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部落周边的田野和山林里,野菜和蘑菇长得格外茂盛。清晨,天刚蒙蒙亮,负责采集的妇女们就挎着陶篮,在首领石的妻子“叶”的带领下,走出部落,沿着熟悉的小路,去采摘新鲜的野菜和蘑菇——自从学会了用盐制作鱼酱和腌肉,大家就对“用盐保存食物”充满了热情,听说张轩要教大家做腌菜和干菜,更是早早地就做好了准备。
张轩站在部落门口,看着妇女们兴奋地出发,身边的石手里拿着一把刚挖的荠菜,笑着说道:“轩神,这秋天的野菜最鲜嫩,尤其是雨后的荠菜和马齿苋,用来做腌菜肯定好吃。还有山里的榛蘑和草蘑,要是能做成干菜,冬天就能随时拿出来吃了,不用再冒雪去山里寻找食物。”
“没错。”张轩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山林,“野菜和蘑菇都是好东西,但新鲜的放不了几天,一旦腐烂就浪费了。做成腌菜和干菜,不仅能保存到冬天,还能有不一样的味道,让大家冬天的餐桌也能丰富起来。今天我们就先做腌野菜,再做干菜,让所有人都学会这两种保存食物的方法。”
半个时辰后,妇女们陆续返回部落,每个人的陶篮里都装满了新鲜的野菜和蘑菇——嫩绿的荠菜、肥美的马齿苋、带着露珠的蒲公英、还有伞盖饱满的榛蘑和草蘑,五颜六色地堆在部落的空地上,像一座小小的“蔬菜山”。
“轩神,您看我们采的这些,够不够?”叶挎着满满一篮荠菜和马齿苋,快步走到张轩面前,脸上带着汗珠,眼神却亮晶晶的。她采的野菜格外鲜嫩,没有一点黄叶和杂草,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
张轩笑着点头:“够了,这些野菜和蘑菇,能做好多腌菜和干菜了。”他指挥众人将野菜和蘑菇分类摆放,“大家先把野菜挑拣干净,去掉黄叶、老根和杂草;蘑菇要把根部的泥土去掉,用软毛刷(用兽毛和树枝制成)把伞盖上的杂质刷掉,动作要轻,不然会把蘑菇弄碎。”
妇女们立刻动手,叶负责挑拣荠菜,她的手指灵活,很快就把荠菜里的杂草和黄叶挑了出来,放在一边;其他妇女有的清洗野菜,有的处理蘑菇,动作麻利而有序。青壮们则在一旁帮忙,打来清水,搭建简易的晾晒架(用粗壮的树枝作为支架,上面铺上细树枝和藤蔓,离地半米高,方便通风和晾晒)。
张轩则重点指导大家处理野菜。“洗野菜的时候,要多换几次水,确保把泥土和杂质都洗干净。”他拿起一把荠菜,放进陶盆里,用清水反复冲洗,直到盆里的水变得清澈,“尤其是马齿苋和蒲公英,根部容易藏泥,要把根部掰开,仔细清洗。”
叶学得很快,她按照张轩的方法,将荠菜放进清水里浸泡片刻,再轻轻揉搓,很快就把野菜洗得干干净净。她看着盆里鲜嫩的荠菜,忍不住问道:“轩神,洗干净的野菜,直接就能腌了吗?”
“还要焯水。”张轩解释道,“焯水就是把野菜放进沸水里煮一下,这样能去掉野菜的苦味和涩味,吃起来更爽口;同时还能杀死里面的小虫子和细菌,让腌菜更干净,保存时间更长。”
他指挥众人在空地上架起几口陶锅,装满清水,点燃柴火。等水沸腾后,将洗干净的野菜分批放进锅里,用树枝轻轻翻动,确保每一片野菜都能焯到水。“焯水的时间不能太长,不然野菜会变软烂,失去口感。一般来说,荠菜、马齿苋煮半刻钟(约15分钟)就够了,蒲公英煮一刻钟(约10分钟)就行,看到野菜变色、变软,就可以捞出来了。”
叶站在陶锅旁,认真地记着张轩说的时间,每当野菜煮到时间,就立刻用树枝将其捞出来,放进旁边装满冷水的陶盆里。“轩神,焯水后的野菜为什么要放进冷水里?”她好奇地问道。
“这样能让野菜保持翠绿的颜色,不会变黄,而且口感会更脆。”张轩笑着回答,“等野菜凉透了,再把水分挤干,就可以开始腌了。挤水的时候要用力,尽量把野菜里的水分都挤出来,这样腌的时候盐更容易入味,也不容易坏。”
妇女们按照张轩的要求,将焯好水的野菜放进冷水里浸泡,凉透后,用手用力挤干水分。挤干的野菜体积缩小了不少,变得紧紧实实的,颜色却依旧翠绿,看起来很有食欲。小羽等几个年轻的猎手,也主动过来帮忙挤水,虽然力气大,却小心翼翼地生怕把野菜挤烂。
接下来就是腌野菜的关键步骤——拌盐。张轩将挤干水分的荠菜放进一个大陶盆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手反复揉搓。“揉搓的时候要用力,让盐能均匀地裹在野菜上,还要把野菜里剩余的水分揉出来,这样腌菜才会入味,保存时间更长。”他一边揉搓,一边讲解,“盐的用量要根据野菜的量来定,大概每十斤挤干的野菜,放八两盐就够了。喜欢吃咸一点的可以多放一点,但不能太多,不然会太咸,吃的时候齁得慌。”
叶学着张轩的样子,将马齿苋放进陶盆里,撒上盐,用力揉搓。刚开始,她的力气太小,揉搓得不够均匀,张轩见状,走到她身边,拿起一双干净的木筷,帮她一起搅拌揉搓。“这样用力,顺着一个方向揉,盐才能更好地渗透进去。”张轩的声音温和,叶听得很认真,跟着调整动作,很快就掌握了技巧。
不一会儿,盆里的野菜就被揉搓得软软的,散发出淡淡的盐香和野菜的清香。张轩将揉搓好的野菜放进干净的陶罐里,每装一层,就用干净的石头(提前清洗晾干)压实,直到把陶罐装满,最上面再撒一层盐,然后用陶盖密封好,用湿泥将盖沿封严。“把陶罐放在阴凉的地方,比如储物间的角落,腌上十天半个月,野菜就入味了。到时候开罐就能吃,不管是直接吃,还是用来煮菜、炒菜,都非常爽口。”
妇女们纷纷照做,将揉搓好的野菜装进陶罐,压实、密封,然后搬到储物间里。很快,二十多个陶罐就装满了腌野菜,有腌荠菜、腌马齿苋、腌蒲公英,还有腌蕨菜,整齐地摆放在储物间的角落里,和之前的鱼酱、腌肉放在一起,散发着淡淡的盐香。
处理完腌野菜,张轩又开始教大家做干菜。干菜的制作相对简单,主要靠阳光晾晒,但也有不少讲究。“做干菜,要选择新鲜、没有病虫害的野菜和蘑菇,洗干净后,要先沥干水分,不能带太多水,不然晾晒的时候容易发霉、腐烂。”张轩指着堆在一旁的蘑菇和野菜(主要是蕨菜和笋尖,这两种野菜纤维粗,晒成干菜后口感最好),对众人说道。
他先示范处理蘑菇:将洗干净的榛蘑和草蘑放在石板上,摊开晾晒,每个蘑菇之间都要留有空隙,方便通风。“蘑菇的水分比较多,晾晒的时候要经常翻动,上午翻一次,中午翻一次,下午再翻一次,让两面都能晒到太阳,这样才能晒得均匀,不容易腐烂。”他拿起一个晒了一会儿的榛蘑,翻了个面,“大概晒个三四天,蘑菇变得干硬,用手一捏就碎,没有一点水分,就晒好了。”
然后是野菜干的制作。张轩将洗干净的蕨菜和笋尖放进沸水里焯了片刻(蕨菜焯15分钟,笋尖焯20分钟),捞出来沥干水分,然后摊在晾晒架上。“蕨菜和笋尖含有草酸,直接吃会发涩,焯水能去掉草酸,吃起来更健康。晾晒的时候,要把它们挂在晾晒架上,让风吹日晒,这样干得更快,也更干净。”他用藤蔓将蕨菜和笋尖捆成小捆,挂在晾晒架的树枝上,“大概晒个五六天,看到野菜变得干瘪,一折就断,就晒成干菜了。”
众人立刻动手,有的将蘑菇摊在石板上晾晒,有的将焯好水的蕨菜和笋尖捆成小捆,挂在晾晒架上。青壮们则负责将晾晒架搬到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部落东边的空地上,没有树木遮挡,阳光充足),确保干菜能顺利晒成。
接下来的几天,部落里的人每天都会轮流去查看干菜的晾晒情况。叶每天清晨都会第一个去晾晒架旁,仔细翻动蘑菇,给野菜干调整位置,确保每一个都能晒到太阳;小羽等年轻猎手,则会在傍晚的时候,帮着把晾晒架搬到避风的地方,防止夜间的露水打湿刚晒了一天的干菜。
第五天,第一批干菜终于晒好了。晒好的榛蘑呈淡淡的黄褐色,形状依旧完整,用手一捏,脆生生的,没有一点水分;蕨菜干和笋尖干呈深绿色,虽然看起来干瘪,但散发着浓郁的野菜清香。张轩拿起一把榛蘑干,闻了闻,满意地说道:“很好,这样的干菜已经晒好了。大家把它们收起来,放进干净的陶罐里,密封好,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能一直保存到冬天。吃的时候,用温水泡开,不管是炖肉还是炒菜,都非常香。”
众人纷纷动手,将晒好的干菜收起来,装进干净的陶罐里,密封好。叶小心翼翼地将一罐蕨菜干放进储物间,看着储物间里满满当当的陶罐——有鱼酱、有腌肉、有腌野菜、还有干菜,脸上满是成就感。“轩神,有了这些,我们冬天就有吃不完的食物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冬天只能吃冻硬的生肉和干硬的野果,饿肚子的时候只能忍着了!”
张轩笑着点头:“没错。这些食物,不仅能让我们冬天不挨饿,还能让我们的餐桌更丰富。以后,我们还可以用盐做更多的食物,比如腌水果、腌蛋,甚至用盐来保存粮食,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为了庆祝腌菜和干菜制作成功,当晚部落举行了一场小小的“美食宴”。妇女们用腌好的荠菜做了“凉拌腌荠菜”——将腌好的荠菜切成小段,用清水稍微冲洗一下(去掉多余的盐分),直接装盘,虽然简单,却清爽可口;用晒好的榛蘑干炖了野猪肉——将榛蘑干用温水泡开,和切成块的野猪肉一起放进陶锅里,加入清水,用慢火炖了一个时辰,蘑菇吸饱了肉汁,比新鲜蘑菇更有风味;还用蕨菜干炒了熏肉——将蕨菜干泡开切段,和熏肉一起在石板上翻炒,蕨菜干的清香和熏肉的咸香混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众人围坐在篝火旁,一边吃着美味的食物,一边聊着天。石端着一碗榛蘑炖肉,感慨道:“轩神,要是在以前,这么多野菜和蘑菇,早就烂掉了,哪能想到,用盐一腌、一晒,就能保存这么久,还这么好吃!现在我们部落,有熏肉、有鱼酱、有腌菜、有干菜,还有粮食和家畜,就算遇到大雪封山,也不怕了!”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张轩看着众人满足的笑容,心中也充满了温暖,“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更多的方法,让食物更丰富,让生活更安稳。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的部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大家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篝火跳跃,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张轩知道,腌菜和干菜的制作,不仅仅是为部落增添了两种保存食物的方法,更是让大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而这,只是部落走向繁荣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未来,还有更多的美好在等待着他们——从学会种植到驯养更多家畜,从烧制更好的陶器到建造更舒适的房屋,每一步,都将让这个原始部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喜欢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