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冽的水流哗啦啦地注入鱼塘,仿佛不是流进干涸的池塘,而是直接注入了林晓燕近乎枯竭的心田。那一夜,她几乎没合眼,就坐在塘埂上,听着这世间最动人的声音,看着水位一点点回升,心里涨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安稳。
陈默也没走,靠着卡车轮胎,陪她守了半夜,直到罐车里的水全部送进塘里,他才默默收起水管,发动卡车,拖着空罐车消失在黎明前的薄雾里。依旧没有多余的话,但那份沉默的守护,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有了这救命水,鱼塘的危机算是暂时解除了。晓燕不敢怠慢,严格按照于得水技术员指导的方法,注意换水频率,保持水质,那些蔫头耷脑的鱼儿仿佛也感受到了生机,渐渐恢复了活力。
几天后,一场姗姗来迟的雷阵雨终于光顾了清河县,虽然雨量不大,但足以缓解旱情,也让鱼塘彻底“喝饱了”。阳光再次洒下时,鱼塘已是波光粼粼,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抢食,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
笼罩在晓燕心头多日的阴霾一扫而空,笑容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家属院的氛围也跟着轻松起来。王大妈和吴大妈又来塘边转悠,啧啧称赞:“还是晓燕有本事!这鱼看着更精神了!”
连孙秀英看着那满塘的鱼,虽然嘴上不说,眼神里也少了些之前的幸灾乐祸。
于得水技术员再次准时来访,检测完水质,推了推眼镜,一脸惊喜:“奇迹啊!林同志!你这管理水平真是突飞猛进!这水质调节得恰到好处!溶氧量也上来了!看来这场危机反而让你因祸得福,实践出真知啊!”
晓燕抿嘴笑着,没有解释水源的真正来历,只是心里对陈默的感激又深了一层。
鱼塘危机度过,点心铺生意稳定,晓燕的心思又活络起来。于得水这次来,不仅看了鱼塘,还对晓燕的点心产生了浓厚兴趣。
“林同志,你这点心铺生意很好啊!我一路问过来,都说你家点心好吃!”于得水看着烤盘里金黄酥脆的桃酥,鼻翼翕动,“这香味,这色泽,嗯!有水平!”
晓燕客气道:“于技术员过奖了,就是些家常手艺。”
“不不不,”于得水摆摆手,职业病又犯了,“这不仅仅是手艺!这涉及到物料配比、温度控制、发酵过程……这也是科学啊!”
他围着点心铺的土灶台转了两圈,忽然一拍大腿:“林同志!你说,要是用科学的方法来优化点心制作,会不会效率更高?品质更稳定?甚至开发出新品种?”
“啊?”晓燕愣住了,没明白这位养鱼技术员怎么突然对点心这么上心。
于得水却越说越兴奋,眼睛放光:“你看啊!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水温、发酵时间、烘烤温度曲线……这些都可以量化!我可以帮你设计一套标准流程!还可以尝试添加不同的天然原料,比如……对了!蜂蜜!”
他猛地看向晓燕:“蜂蜜是极好的天然甜味剂和保湿剂!如果能搞到纯正的、不同花源的蜂蜜,加入点心里,肯定能提升风味和口感层次!说不定还能做出有保健功效的特色点心!”
蜂蜜?晓燕立刻想起了那位拉着蜂箱黯然离去的老蜂农,心里一阵酸涩,摇了摇头:“好蜂蜜可不好找,今年天旱,花少,蜜更少……”
“事在人为嘛!”于得水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科学制饼”的蓝图里,“我可以帮你打听打听!对了,县农科所有个实验蜂场,虽然规模小,但蜜质很好,我可以去问问能不能买点或者换点!”
他说干就干,连鱼塘的数据都忘了详细记录,骑上他那辆二八大杠就风风火火地往县里去了,留下晓燕在原地哭笑不得。这位技术员,还真是……“不务正业”得可爱。
几天后,于得水居然真提着一小罐澄澈清亮的蜂蜜来了,得意洋洋:“看!槐花蜜!农科所老同学匀给我的!林同志,你快试试!”
盛情难却,晓燕只好用这珍贵的蜂蜜尝试做了一小炉蜂蜜蛋糕。没想到,出炉那一刻,浓郁的蜜香混合着蛋奶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院子,引得左邻右舍都探出头来。
蛋糕口感绵润清甜,带着独特的槐花清香,好吃得差点让晓燕把自己的舌头吞下去。娟子吃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含糊不清地说:“晓燕姐!这个太好吃了!一定能卖爆!”
于得水更是像发现了新大陆,比自己培育出新鱼种还兴奋:“看看!我就说嘛!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林同志,我们合作吧!你负责实践,我负责提供理论支持和特种原料!咱们把‘林记点心’做成科学品牌!”
晓燕被他的热情感染,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两人干脆就在鱼塘边的窝棚里(现在兼做晓燕的“实验室”),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于得水拿出做实验记录的劲头,开始详细记录各种原料配比、温度时间,还画起了奇怪的曲线图。
于是,家属院里经常出现这样一幅奇景:养鱼技术员于得水和个体户林晓燕,头碰头地研究怎么做点心更好吃,旁边鱼塘里的鱼哗啦跃出水面,仿佛也在为自己主人这“跨界合作”喝彩。
这新奇又充满活力的景象,自然也落在了偶尔开车回来的陈默眼里。他看着晓燕重新焕发光彩的脸庞,和于得水讨论时那认真的样子,嘴角微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将车停得更远些,免得打扰他们。
愉快的氛围中,新的机会也在悄悄萌芽。晓燕想着,也许很快,“林记”就能推出第一款“高科技”蜂蜜点心了呢!她的世界,在经历风雨后,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变得更加宽广和有趣了。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