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徽宗手持金国使者递来的盟约,眉头微蹙。王黼出列,拱手笑道:“陛下,此乃天赐良机!辽人久占燕云,我朝与金联手,必能一举收复故地,成就千古功业!”他身后的主和派官员纷纷附和,言辞间满是对收复失地的憧憬。
李若水上前一步,沉声道:“王大人此言差矣!金国狼子野心,今日助我灭辽,明日便可能挥师南下。以史为鉴,与虎谋皮者,终会被虎所噬!”
朝堂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徽宗看向站在武将列中的赵宸,问道:“赵宸,你曾与金人交手,对此有何见解?”
赵宸出列,手中捧着一卷密报,朗声道:“陛下,臣近日得一密报,乃是金国暗中制定的扩张计划。”他展开密报,上面详细标注着金国灭辽后的进军路线——燕京、太原、汴京,赫然在列。“金人早已觊觎我大宋疆土,联金灭辽,不过是他们扫清障碍的一步棋。辽虽弱,却可作我朝屏障,不如助辽抗金,以夷制夷,方能保边境安稳。”
王黼脸色一变,斥道:“一派胡言!此等伪造的密报也敢呈上?赵宸,你不过一介武将,懂什么邦交之道!”
赵宸毫不退让:“王大人可知,密报中记载了金人在边境囤积粮草、操练水军的具体数目?若不信,可遣使核查!”他目光扫过众臣,“收复燕云固然重要,但若引狼入室,亡国之危近在眼前!”
徽宗沉吟不决,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收复燕云是太祖遗愿,朕意已决。”
虽未被采纳,李若水却上前与赵宸并肩,朗声道:“臣附议赵将军之言!”不少曾遭金人刁难的边臣也纷纷附和。赵宸看着那些赞同的目光,心中清楚,今日虽未扭转圣意,却已在朝臣心中埋下警醒的种子。
散朝后,李若水拍了拍他的肩:“你这密报,来得及时。”赵宸望着天边阴云,轻声道:“路还长,总要有人敲响警钟
汴京外城的小巷深处,一座简陋的宅院爬满了青藤。赵宸站在斑驳的木门前,望着门楣上“宗府”二字,轻轻叩响了门环。
开门的是个老仆,见赵宸一身戎装,眼中闪过诧异:“将军是?”
“祥符县赵宸,特来拜见宗大人。”
正说着,院内传来一声洪亮的咳嗽,一个身着布衣、须发皆白的老者拄着拐杖走出,正是被贬闲置的宗泽。他虽面带病容,眼神却如炬,上下打量着赵宸:“辅兵营的赵将军?老夫与你素无往来,为何寻来?”
赵宸躬身行礼,从怀中取出一卷图纸:“晚辈仰慕大人已久,知大人多年经营河朔防务,特带来一份《河朔防务增补图》,望能对大人有所裨益。”
图纸展开,上面不仅标注着河朔原有关隘,更用红笔新增了十余处隐蔽烽火台与粮道,甚至连金兵惯用的迂回路线都做了标记——这是系统结合宗泽旧作生成的“河朔防务图”,比原图纸详实三倍。
宗泽的目光落在图纸上,起初只是随意一瞥,很快便瞪大了眼睛,手指抚过新增的烽火台位置,声音发颤:“这……这狼牙关左近的暗渠,你怎会知晓?老夫当年勘察时,也只发现了半截……”
“晚辈曾托边地猎户打探,结合大人旧图增补而成。”赵宸道,“大人请看此处,金兵若从居庸关南下,必经黑风口,此处可设伏兵,断其粮草……”
他侃侃而谈,从关隘布防到骑兵机动,从粮草储备到民壮动员,句句切中要害。宗泽越听越惊,起初的疑虑渐渐变成了激赏,最后竟忘了让座,与赵宸一同蹲在门槛边,对着图纸讨论起来。
“你说的‘坚壁清野’之策,与老夫不谋而合!”宗泽猛地一拍大腿,眼中精光四射,“只是朝中无人支持,老夫空有壮志啊!”
“大人不必灰心。”赵宸道,“如今辅兵营已初具规模,若能得大人指点,定能练出一支劲旅,将来守河朔、抗金兵,还需倚仗大人这样的栋梁。”
宗泽看着眼前的青年,明明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见识与担当,比朝中那些尸位素餐的大臣强过百倍。他长叹一声,将拐杖顿在地上:“好!赵将军有此心,老夫岂能袖手旁观?这图纸上的关隘细节,老夫明日给你补充完整。若将来有机会重掌兵权,定保举你共守河朔!”
赵宸心中一喜,起身深深一揖:“多谢大人!”
种烈在外等候,见两人相谈甚欢,脸上露出笑意。待离开宗府,他忍不住道:“宗大人虽被贬,却在河朔军民中威望极高,得他相助,咱们如虎添翼!”
赵宸回望那座简陋的宅院,夕阳正为青藤镀上金边。他知道,结识宗泽,不仅是得了一份防务图,更是为抗金大业埋下了一颗关键的种子。这颗种子,终将在未来的风雨中,长成庇护大宋的参天大树。
喜欢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