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戈壁的风裹挟着沙砾,狠狠砸在保密基地厚重的防弹玻璃上,发出沉闷的噼啪声。但这喧嚣,却丝毫扰不乱地下研发中心里凝滞的空气。
航天部门的总工程师赵启明,手里捏着那份还带着油墨清香的“巡天者”初步设计图,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这位见证过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的老专家,此刻双眼圆睁,呼吸都变得粗重,仿佛看到了某种超出认知边界的奇迹。
“马赫数6.8,临近空间滞空720小时,有效载荷八百公斤,还能抗住二十级高空切变风?”赵启明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身旁几位同样资历深厚的航天专家,也纷纷倒吸一口凉气,脸上写满了震撼。
有人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仿佛要确认自己是不是看错了数据:“老赵,这……这指标别说国内了,就是放眼全球,也没人敢这么画啊!这已经不是挑战极限了,这是在逆天改命!”
“简直是天方夜谭!”另一位负责气动设计的专家连连摇头,却难掩眼底的兴奋,“临近空间那环境,温度低到零下六十度,空气稀薄得跟真空差不多,还要维持这么高的速度和载荷,材料强度根本跟不上,动力系统更是无从谈起!”
议论声中,苏念一袭干练的白色工装,缓步走到投影幕前。她身姿挺拔,眼神清亮,仿佛早已胸有成竹。“各位专家,‘巡天者’的设计指标,确实超出了现有技术的常规认知,但这绝非空中楼阁。”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国家空天防御的短板,容不得我们按部就班。”
投影幕上,“巡天者”的三维模型缓缓旋转,流畅的气动布局如同展翅的鲲鹏,线条凌厉却又充满韵律。“这是我们借助‘寰宇图谱’推演的颠覆性气动设计,采用‘乘波体+翼身融合’结构,能像冲浪一样驾驭高空激波,把阻力降到最低。”苏念指向模型的机翼部分,“至于材料,图谱已经推演出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配方,强度是现有航天合金的三倍,重量却只有五分之一,完全能承受临近空间的极端环境。”
话音刚落,研发中心里便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赵启明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苏总这‘寰宇图谱’,果然是破局的关键。但光有设计和材料还不够,动力、能源、控制系统,每一个都是世界级的硬骨头,缺一不可啊!”
“赵总所言极是。”苏念点头认同,“这也是我今天召集大家的原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单靠苍穹的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克所有难题。国家给了我们无上的信任,我们就要聚天下英才,共筑空天长城。”
话音刚落,研发中心的大门被推开,一位身着军装的参谋走进来,手里捧着一份厚厚的档案袋。“苏总,赵总,按照您的要求,全国范围内筛选的顶尖专家名单已经汇总完毕,都是各个领域的泰山北斗,还有几位是隐于市井的奇才。”
苏念接过档案袋,打开的瞬间,一行行名字映入眼帘。有年逾七旬、曾主导我国第一代无人机研发的“老顽童”李院士,此人性格古怪,常年扎根实验室,吃饭睡觉都离不开图纸,却总能在绝境中想出奇招;有留洋归国的能源领域天才陈默,年纪轻轻就破解了多项太阳能转换难题,却因不善交际被学术界排挤;还有控制工程界的“鬼才”周涛,据说能仅凭几根导线,就让报废的设备起死回生,却脾气火爆,谁的面子都不给。
“这些人,个个都是身怀绝技,却也个个都是‘刺头’啊。”赵启明看着名单,有些犯难,“‘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要把他们拧成一股绳,难度不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真正的人才,往往都有自己的棱角。”苏念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们只要给他们足够的舞台和尊重,让他们的才华有用武之地,自然能让他们为‘巡天者’项目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半个月,一场秘密的“英才集结令”在全国范围内悄然展开。苏念亲自带队,登门拜访每一位专家。
见到李院士时,老人正趴在堆满图纸的书桌上,对着一个无人机模型喃喃自语。听闻“巡天者”的构想,老人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一把抓住苏念的手:“丫头,你这话可是当真?临近空间无人机,这是我一辈子的梦想啊!只要能让我参与,我吃住都在实验室,啥条件都没有!”
找到陈默时,他正被一群投资方围在中间,为自己的太阳能项目融资碰壁。苏念直接抛出“高空太阳能-电能转换系统”的难题,陈默当场眼睛就直了,二话不说收拾行李,跟着苏念就走:“别的我不管,只要能让我攻克这个技术,让我干啥都行。”
而周涛,则是在一个废弃的工厂里找到的。当时他正用一堆废旧零件组装机器人,苏念说明来意后,他头也不抬地扔出一个难题:“要我加入可以,三天之内,你要是能让我手里这台机器人完成复杂的避障任务,我就跟你走。”
苏念二话不说,当场调用“寰宇图谱”,现场编写控制程序,不到两天就完美解决了问题。周涛看着灵活避障的机器人,愣了半天,随即一拍大腿:“服了!你这脑子比我的程序还好用,我跟你干了!”
“人心齐,泰山移”,各路英才齐聚保密基地,“巡天者”项目部正式成立。虽然团队里的专家们性格各异,时常为了技术细节争得面红耳赤,但在共同的目标面前,所有人都卯足了劲。
李院士带领气动团队,日夜钻研,对“巡天者”的气动布局进行了上百次优化,甚至不惜熬夜制作模型,在风洞里反复测试;周涛主导控制系统研发,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困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醒来继续奋战,他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搞技术没有捷径可走。”
而最关键的能源问题,却让陈默陷入了困境。临近空间的太阳能强度虽然高,但昼夜温差极大,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低,还容易被低温损坏。陈默带领团队连续攻关了一个月,试验了上百种方案,始终没有突破。
“难道真的没办法了?”陈默看着一次次失败的数据,忍不住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眼底满是挫败。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不吃不喝,对着一堆太阳能电池板发呆。
苏念得知情况后,没有打扰他,而是将“寰宇图谱”中关于能源转换的相关推演数据整理出来,悄悄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能提供思路,但真正的突破,还得靠他自己。”
陈默看到数据的瞬间,如同醍醐灌顶。他盯着图谱推演的新型光电转换材料结构,突然一拍脑袋:“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可以采用分层结构,上层聚光,中层转换,下层保温,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抵御低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陈默立刻带领团队调整方案,重新设计电池板结构。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高空太阳能-电能转换系统”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测试数据显示,新型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达到了惊人的45%,是传统电池板的两倍多,而且能在零下六十度的低温环境下稳定工作。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实验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陈默激动得热泪盈眶,抱着身边的同事又蹦又跳。消息传到整个项目部,所有人都为之振奋。
“‘人心齐,泰山移’,最难的骨头被我们啃下来了!”赵启明感慨万千,看着眼前这群为了国家使命全力以赴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欣慰。
随着各项技术难题相继攻克,第一台“巡天者”原型机的组装工作,在高度保密的车间内正式启动。车间里,数十名技术人员各司其职,精密的零件如同拼图一般,被一一安装到位。机械臂精准运作,焊接火花四溅,空气中弥漫着润滑油和金属的味道,却让人感到无比安心。
苏念每天都会来到车间,查看组装进度。看着“巡天者”的轮廓一点点清晰,从一堆零散的零件,逐渐变成一架气势磅礴的无人机,她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一台设备,更是国家空天防御的希望,是无数人心血的结晶。
这天下午,夕阳透过车间顶部的天窗,洒下金色的光芒。苏念正和李院士讨论着机身最后的调试细节,一位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他正是陈默团队的核心成员,也是这次“巡天者”能源系统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江辰。
江辰手里拿着一份能源系统的检测报告,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苏总,李院士,能源系统的最后一次调试已经完成,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可以随时对接机身。”
“辛苦你了,江辰。”苏念接过报告,仔细翻阅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你的技术能力很出色,这次能源系统能有这么大的突破,你功不可没。”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江辰低下头,语气依旧谦逊,但在苏念低头看报告的瞬间,他的目光落在了不远处“巡天者”的完整设计图上,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异样光芒,那光芒中夹杂着贪婪、兴奋,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狠。
他迅速收回目光,重新抬起头时,脸上又恢复了那份人畜无害的谦逊:“苏总,要是没别的事,我再去检查一下能源接口,确保万无一失。”
“好,去吧,务必仔细检查,不能有任何疏漏。”苏念叮嘱道。
江辰点了点头,转身走向能源系统的安装区域。他的步伐平稳,背影看起来和其他专注工作的技术人员别无二致,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那副平静的外表下,正涌动着怎样的暗流。
车间里,“巡天者”的组装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巨大的机身如同蛰伏的巨兽,等待着一飞冲天的时刻。苏念站在机身前,抬头仰望,心中默念:“‘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巡天者,承载着国家的期望,肩负着守护空天的使命,你一定要不负众望。”
她并不知道,在这片看似团结奋进的氛围中,一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已经盯上了这架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国之重器。一场围绕“巡天者”的明争暗斗,才刚刚拉开序幕。而那位看似勤勉肯干的能源专家江辰,将会成为这场风暴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变数。
夕阳渐渐落下,车间里的灯光亮起,照亮了“巡天者”雄伟的身躯,也照亮了每个人脸上坚定的神情。他们都在期待着,这架凝聚着智慧与汗水的无人机,能够早日划破长空,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空天壁垒。但他们还不知道,前方的道路上,还有无数的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们,而一场来自暗影的阴谋,已经悄然逼近。
喜欢我的黑科技无人机横扫全球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的黑科技无人机横扫全球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