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山的初冬总带着猝不及防的冷,一夜霜风扫过,沙枣苗田就变了模样 —— 原本泛着浅褐的苗秆冻得发脆,指尖一碰就能捏出细裂痕,草帘边缘凝着的白霜像裹了层冰壳,连护灵潭的水都透着寒气,映得苗田愈发萧瑟。小豆子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片去年的花干圆环,花瓣上还留着西漠防潮沙的细痕,他正用竹刀轻轻刮着苗秆上的霜,心里发慌:这霜比去年重,再冻半天,苗根怕是要冻坏。远处突然传来驼铃的轻响,混着风里的薄荷味,是阿依古丽按约定赶来了。
“小豆子!你别用手刮霜!越刮越伤苗!” 阿依古丽的声音裹着寒气冲过来,驼羔的蹄子沾着西漠的 “雪绒沙”,在冻硬的田埂上踩出浅黄印子,沙粒落地时还带着点暖,很快化了脚边的霜。她背上的藤筐鼓得厉害,里面露着新采的抗冻草 —— 草叶上还沾着西漠的晨露,裹着层细绒,一看就是刚割的;还有个陶瓮,装着熬好的 “雪绒暖根汁”,掀开盖子就飘出沙枣的甜香:“木合叔叔说,这抗冻草带雪绒,比去年的抗冻两倍!暖根汁加了雪绒花碎,浇在苗根上,冻土层都能化透!” 她抓过小豆子的手,往他掌心倒了点暖根汁,温热的汁液顺着指缝流进土里,很快渗出个小湿圈。
晒谷场早成了护苗工坊。李伯领着村民们劈竹篾,竹片上缠了层薄草 —— 是阿依古丽带来的抗冻草碎,他举起编了一半的草帘:“今年改了三层编法,中间夹雪绒沙芯,外层缝薄荷藤,霜气沾着就化,还能留着薄荷香驱虫!” 王婶支着大铁锅,锅里的沙枣姜粥咕嘟冒泡,她往粥里撒了把去年的花干碎:“这粥熬了半个时辰,姜够辣枣够甜,喝一碗能暖到心口,再烙几张夹抗冻草碎的饼,揣怀里能当暖炉。”
阿默提着陶罐走来,罐里的防冻药剂泛着浅褐,比去年的稠些:“加了雪绒花汁和沙枣根熬的膏,喷在苗秆上能结层软膜,既防霜又不闷苗,你看 ——” 他对着旁边的苗秆喷了点,药剂很快成膜,白霜落在上面就滑下来,没留下半点痕迹。孩子们围在旁边,有的帮着理抗冻草,把雪绒多的草叶挑出来留着编帘芯;有的用红绳串着花干圆环,系在竹篾上做标记 —— 去年收花时编的圆环,如今成了辨草帘的记号,红绳在霜里格外显眼。
辰时刚过,护苗的活就紧起来。小豆子和阿依古丽负责 “双山苗” 区,这是他们去年一起种的,苗秆上还能看见两人刻的小记号。小豆子拿着喷壶往苗秆上喷药剂,动作轻得像怕碰疼苗;阿依古丽则抱着新草帘,小心翼翼地往苗身上裹,每裹一圈就用竹篾固定,再往根边撒雪绒沙:“你看这沙!晒了整个秋天,暖得很,围着根撒,能挡住寒气。” 两人刚护完一排,阿依古丽突然指着最边上的苗喊:“这草帘塌了!苗秆露出来了!”
小豆子跑过去一看,草帘被风刮破个洞,苗秆冻得发灰,他赶紧抱过备用草帘,阿依古丽则往苗根浇暖根汁,两人配合着补好草帘,又在周围架了个小竹棚 —— 用去年防雪棚的边角料编的,刚好罩住这株苗。“幸好发现得早,” 阿依古丽擦了擦额角的汗,虽然天冷,忙得却出了汗,“去年学的编棚法子,今年用上正好,双山的技法凑一起,啥问题都能解决。”
午后的太阳终于透出点光,霜渐渐化了,苗田也显出生气。孩子们举着热粥跑过来,给小豆子和阿依古丽递上碗:“小豆子哥,阿依古丽姐姐,快喝粥!王婶加了花干碎,可甜了!” 王婶也端来烤饼,饼上的抗冻草碎咬着脆,混着沙枣的甜,吃着格外香。木合派来的驼队也到了,驱邪师们抱着西漠的 “雪绒棚图纸”,要和青峰山换防冻药剂:“西漠的雪快下了,得搭雪绒棚护苗,这药剂正好用。”
苏清鸢和陆沉舟坐在棚下,翻开跨山守护册,在 “初冬护苗” 那页画了三层草帘的样式,还添了雪绒暖根汁的配方,旁边注着 “双山技法融,霜寒可抵御”,孩子们凑过来,用红笔在旁边画了个小苗,歪歪扭扭的,却满是童趣。“这册子以后要传给孩子们,” 苏清鸢摸着册子,“让他们知道双山是怎么一起护苗的。”
阿依古丽要走的时候,藤筐里装着防冻药剂和草帘样,还有孩子们送的花干圆环挂饰。她拉着小豆子的手,把个用雪绒草编的小穗子递过去:“挂在草帘上,风一吹就响,像我在跟你一起守苗!雪来的时候,咱们一起除雪!” 小豆子往她筐里塞了袋花干碎:“熬粥时撒点,暖身子,开春咱们用去年的花种育苗,我等你。”
驼队远去时,阿依古丽在驼背上挥着花干圆环,驼铃声混着风里的薄荷香,和孩子们的笑声缠在一起。小豆子站在苗田边,手里的雪绒草穗子轻轻晃,和胸前的花干圆环碰出细碎的响。王婶的粥还在锅里冒热气,暖香飘满苗田,连风都似柔和了些。苏清鸢和陆沉舟看着这一幕,轻声说:“霜再寒,也抵不过双山的暖,这情谊,会像这沙枣苗一样,年年都能扛过冬天。”
喜欢医道狂徒:校花的贴身神医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医道狂徒:校花的贴身神医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