下令焦琏率领麾下三万骑兵,东下之镇平,进攻宛城东门,以吸引宛城守将尚可喜的注意力,为东面方城段旧楚长城的修复加固,减轻负担!
而宛洛古道的中路通道,则为洛阳南下,过龙门,至伊川,
从伊川折向东南,下汝州,至宝丰,
从宝丰,继续南下,至鲁山所在的鲁阳县三鸭路,
之后,继续南下,过分水岭、铁牛庙、北召店、南召店,
到达伏牛山东侧九里山北侧的南阳第一雄关——南召县的云阳关,
也,就是李定国,见到后,连连感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云阳关,
云阳关,正位于九里山以北之地!
而九里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
恰好,横贯在宛洛古道中路通道三鸭路之上,
其海拔虽不算很高,但因所处的南召县东南部,多为丘陵平原地带,
加上其山势浑厚雄峻,因而就显得特别高耸。
尤其是其南面较北面,更为陡峭,
九里山东面为三贤山,西面为太子山,
西面太子山与九里山之间,为白河的支流鸭河流过,
从而两山之间,形成一道峡谷,
依山畔水,此地就是“云阳关”,又名“口子河”,
只要把守住云阳关,就控制住了宛洛古道中路通道三鸭路,南下进入南阳盆地以北南召县的通道,
而宛洛古道之西路伊阙古道,则少有人知道!
宛洛古道西路伊阙古道,主要是沿伊河南下,
伊河,是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
洛河,分为南洛河和北洛河,
北洛河和南洛河,均发源于陕西省,但流向完全不同!
其中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支石涝川、中支水泉沟、东支乱石头川汇合而成。 ?
?自西北向东南,先后流经陕北的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宜君、澄城、白水、 蒲城 、大荔等地,最终在三河口(今大荔县韦林镇仓西村)注入渭河。 ?
北洛河,为陕西省最长的河流,贯穿陕西南北!
而?南洛河,则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与蓝田县,两县交界处的秦岭山脉的北侧。 ?
向东南流经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南部及河南省洛阳盆地,在洛阳偃师区与伊河汇合后,称伊洛河,最终注入黄河。
南洛河,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洛阳盆地的水上通道,
即,崤函古道的水路通道!
沿线之上有西部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南依秦岭,北濒黄河的军事重镇——潼关,
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军事要冲,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关中平原东部门户,
而其东部的函谷关,则为洛阳盆地的西部门户,
西边潼关和东边函谷关,两关,一东一西,扼守着南洛河沿线的崤函古道,且现今两关,皆驻有满清八旗兵和绿营兵,每关5000人,两关共1万大军驻守,
以保证大清西部关中平原和东部洛阳盆地之间的交通要地——崤函古道的安全!
而南洛河的支流伊河,则发源于秦岭山脉东侧伏牛山以北之地的闷顿岭,
向东北,先后流过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县,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关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岳滩地区,最后注入南洛河!
而伊河流经之处,冲出的通道,即为伊阙古道北段,
即从洛阳南下,过龙门,至伊川,过嵩县,至嵩县纸房镇?!
而嵩县纸房镇?的东南,穿过伏牛山东侧的老君山,则为嵩县白河镇!
嵩县白河镇,有白河自北向南流过!
白河,古称淯水、白水,是南阳母亲河。
其发源于河南省嵩县白河镇攻离山,
流经嵩县、南召县、方城县、宛城、卧龙、新野,
于翟湾流入湖北襄樊,再于两河口与唐河交汇后,始名唐白河,向南至张家湾注入汉水,
可以说,汉江的支流白河,唐河,两条河流南北贯穿整个南阳盆地,
连接北面的嵩县、南召县、方城县、宛城,
中间的新野,
南面的襄樊两城,
更关键是白河和伊河,一南一北,两条河流,都流经嵩县,
其中伊河流过?嵩县最南边为纸房镇?,?
而白河流过嵩县最北端为白河镇,是白河镇的母亲河,
纸房镇?和白河镇,两镇之间即为伏牛山、方山和熊耳山,三山交汇处的老君山,
但两镇同在一县之地,之间又有伏牛山路,即老君山山路相连!
如此,从洛阳南下,沿伊河河谷到嵩县纸房镇?,
从嵩县纸房镇?,穿过伏牛山路,
即可南下至白河河谷的白河镇,
过白河镇后,沿乔端、野牛岭,马市坪,即到南阳盆地北面南召县的李青店,
而南召县的李青店和东面的云阳关,之间有鸭河相通,
而李定国,正是返回南召县,从南召县北面的石门镇,北上过南河店,白河店,一直到李青店,
从李青店,率领一万大军,潜水渡过鸭河,来到云阳关的北面,
从而,趁云阳关守军被关前冯双礼的大军吸引之时机,一举从关后攻克了南阳这北面第一雄关——云阳关,
并留下麾下大将杨成,率领5000大军,驻守宛洛古道西侧伊阙古道南段——南召县境内的李青店,
以防止对面清军,从宛洛古道西部的伊阙古道南下,
至此,宛洛古道南下南阳盆地的三路通道,
东路方城夏道之方城关,中路三鸭路之云阳关、西路伊阙古道之李青店,
三关,都在南明大军的控制之下,
南明大军,已经彻底控制住了洛阳盆地,南下进入南阳盆地的宛洛古道!
六月初一,攻克云阳关后,
李定国留下冯双礼,率领5000大军驻守云阳关后,
立刻率领麾下大将李本高、吴三省,王三才、孙际昌、杨琳,五员大将,统领2万骑兵,杀向了云阳关东北之地的鲁阳关所在的鲁阳镇……
喜欢挽天倾之南明复兴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挽天倾之南明复兴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