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透过山洞顶部的缝隙,洒下几缕斑驳的光,落在堆积如山的黏土堆上,给灰扑扑的泥块镀上了一层暖黄。张轩蹲在黏土堆旁,指尖捻起一撮湿润的黏土,感受着它在指腹间细腻又带着黏性的触感,眉头微挑——经过昨日筛选、淘洗和晾晒,这些黏土已经去除了大部分砂石杂质,质地均匀,正是制作陶坯的好材料。
山洞内早已被清理出一片空地,地面铺着一层干燥的茅草,避免黏土直接接触潮湿的地面。部落里的男女老少几乎都围了过来,首领石站在最前面,粗糙的双手在身前不自觉地搓动,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敬畏;妇女们抱着木桶(有火以后把圆木中间区域烧掉一部分留底,再用石器打磨),里面装着清水,随时等候吩咐;半大的孩童们被母亲拉着,探着小脑袋,盯着张轩手中的黏土,叽叽喳喳地说着模糊的音节,那是他们最原始的交流方式。
“都过来些。”张轩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让人不自觉信服的力量。他的语言已经在天启“超级学习能力”的加持下,快速适配了部落的原始语言,虽然词汇简单,却足够清晰表意。众人闻言,纷纷往前凑了凑,连最调皮的孩童都安静下来,生怕错过了“轩神”要展示的“神迹”。
张轩拿起一块拳头大小的黏土,放在掌心,对着众人说道:“要做盛东西的‘陶’,第一步就是把泥捏成想要的样子,这叫‘坯’。”他一边说,一边用拇指按压黏土中央,同时用其他手指从边缘向外推捏,动作缓慢而清晰,“像这样,先捏出一个坑,再慢慢把边拉高、捏薄。”
黏土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随着指尖的动作,逐渐从一个不规则的泥块,变成了一个碗状的雏形——边缘圆润,厚度均匀,底部平整,虽然算不上精致,却已经有了陶器的模样。
山洞内一片寂静,只有孩童们压抑的惊叹声。石瞪大了眼睛,伸手想要触碰那个陶坯,却在快要碰到时猛地缩回手,像是怕惊扰了什么神圣的东西,只是转头看向身边的族人,喉咙里发出低沉的赞叹:“神……神的手,能让泥变成‘碗’!”
“你们也试试。”张轩将手中的陶坯放在茅草上,拿起另一块黏土递给身边的石,“慢慢来,别着急。”
石深吸一口气,双手接过黏土,学着张轩的样子,用拇指往中间按。可他常年狩猎,手掌布满老茧,力气又大,一按之下,黏土直接被按穿了一个窟窿,变成了一块破泥。石脸上露出懊恼的神色,把破泥扔在一旁,又拿起一块黏土,这次刻意放轻了力气,可手指却不听使唤,要么捏得一边厚一边薄,要么边缘直接塌了下来,忙活了好一会儿,手里还是一块不成形的泥疙瘩。
“首领,我来试试!”旁边的青壮岩忍不住开口,他年轻力壮,学东西快,之前学习钻木取火时,就是部落里第一个成功的。岩接过黏土,信心满满地开始捏制,可他的问题和石正好相反——力气太小,捏了半天,黏土还是硬邦邦的一块,连个小坑都捏不出来,急得他额头冒汗,忍不住用力一捏,结果和石一样,黏土被捏得四分五裂。
接连两人失败,周围的部落成员都有些泄气,几个妇女互相看了看,犹豫着不敢上前。张轩见状,没有催促,只是走到石身边,拿起他扔在一旁的破泥,用手指蘸了点清水,抹在黏土上,然后双手握住泥块,轻轻揉搓。在他的操控下,破泥很快重新聚拢,恢复成完整的泥块。
“力气要匀,像这样。”张轩握住石的手,引导着他再次按压黏土,“拇指用力,其他手指跟着动,感觉泥在手里的变化,太厚的地方就往外推,太薄的地方就补点泥。”他的手掌温暖而稳定,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石原本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虽然动作依旧笨拙,却不再像之前那样要么用力过猛,要么无力可使。
与此同时,张轩用眼角的余光留意着岩的动作,见他还在对着黏土发愁,便开口提醒:“岩,把泥在手里多搓一会儿,用掌心的温度把它揉软,再蘸点水,就好捏了。”
岩半信半疑地照做,将黏土放在掌心反复揉搓,又蘸了点清水,果然,黏土变得柔软了许多,虽然还是捏不出规整的形状,却总算能捏出一个小小的坑了。岩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抬头看向张轩,眼里满是感激:“神,有用!”
“慢慢来,谁都不是一开始就会的。”张轩笑了笑,松开石的手,让他自己尝试,然后走向人群中的妇女们,“你们也来试试,女人的手更巧,或许能做得更好。”
妇女们中,一个名叫叶的年轻女子最先站了出来。叶身材瘦小,却很灵活,平时部落里的编织活计都是她带头做的。她走到黏土堆旁,拿起一块黏土,没有急着捏制,而是先学着张轩的样子,将黏土在掌心揉搓,又蘸了点清水,仔细感受着黏土的触感。片刻后,她才小心翼翼地用拇指按压黏土中央,动作轻柔而缓慢。
和石与岩相比,叶的动作明显更细腻,虽然捏出的碗状坯体边缘有些歪歪扭扭,底部也不够平整,甚至厚度不均匀,有的地方薄得几乎要破了,有的地方却还很厚,但至少,它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碗”的轮廓,而不是像石和岩那样,要么捏破,要么不成形。
“做得好。”张轩适时夸赞道,“叶,你看这里,边缘有点歪,我们可以把厚的地方稍微捏薄一点,拉一拉,让它变直。”他伸出手指,轻轻捏住叶捏的陶坯边缘,稍微用力一拉,原本歪扭的边缘立刻变得规整了一些。
叶眼睛一亮,连忙照着张轩的样子,用手指轻轻调整陶坯的边缘,虽然动作还很生疏,却越做越有感觉。其他妇女见叶成功了,也纷纷鼓起勇气,拿起黏土开始尝试。一时间,山洞内到处都是揉搓黏土的声音,还有偶尔传来的懊恼的叹息和惊喜的低呼。
张轩穿梭在人群中,耐心地指导着每个人。遇到力气大的,就教他们如何控制力道,用掌心的力量代替手指的蛮力;遇到力气小的,就教他们先将黏土揉软,借助清水的润滑让黏土更容易塑形;遇到捏得形状怪异的,就用手指轻轻调整,帮他们把坯体修正得更规整。
他没有滥用超能力,没有直接用“物质重组”将黏土瞬间变成完美的陶坯——那样固然简单,却失去了“教导”的意义。他要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神迹”,而是让部落成员真正掌握制陶的技能,就像之前教他们生火、烤肉一样,只有他们自己学会了,才能真正改善生活。偶尔,他会用“心灵感应”感知一下身边人的情绪,当有人因为多次失败而气馁时,就用简单的语言鼓励几句,或者亲自示范一遍,让他们重新燃起信心。
太阳渐渐升高,秋风吹过山洞,带来了外面树叶的沙沙声。部落成员们已经沉浸在制陶的过程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石的进步最为明显,在张轩的几次指导后,他已经能捏出一个相对规整的碗状坯体了,虽然边缘还有些粗糙,底部也不够平滑,但已经远远超过了最初的水平。他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对着身边的岩炫耀道:“你看,我做的‘碗’,能盛水了!”
岩不服气地扬了扬下巴,举起自己手中的陶坯——那是一个小小的罐子雏形,虽然矮矮胖胖,罐口也不够圆,但确实比之前的破泥块好太多了。“我这个是‘罐’,能装熏肉!”
两人的互动引来周围人的一阵低笑,山洞内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妇女们的进展也很顺利,叶已经能捏出好几个碗状坯体了,虽然每个都不算完美,但形状基本规整,厚度也比之前均匀了不少。其他妇女也陆续捏出了自己的作品,有碗,有小盆,还有的尝试着捏制带把手的杯子,虽然把手歪歪扭扭地粘在杯身上,看起来有些滑稽,却充满了创造力。
半大的孩童们也不甘示弱,在母亲的帮助下,用小手捏着小块的黏土,做出一些奇形怪状的小东西——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石头,虽然算不上陶坯,却也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名叫小芽的小女孩,在母亲的指导下,捏出了一个小小的、扁扁的泥饼,兴奋地跑到张轩面前,举着泥饼喊道:“神,你看!”
张轩蹲下身,接过小芽的泥饼,笑着说道:“小芽做得真好,这是你做的‘盘子’吗?以后可以用它放野果。”
小芽被夸得脸颊通红,用力点了点头,又跑回母亲身边,继续兴致勃勃地捏着黏土。
临近中午,太阳升到了头顶,山洞内的温度也渐渐升高。张轩看了看众人手中的成果——地上已经摆了二十多个陶坯,有碗、有盆、有小罐子,还有几个带把手的杯子,虽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甚至有些还带着明显的瑕疵(比如边缘不平整、底部有凹陷、厚度不均匀),但每一个都凝聚着部落成员的努力,是他们从“完全不会”到“初步掌握”的见证。
“好了,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下午我们学另一种做坯的方法。”张轩拍了拍手,吸引众人的注意力。
部落成员们闻言,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虽然有些意犹未尽,但也确实感到了疲惫。妇女们拿出储存的熏肉和野果,分给大家。张轩接过叶递来的一块熏肉,坐在茅草上,一边吃,一边观察着地上的陶坯。
石走到张轩身边坐下,拿起自己做的那个碗状坯体,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神,我们做的‘坯’,和你做的差太远了。”
“已经很好了。”张轩摇了摇头,语气真诚,“你们第一次做,就能做成这样,比我想象中好很多。我第一次做陶的时候,还不如你们呢。”这话自然是假的,凭借天启的能力,他第一次制陶就能做出完美的坯体,但他知道,适当的“示弱”能让部落成员更有信心。
果然,石听到这话,眼睛一亮,连忙问道:“真的?神也会做不好吗?”
“当然。”张轩笑着点头,“不管是什么技能,都要慢慢学,多练几次,就会越来越好了。下午我们学‘泥条盘筑’,用搓好的泥条一层一层往上盘,能做出更大的坯体,比如大罐子、大盆,能装更多的东西。”
石和周围的部落成员们顿时来了兴趣,连吃东西的速度都快了几分,期待着下午的学习。
短暂的休息过后,众人再次聚集到黏土堆旁。张轩先示范“泥条盘筑”的方法:他拿起一块黏土,放在掌心反复揉搓,很快搓出了一根手指粗细、约半米长的泥条,泥条粗细均匀,表面光滑。然后,他将泥条的一端粘在地上的茅草上,沿着一个中心点,一圈一圈地往上盘绕,每盘一圈,就用手指蘸着清水,将泥条之间的缝隙捏合、抹平,让泥条和下面的坯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随着泥条的不断盘绕,坯体的高度逐渐增加,从一个小小的底座,慢慢变成了一个圆柱形的罐子雏形。张轩一边盘筑,一边讲解:“搓泥条的时候,要用力均匀,让泥条粗细一样,这样盘出来的坯体才会整齐。盘的时候,要把泥条压紧,用手抹平缝隙,不然烧的时候容易裂开。”
很快,一个半人高的陶罐坯体就做好了,虽然不如现代陶器那么精致,但罐身笔直,厚度均匀,看起来十分结实。部落成员们看得目瞪口呆,石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陶罐的壁,感叹道:“这么大的‘罐’,能装下一头小野猪了!”
“你们也试试,先从搓泥条开始。”张轩将做好的陶罐坯体放在一旁,示意众人动手。
这次,部落成员们明显比上午更有信心了。他们纷纷拿起黏土,开始搓泥条。一开始,大家搓出的泥条要么粗细不一,要么中间断成几截,还有的因为沾了太多水,变得稀软,根本无法盘筑。但没有人放弃,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石搓的泥条太粗,叶就教他稍微用点力,把泥条拉细;岩搓的泥条容易断,张轩就教他在搓的时候,用掌心轻轻包裹住泥条,避免用力过猛。
张轩依旧穿梭在人群中,耐心地指导着每个人。他发现,妇女们在搓泥条方面似乎更有天赋,因为她们平时做编织,手指的灵活性更好,很快就能搓出粗细均匀的泥条。叶更是搓出了一根又细又长的泥条,引来周围人的一片赞叹。
“叶,你试着盘一个小罐子。”张轩鼓励道。
叶点了点头,拿起自己搓好的泥条,先在地上捏了一个小小的圆形底座,然后将泥条的一端粘在底座边缘,开始慢慢盘绕。她的动作很轻柔,每盘一圈,就用手指蘸着清水,仔细地将缝隙抹平。虽然速度不快,但很稳,很快,一个小小的、矮矮的陶罐坯体就成型了。虽然罐身有些歪歪扭扭,罐口也不够圆,但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
“做得非常好!”张轩毫不吝啬地夸赞道,“下次盘的时候,可以稍微把泥条拉得直一点,罐身就会更整齐了。”
叶开心地笑了,又拿起一根泥条,开始尝试做第二个陶罐。
有了叶的成功案例,其他人也纷纷开始尝试盘筑。石搓了几根粗一点的泥条,盘筑了一个大大的盆状坯体,虽然盆口边缘高低不平,但胜在结实;岩则用细一点的泥条,盘筑了一个带把手的小罐子,把手虽然还是有些歪,但已经能牢牢地粘在罐身上了。
山洞内再次陷入忙碌而有序的氛围中,只有搓泥条的沙沙声、偶尔的交流声,以及大家因为成功而发出的低呼声。张轩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成就感——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不是用超能力碾压一切,而是用自己的力量,引导这些原始人一步步走向文明,改善生活,而自己则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这份独特的宁静与满足。
夕阳西下,秋阳的余晖透过山洞的缝隙,将地上的陶坯都染成了金黄色。经过一下午的努力,部落成员们又做出了十几个陶坯,有大盆、有大罐、还有几个带盖的小罐子,加上上午做的,总共已经有四十多个陶坯了。这些陶坯被整齐地摆放在山洞的角落里,虽然形态各异,却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张轩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停下:“今天就到这里,这些坯体要放在这里阴干,不能晒太阳,也不能淋雨,等它们完全干了,我们就可以烧了。”他指着山洞角落的陶坯,对众人说道,“接下来几天,大家轮流看着这些坯体,别让小孩碰倒了,也别让雨水淋到。”
石立刻点头:“神放心,我会安排人看着的!”
众人纷纷附和,眼神里满是期待——他们已经开始想象,这些泥做的“坯”烧好之后,变成能盛水、能装食物的“陶”,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
张轩看着众人兴奋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制陶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熏肉、煮食、盐、农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他并不着急。他拥有天启的无限寿命和强大能力,有的是时间陪着这个部落慢慢成长,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推一把,然后享受这份“神”一般的悠闲生活。
走出山洞,夕阳已经落到了山边,给连绵的山脉镀上了一层金边。部落里的土坯房工地还在忙碌,几个青壮正在用石斧砍伐木材,准备搭建屋顶;妇女们则在河边洗衣物,孩子们在旁边追逐嬉戏。远处的森林里,传来几声野兽的嚎叫,却不再让人感到恐惧——因为他们有“轩神”,有了火,有了即将成型的陶器,有了对未来的希望。
张轩站在山洞门口,望着眼前这幅充满生机的原始部落景象,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草木的清香,还有一丝烟火的气息。他知道,属于他的原始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而这一个个小小的陶坯,就是这场传奇中,最坚实的基石。
喜欢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