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阙内,大殿内的熏香渐渐散尽,最后一位大臣的衣袂也消失在朱红门廊之外。
李世民却没有起身,指尖在御座扶手的螭龙纹上轻轻敲击,目光落在正要随众退去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身上。
“太子,青雀,你们留一下。”
声音不高,却让内侍们悄无声息地退至更远的廊柱下,垂首屏息。空旷的太极殿瞬间只剩下父子三人,连空气都沉凝了几分。
李承乾站定,微微蹙眉。李泰则迅速收敛了因身体丰盈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垂手恭立。
李世民并未看他们,目光投向殿外那片被晨曦染亮的天空,仿佛随口一问:“听说民间的白鹭诗会正在举行,很是热闹。你们都听说了些什么?”
李承乾上前半步,声音清朗却带着一丝刻意的不屑:“回父亲,儿臣听闻了。不过是些文士炫技之作,堆砌辞藻,咏些风月,格局有限。比之弘文馆学士们平日切磋的经国文章,终究落了下乘。”
他刻意挺直了背脊,提及弘文馆时,带着东宫主人天然的优越。
李世民不置可否,视线转向魏王:“青雀,你呢?”
李承乾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又紧了一分。
李泰挪动了一下脚步,显得愈发恭谨,圆润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兄长所言极是。不过……儿臣倒是偶然听得一两句残篇,如‘白鹭游丝外,青天澹欲无’,意境空灵,笔法不俗。听闻与会者不仅有书院学子,还有些……山野逸士。白鹭书院能聚拢这般才气,倒也不负其名。”
他语速平缓,既赞了诗才,又点出了“山野逸士”这个耐人寻味的群体,末了,还不忘认可书院本身。
李世民终于收回目光,看向两个儿子,唇角似乎有一丝极淡的笑意,却未达眼底:“哦?山野逸士……看来,这白鹭书院不简单啊。一个民间书院,声势竟能直追朕的弘文馆。”
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接着说道:“长安城的人心风向,看来不只在朝堂,也在这些诗酒唱和之间。”
他站起身,明黄色的袍角拂过御阶,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唯有面对他们时才偶尔流露的、属于父亲的探究与考量:“你们一个是太子,一个是魏王,日后……要多留心。留心这些文章,更要留心写文章的人。退下吧。”
他没有等儿子们回应,便转身向后殿走去。
李承乾躬身行礼,待父皇身影消失,才直起身,目光扫过身旁的弟弟,鼻息间若有若无地轻哼一声,率先迈步离去,步伐因腿脚旧疾而略显异样,却依旧带着储君的决断。
李泰则慢了一步,他站在原地,望着父皇离去的方向,又缓缓环视这空旷恢弘的太极殿,最后,目光落在兄长略显倔强的背影上。
他抬手,用那宽大的袖袍轻轻拭了拭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眼底深处,有什么东西,像投入古井的石子,漾开了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
白鹭诗会,父皇今日特意问起的,真的只是几首诗么?他肥胖的手指在袖中慢慢收拢,仿佛要握住那无形无质,却弥漫在这宫阙之间的、名为“人心”的东西。
……
诗会已过半程,曲水流觞,丝竹悠扬,其间确也出了几首颇受称赞的诗作,引得众人或抚掌或点评,气氛热烈。
然而,许多人的目光,仍有意无意地飘向那个始终安然静坐,只偶尔与身旁的三弟王敬直低语两句的王玉瑱。
他如同喧嚣激流旁的一处深潭,平静无波,只偶尔执起酒杯浅酌一口,目光掠过吟诗者,掠过水光山色,却唯独没有落在面前的纸笔上。
这份超然物外的姿态,与他“酒谪仙”的名头结合起来,更显得高深莫测,让人捉摸不透。
水榭那头的慕容萱,眉头已微微蹙起。她几次看向王玉瑱,眼神中的冷意渐渐混合了一丝不耐与探究。她身旁的杜少顷,则更多是疑惑与期待,他比任何人都想再见识王玉瑱的诗才,哪怕只是零星半点。
就在这微妙的注视中,那株松树下的“崔公子”——崔鱼璃,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
她深吸一口气,理了理并不得体、反而更显身段纤细的男装袍袖,握紧手中的折扇,朝着王玉瑱的方向走了过来。
她的步伐不算稳,带着少女的紧张,却又努力维持着世家子弟应有的从容。
她在王玉瑱席前不远处停下,拱手一礼,声音刻意压低,却仍难掩一丝清越:“在下……清河崔……崔璃,久闻太原王二郎君‘酒谪仙’之名,今日得见,幸会。”
王玉瑱抬眸,看着眼前这张故作镇定却难掩绯红的脸庞,与记忆中客栈里那个病弱女子重叠。
他微微一笑,起身还礼,态度温和:“崔公子客气,虚名而已,不足挂齿。请坐。”
王敬直在一旁好奇地打量着这位突然过来搭话、长得过分清秀的“崔公子”,眨了眨眼,没多话。
崔鱼璃依言在旁边的空席跪坐下来,心跳如擂鼓。
她努力组织着语言,避开王玉瑱那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目光,斟酌道:“今日诗会,佳作频出,然……观王兄似乎意不在此,迟迟未曾动笔,可是未有灵感?或是……觉得此间诗词,皆不入眼?”她后面这句话问得有些大胆,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试探。
王玉瑱闻言,目光掠过不远处潺潺的流水,淡然道:“崔公子言重了。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王某今日心静,见此山水悠然,同仁唱和亦得其乐,便觉甚好,何必强求笔墨?”
他这话说得云淡风轻,既解释了自己不作诗的原因(心静,觉得现状很好),又暗合了他当日洛阳“诗为心声,非争胜之器”的主张,让人挑不出错处,反而更觉其境界超脱。
崔鱼璃听得怔住,看着他被微风拂起的发丝和沉静的侧脸,心中那份因久别重逢和暗中仰慕而生的悸动更加清晰。
她想起当初那首诗,也是如此,在不经意间抚平了她心中的焦躁与不安。
喜欢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