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邺城上下仍沉浸在小公子刘晟诞生的喜悦之中,坊间酒肆还在热议汉国公基业后继有人之时,一骑来自东南方向的快马,冲破夏日的热浪,携带着一个足以让整个汉国公刘衍权力核心再次振奋的消息,抵达了邺城。
“报——!主公,青州沿海急报!江东折冲将军甘宁,甘兴霸,率其旧部并战船数十艘,突破江东水军阻截,已抵达东莱海口,请求归附主公!”
消息传来,正在与郭嘉、贾诩商议军务的刘衍,先是一怔,随即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他猛地站起身,朗声大笑:“好!好一个甘兴霸!当真来了!此乃天助我也,真可谓双喜临门!”
郭嘉摇着羽扇,笑容意味深长:“‘听风’数年耕耘,终得硕果。甘宁此来,如蛟龙入海,我北方水师,自此有擎天之柱矣!”
贾诩亦是颔首:“甘宁勇锐,精通水战,更兼在江东不得志,其来投效,必倾力以报主公知遇之恩。孙权失此猛将,如断一臂。”
刘衍当即下令:“备快船仪仗,吾当亲往东莱,迎兴霸归来!” 汉国公亲迎,这是极高的礼遇,意在向天下彰显其求贤若渴、重用降将的气度。
东莱海口,猛虎归山
数日后,东莱郡海边。碧波万顷,鸥鹭翔集。甘宁率领的数十艘大小战船整齐地停泊在港湾内,虽经长途跋涉与突破封锁,船体略显残破,但船上士卒依旧精神彪悍,保持着警戒。甘宁本人立于主舰船头,身姿挺拔,望着北方大陆,眼神复杂,有脱离樊笼的激动,亦有对未来的期许与一丝不确定。
当他看到海平面上出现一支悬挂“衍”字大旗的华丽船队,并且得知是汉国公刘衍亲自前来时,这份不确定瞬间化为了受宠若惊与士为知己者死的决绝。
刘衍的座船靠近,甘宁不等搭好跳板,竟施展其矫健身手,直接从数丈高的船头一跃而下,稳稳落在刘衍船头甲板,随即单膝跪地,抱拳洪声道:“败军之将甘宁,蒙国公不弃,慕义来投!宁,愿效犬马之劳,供主公驱策,虽万死不容!”
其声若洪钟,气势豪迈,尽显江湖本色与猛将风采。
刘衍快步上前,亲手扶起甘宁,看着他风尘仆仆却锐气不减的面容,感慨道:“兴霸何必多礼!吾素知将军乃水中蛟龙,因居浅滩。今日将军能弃暗投明,远来相投,乃衍之幸,亦乃北方百万军民之幸!自此,北冥有主,当兴风浪!”
这番话,既点明了自己早已知晓并期待他的到来(“素知”),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水中蛟龙”、“北冥有主”),让甘宁心中暖流涌动,只觉得前半生的颠沛流离,终于在此刻找到了归宿。
邺城封赏,水师督帅
回到邺城,刘衍为甘宁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向朝廷(实则自己决定)表奏甘宁为横江将军,封亭侯。更重要的是,刘衍正式任命甘宁为北府水师都督,总领青、徐等地所有水军事务,全权负责督造战船、训练水军,目标直指未来可能的长江之战!
此举无疑显示了刘衍对甘宁毫无保留的信任。甘宁感激涕零,当即立下军令状,必在三年之内,为汉国公刘衍打造出一支足以与江东水师抗衡的强大舰队!
甘宁的来投,影响深远:
1. 弥补短板:北方政权最大的军事短板在于水军,甘宁的到来,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悍勇的作风,极大加速了北方水军的成型与战斗力提升。
2. 震慑江东:江东失去一员水上猛将,反而增强了北方对手的实力,对孙权集团造成了不小的心理打击,周瑜亦深感压力。
3. 示范效应:甘宁的成功投奔与受重用,向天下所有尚未择主或不得志的能臣猛将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汉国公刘衍,确是能让人尽展其才的明主。
双喜临门,大势煌煌
公子刘晟的诞生,象征着政权的稳固与未来可期;甘宁的来投,则意味着军事力量,尤其是关键水军力量的飞跃。这一内一外两件大喜事,仿佛预示着唐公刘衍的气运正处在鼎盛时期。
邺城内外,一片欢腾气象。文武百官皆称颂汉国公德被四方,故有麟儿降世,猛将来投。民间亦将此事传为佳话,认为这是天命所归的征兆。
在郭嘉、贾诩等人的谋划下,刘衍借此机会,进一步推行各项改革,巩固内政,积蓄力量。他知道,随着北方水军的逐步强大,与刘备、孙权最终决战的那一天,已经不再遥远。而拥有了陆上虎狼之师与水上蛟龙之臂的汉国公刘衍,已然在即将到来的天下一统之争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
北地潜龙,已生鳞爪,蓄势待发。其目光,已然越过黄河,投向了那烟波浩渺的江南与险峻富饶的西蜀。
喜欢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