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成的命令如同在紧绷的琴弦上定下了音准,“巡天”号这艘庞大的修真巨舰,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龟息”的模式运转起来。
炽白的能量护罩光芒被压制到最低,只维持着最基本的物理偏转力场,舰体表面所有闪烁的符文尽数黯淡,连内部循环的灵能流都被约束在核心经络之中,最大程度减少外泄。它不再像一颗闪耀的星辰,而是化作了一块在星海中缓慢漂移的、冰冷的陨石,悄然滑向那片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由无数破碎天体构成的广阔小行星带。
选择此处驻扎,是穆成深思熟虑的结果。小行星带内物质分布复杂,引力场紊乱,各种宇宙射线和粒子流被不断反射、折射,形成了天然的“信息迷雾”,能有效干扰绝大多数基于能量和物质扫描的探测手段。同时,这里距离地球约在2-3个天文单位之间,既保证了在“巡天”号强大观测手段下对地球的持续监视,又留下了足够的战略缓冲空间,以便在遭遇不可抗危险时能够迅速遁走。
舰桥内,主屏幕被分割成数十个不同的画面。大部分是关于“巡天”号自身状态以及周边小行星带环境的监测数据,而在屏幕一角,一个被特意缩小、却始终存在的窗口,正显示着远方那颗灰败星球——地球的实时影像,以及更远处,那个几乎与黑暗星空融为一体、需要极高灵敏度探测器才能捕捉到的黑暗圆球。
它依旧静止,仿佛亘古如此。
“潜渊模式启动完成,灵能波动衰减至基准值百分之零点七,信息辐射强度低于背景噪音水平。”负责舰船操控的弟子低声汇报,声音在刻意压低的氛围中显得格外清晰。
穆成微微颔首,目光却未曾离开那个黑暗圆球的影像。他知道,这种隐匿并非绝对。对方那种涉及规则层面的探测手段,未必会被简单的物质和能量隐藏所欺骗。这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表明“无害”或“非威胁”的低调,以期避免再次刺激那个未知的存在。
“探索组,报告情况。”他沉声道。
另一名弟子立刻回应:“超远程‘谛听’阵列已布设完毕,共三百六十个核心监听单元,覆盖地球全频段电磁波及引力波残余辐射。‘窥虚法眼’网络已扩散至近地空间外围,进入被动信息接收模式,开始捕捉可能存在的‘历史回响’碎片。”
所谓的“历史回响”,并非真正的声音,而是某些重大事件在时空结构上留下的微弱印记,或是极高密度信息在极端条件下残留的“幽灵信号”。在灵机绝灭之地,这是探寻过去真相可能存在的、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
“分析组,进展如何?”
“回禀长老,宗门秘阁相关典籍正在加速解析比对。目前已初步筛选出十七种可能与‘文明阈值’、‘天罚’、‘纪元终结’相关的上古传说或禁忌记载,正在建立分析模型。同时,我们对之前遭遇反击时收集到的空间畸变数据、以及那‘阴影’吞噬能量时产生的规则扰动进行深度解析,尝试逆向推导其力量运行的部分原理,但……进展极其缓慢,其涉及的知识层面远超我等认知。”
穆成对此并不意外。若对方的力量如此轻易便被理解,那古星人类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破障小组,由秦岳汇报。”
秦岳上前一步,他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锐利如刀:“长老,我等初步研判,常规能量及物质攻击对其完全无效。目前设想三个方向:一,制造信息层面的‘迷雾’或‘伪源’,干扰其判定机制,为我等争取时间。二,研究短时、小范围的‘规则锚定’符阵或法器,尝试在其发动‘降维’侵蚀时,强行稳定局部空间规则。三,寻找其可能存在的‘信息接收’或‘逻辑处理’节点,若能找到,或可以特定‘道韵’或信息流进行干扰乃至超载。”
他顿了顿,补充道:“然,此三者皆需大量试验与推演,且……风险极高,任何主动的规则层面试探,都可能被视为挑衅而招致毁灭性打击。”
“谨慎推进,以理论推演和微型法阵模拟为主,非有七成以上把握,不得进行实体测试。”穆成下达了明确的指令。他知道这是在刀尖上跳舞,但别无选择。
时间在一种高度紧张而又表面平静的氛围中流逝。“巡天”号如同一头受伤的巨兽,蛰伏在碎石带中,默默舔舐伤口,积蓄力量,同时将无数感知的触角,小心翼翼地伸向那片死亡的祖地。
数日过去,对地球的被动监听和信息捕捉,收获微乎其微。除了宇宙背景辐射和星球本身衰变产生的微弱信号,几乎捕捉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那颗星球,仿佛连“过去”都被彻底抹除干净了。
直到第七天的轮值结束时,负责监控“谛听”阵列的一名年轻弟子,忽然发出一声轻咦。
“长老,有异常!检测到一段……极其微弱的、结构异常的……信息流碎片!”他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来源……并非地球表面,而是……其阴影面后方,靠近原本月球轨道的一片虚无区域!信号特征……不属于任何已知能量或物质波动,更像是一种……纯粹的、结构化的‘信息包’!”
这一发现,瞬间打破了“巡天”号内压抑的平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穆成身影一闪,已出现在那名弟子身后,目光紧紧盯住屏幕上那一段被放大、解析的诡异波形。那波形杂乱中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规律性,仿佛某种无法理解的密码。
不是能量残留,不是物质信号,而是……“信息包”?
是古星人类文明最后时刻发出的求救信号?是某种自动防御机制发出的警告?还是……那“肃正协议”本身,留下的某种“日志”或“标识”?
“能解析其内容吗?”穆成沉声问道。
“无法直接解析,其编码方式完全未知,结构层级远超我宗所有信息秘法。但……其信息密度极高,且似乎具备某种……自我维护的稳定性,才能在虚空中残留如此之久未被彻底湮灭。”分析弟子快速回答。
穆成凝视着那断断续续、仿佛风中残烛般的信号碎片,眼神深邃。
终于,在死寂的灰烬中,找到了一颗与众不同的“火星”。
无论这“火星”带来的是希望,还是更深的绝望,这终究是他们踏入这片死亡星域后,第一次真正触及到可能与“真相”相关的事物。
“锁定信号源区域,提高‘谛听’阵列对该区域的监听优先级。调动三成‘窥虚法眼’,向该区域靠拢,进行多层次、无源扫描。通知分析组,集中所有算力,尝试破解此信息包结构!”
命令迅速下达。
探索,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终于凭借着极致的谨慎和一丝运气,窥见了一条可能通往迷雾深处的、极其细微的路径。然而,所有人都明白,打开这扇门,后面等待他们的,未必是宝藏,更可能是通往更深地狱的入口。
那颗黑暗的圆球,依旧在远方的星空背景下,沉默地悬浮着,仿佛在冷眼旁观着这群渺小生灵徒劳的努力。
喜欢地球之重启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地球之重启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