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

年少梦轻浮

首页 >>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 >>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不让江山神级英雄搬空国库:带着小姨子去戍边古玉穿越公子崛起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铁血宏图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大夏第一皇子明日传奇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 年少梦轻浮 -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全文阅读 -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txt下载 -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4章 秋麻收割,留种续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中秋刚过,联盟部落的风里还带着几分节庆的暖意,却已飘起汉麻成熟的气息——东边的汉麻田里,半人高的汉麻秆已泛出浅黄,顶端的麻籽穗沉甸甸地垂着,风一吹,穗子轻轻晃动,露出里面饱满的灰褐色麻籽;叶片边缘虽有些卷曲,却丝毫不影响茎秆里纤维的韧性,正是收割的最佳时节。

石楼前的空地上,木长老正带着农业部门的青壮和妇女们集结,手里拿着青铜镰刀(手工业坊新锻打的,刃口锋利,专门用来收割汉麻),身后跟着主事石溪——自黑石部落归附后,石溪跟着木长老学了不少耕种技巧,如今已是农业部门的得力帮手。“汉麻收割要赶在霜降前,不然下了霜,纤维会变脆,不好剥。”木长老扬着嗓子,对众人说,“今天分三组:青壮组负责割秆,用镰刀从根部三寸处割,别伤了根系周围的土;妇女组负责脱粒,把麻籽穗剪下来,装进藤筐;运输组用驴车把割好的麻秆运到晒场,别堆太厚,免得捂坏了纤维。”

“我跟妇女组一起脱粒!”禾从人群里走出,手里拿着一把小巧的青铜剪刀——她擅长细致的活计,剪麻籽穗又快又准,“我还带了溪月和木槿,咱们三人一组,保证剪得又快又干净,不浪费一颗麻籽。”

阿瑶也凑过来,手里拎着几个新编的藤筐:“我跟陶坊的妇女们编了二十个藤筐,专门装麻籽,透气还不容易漏,晒麻籽也方便。”

鹿溪则背着草药筐,笑着说:“我带了些薄荷草,收割时要是有人中暑,嚼两片能提神;另外,麻籽壳能入药,晒干后磨成粉,有润肠的功效,脱粒时别扔,我来收集。”

千惠也跟着点头:“在黑石部落时老巫教过我,我知道怎么分辨纤维好的麻秆——茎秆粗、颜色深的,纤维肯定韧,收割时我帮着挑,优先割这种,留着做最好的编织材料。”

青羽最是雀跃,怀里抱着青铜小兔子,跑到木长老身边:“木长老,我也能帮忙!我可以捡掉落的麻籽,保证一颗都不丢!”

木长老笑着点头:“好!那青羽就跟着鹿溪姐姐,负责捡地上的麻籽,可别跑太远,田里的土埂滑。”

张轩站在田埂边,看着热闹的人群,眼里满是笑意——自管理制度调整后,农业部门的分工越来越细,族人各司其职,连收割汉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他走上前,对木长老说:“收割完记得留足种子,今年要续种一茬秋麻,还要把汉麻的种植面积扩大,明年咱们的编织、制绳,都靠这些汉麻纤维。”

“神尊放心!”木长老胸有成竹,“我早跟石溪算好了,留种要选最饱满的麻籽,续种的秋麻选在西边的新田,那里靠近小溪,浇水方便;扩大的面积从原来的二十亩,加到五十亩,足够明年用了!”

汉麻田的收割从清晨开始。青壮组的阿河力气大,握着青铜镰刀,一镰下去,“咔嚓”一声就割倒一捆汉麻秆,动作干脆利落,身后很快就堆起了一排整齐的麻秆。“割的时候要斜着下刀,这样不容易崩刃!”他一边割,一边教旁边新加入的青壮,“你看,从根部三寸斜着割,秆子倒得顺,还能避免把土带起来,影响后续翻地。”

石溪则跟在青壮身后,检查割好的麻秆:“这根秆子割得太矮了,土都粘在秆根上,剥纤维时要多洗一遍;下次记得高一点,三寸就够了。”他手里拿着木尺,偶尔量一下割口的高度,确保标准统一——汉麻秆的根部纤维粗硬,留三寸正好能避开,只取中部和上部的柔韧纤维。

妇女组的禾、溪月、木槿则坐在田埂边,面前摆着藤筐,手里的青铜剪刀飞快地剪着麻籽穗。禾的手法最熟练,左手握住麻秆顶端,右手剪刀“咔嗒”一声,就把整串麻籽穗剪下来,扔进藤筐里,穗子上的麻籽一颗都没掉;溪月则擅长分类,剪下来的穗子按大小分开放:“大穗子的麻籽饱满,留着当种子;小穗子的用来榨油或当饲料,这样后续处理方便。”

木槿则在旁边铺了一块干净的兽皮,把偶尔掉落的麻籽捡起来,放进小陶碗里:“麻籽金贵,一颗都不能浪费,留着当种子也好,榨油也好,都是好东西。”

鹿溪和青羽则在田里捡掉落的麻籽。青羽眼睛亮,总能发现藏在草里的麻籽,捡到一颗就兴奋地喊:“鹿溪姐姐!这里有一颗!你看,好饱满呀!”鹿溪则拿着小陶盘,把青羽捡来的麻籽收起来,偶尔还会检查麻秆上有没有残留的小穗子:“这些小穗子虽然小,里面也有麻籽,别漏了。”

千惠则在田里穿梭,挑选纤维好的麻秆,用炭笔在秆子上做标记:“这根秆子粗,颜色深,纤维肯定好,运输时单独放,留着给溪月编结实的绳索;这根细一点,适合编藤筐的内衬。”她以前在黑石部落就剥过汉麻纤维,知道什么样的秆子出好料,选出来的麻秆,后续处理时能省不少功夫。

运输组的青壮们则赶着驴车,把割好的麻秆运到西边的晒场。驴车是木工坊新做的,车厢铺了干草,麻秆放在上面,既不会被磨坏,又能通风。“小心点放,别堆太厚!”风长老跟在驴车旁,时不时提醒,“晒场的架子已经搭好了,麻秆要摊开晾,一层就够,每天翻一遍,三天就能晒干。”

晒场里,早已搭好一排排木架,青壮们把麻秆摊在木架上,阳光透过麻秆的缝隙洒下来,晒得麻秆渐渐失去水分,颜色从浅黄变成深褐。风长老还安排了专人看守晒场,防止牲畜闯入,偶尔还会用木耙翻动麻秆,确保晒得均匀。

到了傍晚,第一天的收割就有了成果:割好的麻秆堆满了晒场的木架,装麻籽的藤筐摆了满满两排,足足有三十多筐。族人们坐在田埂边,吃着禾带来的熏肉,喝着鹿溪泡的秋茶,看着满田的汉麻秆,脸上满是笑意——汉麻是部落的“宝”,纤维能编绳、织布、做藤盾,麻籽能榨油、当饲料,麻秆晒干后能当燃料,连麻叶都能喂牲畜,一点都不浪费。

收割进行到第三天,大部分汉麻秆已割完,脱粒的麻籽也堆满了晒场。木长老和石溪开始着手选种——留种的麻籽是来年汉麻种植的关键,必须选最饱满、无病虫害的,才能保证发芽率高,纤维质量好。

选种的场地设在晒场旁的空地上,铺了十块干净的兽皮,鹿溪、千惠、禾、溪月都来帮忙。木长老先把晒好的麻籽倒在兽皮上,用木耙摊开,阳光洒在麻籽上,泛着油亮的光泽。“选种要分三步:先筛,再挑,最后晒。”木长老拿起一个细木筛(木工坊特制的,网眼大小正好能漏过碎壳,留住完整的麻籽),“先用筛子把碎壳、杂质筛掉,留下完整的麻籽;再挑出空瘪的、有虫眼的;最后再晒一天,让麻籽彻底干透,这样储存时不容易发霉。”

禾和溪月负责筛麻籽。禾双手握住木筛,轻轻晃动,碎壳和小杂质从网眼漏下去,留在筛子里的都是完整的麻籽;溪月则在旁边接应,把筛好的麻籽倒进陶盆里,动作麻利,配合得十分默契。“筛的时候别太用力,不然会把饱满的麻籽晃出去!”禾一边筛,一边教旁边帮忙的妇女,“轻轻晃,让碎壳自己漏下去,这样才不会浪费。”

千惠和鹿溪则负责挑麻籽。千惠的眼神好,能一眼看出空瘪的麻籽——饱满的麻籽掂在手里有分量,颜色深;空瘪的则轻飘飘的,颜色浅,还带着斑点。她把饱满的麻籽放进专门的藤筐里,空瘪的则放进另一个筐,留着榨油:“你看这颗,表面有个小坑,里面肯定有虫,不能留种;这颗就好,又圆又饱满,明年种下去,肯定能长出壮实的麻秆。”

鹿溪则拿着一块小木片,把挑好的麻籽摊开,检查有没有遗漏的虫眼:“虫眼有时候很小,要仔细看,不然留下去,种子会带虫,影响出苗。”她还在挑好的麻籽里混了少量干燥的艾草:“艾草能驱虫,混在麻籽里储存,能防止生虫,明年播种时再把艾草挑出来就行。”

青羽也来帮忙,她拿着一个小陶碗,把偶尔掉在地上的饱满麻籽捡起来,放进留种的藤筐里:“千惠姐姐,我捡的这些能当种子吗?你看,都好圆呀!”千惠笑着点头:“能!青羽捡的都是好种子,明年播种时,咱们就用这些,让它们长出高高的汉麻秆。”

选种工作持续了两天,最终选出了足足五十筐优质麻籽。木长老让人把这些麻籽运到存储部的专门仓库——仓库里铺了干燥的干草,麻籽筐底下垫了石板,防止受潮;青木(存储部主事)还在仓库里放了几捆薄荷草,既能驱虫,又能保持空气清新。“这些种子要单独放,别跟其他粮食混在一起,明年续种秋麻和扩大种植,全靠它们了!”木长老叮嘱青木,“每月要检查一次,看看有没有受潮或生虫,有问题及时处理。”

选好种子后,续种秋麻的工作立刻提上日程。木长老选了西边靠近小溪的十亩新田——这里的土壤是腐叶土,肥沃且湿润,小溪的水引过来很方便,正好适合秋麻生长;而且离晒场近,后续收割也方便。

播种前,需要先翻地。风长老安排了五头黄牛,套上木犁,由有经验的青壮牵引,在田里翻地。黄牛的力气大,木犁划过土地,翻起一层厚厚的土,比青壮用锄头翻地快了三倍。“翻地要深,至少五寸,这样麻籽的根系能扎得深,不容易倒伏。”木长老跟在犁后,检查翻地的深度,“翻完后要用木耙把土耙平,别留土块,不然种子不容易发芽。”

石溪则带着青壮,在田里开沟——秋麻的行距要一尺五,株距要一尺,这样通风好,纤维长得壮。他用一根系着麻绳的木杆,在田里划出整齐的沟痕:“沟要浅,一寸深就够了,麻籽小,埋太深不容易出苗;沟底要平,种子撒进去才均匀。”

播种的任务交给了妇女们。禾、千惠、木槿每人手里拿着一个陶碗,里面装着留好的麻籽,沿着沟痕撒种。“撒的时候要匀,每寸撒两颗种子,太多了会挤,太少了会缺苗。”禾一边撒,一边教旁边的妇女,“撒完后用脚轻轻踩一下,把土盖在种子上,不用踩太实,不然影响发芽。”

千惠则在播种后,往田里撒了一层腐熟的兽粪:“秋天气温低,兽粪能当肥料,还能保温,让种子长得快一点,赶在霜降前长出苗。”她以前在黑石部落种过秋麻,知道秋播的关键是保温,“撒完兽粪,再引小溪的水浇一遍,水要浇透,别只浇表面,这样根系能吸到水。”

青羽也跟着帮忙浇水,她拿着一个小陶瓢,从溪水里舀水,轻轻浇在沟里:“鹿溪姐姐,这样浇对吗?会不会把种子冲跑呀?”鹿溪笑着说:“轻一点浇就不会,你看,水慢慢渗进土里,种子就不会跑了。”

续播秋麻用了整整一天,十亩新田都播上了种子。木长老安排了两名有经验的老族人,每天来田里查看:“早上看看土湿不湿,要是干了就浇点水;晚上看看有没有野兽来刨土,有问题及时报信。”

续播秋麻的同时,扩大汉麻种植规模的准备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木长老计划将汉麻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二十亩,扩大到五十亩,除了已有的东边老田和西边续播的秋麻田,还要在南边新开二十亩田——这里靠近驯养区,既能用驯养区的兽粪当肥料,又能方便用黄牛翻地,后续管理也方便。

新开田的第一步是清理场地。木长老安排了三十名青壮,带着青铜斧和青铜锄,去南边的空地清理杂草和小树。青壮们分工明确:有的用青铜斧砍树,有的用青铜锄挖草根,有的则把砍下来的树枝运走,堆在旁边,留着当燃料。“树根要挖干净,不然来年种汉麻,根系会跟树根抢养分。”石溪一边挖树根,一边说,“挖出来的树根可以烧炭,也可以用来做木工坊的燃料,别浪费。”

风长老则带着人,在新开田的旁边挖灌溉渠——从南边的小溪引一条渠,通到田里,渠宽一尺,深五寸,这样浇水时不用再从溪里挑水,直接开渠引水就行。“渠要挖得顺,从高往低,这样水才能流得快,浇得均匀。”风长老拿着木杖,在地上画出渠的路线,“渠边要夯实,别让水渗进土里,浪费水源。”

手工业坊也来帮忙——羽尾长老安排陶坊的妇女们,烧制了一批陶管,用来连接灌溉渠的转弯处,防止水流冲刷渠边,导致坍塌;木工坊的藤木则做了一批木闸,安装在渠口,需要浇水时打开,不用时关上,方便控制水量。“这些陶管和木闸要结实,能用好几年,以后扩大其他作物的种植,也能用上。”羽尾长老对木长老说,“我还让叶陶多烧了几个陶盆,用来给新田的汉麻苗浇水,比用瓢浇得匀。”

张轩也偶尔来新开田视察,看着青壮们清理场地、挖渠,妇女们准备陶管和木闸,眼里满是期待:“汉麻是咱们部落重要的作物,纤维能用在很多地方。扩大种植规模,就是为了以后部落发展做准备。”

木长老点头:“神尊放心,我们会在霜降前把新开田的准备工作做好,翻地、施肥,等明年开春,就能直接播种了。到时候,五十亩汉麻田,足够部落用了。”

半个月后,汉麻收割、留种、续播、扩大规模的工作都已完成:东边的老田收割完毕,麻秆晒干后堆在手工业坊旁,等着剥纤维;西边的十亩秋麻田已冒出嫩绿的芽,长势喜人;南边的二十亩新开田也清理完毕,灌溉渠挖好,就等明年开春播种。

夕阳下,张轩和妻妾们站在南边的新开田旁,看着平整的土地和蜿蜒的灌溉渠,心里满是安稳。禾笑着说:“明年春天,这里就能长出一片汉麻田,到时候收割的时候,肯定更热闹。”青羽则拉着张轩的衣角,小声说:“神尊,明年播种的时候,我还要帮忙撒种子,还要捡麻籽,好不好?”张轩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好,到时候咱们一起去,看着咱们种的汉麻长得高高的。”

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汉麻田的嫩芽、新开的灌溉渠、远处的驯养区和手工业坊,构成了一幅安稳的农忙图景。联盟的汉麻种植,不仅解决了部落的纤维需求,更成为了连接农业、手工业、商业的重要纽带——而这一切,都为部落明年的建城、扩军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秋麻的茁壮成长,联盟的未来,也像这片田野上的作物一样,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喜欢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的姑父叫朱棣覆手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九州我为王超神学院之银河之翼一觉醒来我隐婚了我的神通有技术平行世界之重塑人生大清之祸害青灯鬼语锦衣御明锦鲤嫁到:重生极品农家最强农女之首辅夫人皇道极品妖孽兵王妖妃其实是药引肌肉影帝一世之尊永恒剑主万界永仙
经典收藏盛世第一妾三国之极品富二代那年,那雪,那个执戟书生!穿越三国,匡扶汉室!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岭南宗师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我于历史中长生隋唐八卦史【精华版】大明群英传汉朝至上极品妖孽兵王人在大唐本想低调贤王传糜汉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帝国联盟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
最近更新时空基石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穿越我有招兵系统双经问渡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大明太监秘史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后汉异星录逃荒是不可能的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争霸天下:日月所照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 年少梦轻浮 -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txt下载 -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最新章节 -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