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士兵们都笑起来,笑声里带着涩味。有个刚满十六的小兵,啃着饼突然掉了眼泪:“俺娘说,除夕要吃饺子……”
“哭啥。”张猛拍了拍他的背,把自己饼上唯一一块咸菜掰给他,“这麦饼是硬,可嚼着踏实。你想想,咱们在这儿啃饼,家里人才能在热炕头上吃饺子,值当。”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赵宸披着件旧棉袍,手里捧着个粗瓷坛子,身后跟着亲兵,每人手里都提着个布包。
“将军!”士兵们慌忙起身,手忙脚乱地想把麦饼藏起来。
“藏什么?”赵宸笑着按住张猛的肩,把坛子往地上一放,“伙房找着几坛去年的酸浆,就当是年夜饭的酒了。”他解开布包,里面是苏清婉带着女眷们连夜烙的糖饼,虽然冻得硬邦邦,却能闻到甜香,“还有这个,给弟兄们甜甜嘴。”
士兵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先动手。赵宸拿起一块冻糖饼,咔嚓咬了一大口,糖霜沾在胡茬上:“咋?嫌我这将军的面子不如金兵的刀?”
张猛先笑了,抓起糖饼就啃:“将军都吃了,咱还客气啥!”
一时间,篝火旁响起一片咬饼的脆响。赵宸挨着士兵们坐下,和他们分着酸浆酒,酒液又酸又涩,喝下去却从喉咙暖到肚子里。他听张猛讲家里的娃儿,听年轻士兵说村口的老槐树,听老兵讲十年前守雁门关的旧事,偶尔插句话,笑声混在北风里,竟压过了对岸的胡笳。
“将军,”小兵啃着糖饼,突然问,“明年除夕,咱们能回家不?”
赵宸望着黄河对岸的灯火,沉默了片刻,抬手拍了拍他的头:“能。只要咱们守住这河,守住这土,明年此时,你不仅能回家吃饺子,还能让你娘给你包个带铜钱的——讨个好彩头。”
夜色渐深,赵宸提着空坛子往回走。各营的篝火旁都响起了说话声,有的在讲笑话,有的在哼家乡小调,连巡逻的士兵都踩着步子哼起了不成调的曲子。寒风吹过阵地,麦饼的碎屑被卷向天空,混着零星的雪沫子,落在每个守夜人的肩头。
这夜没有烟花,没有盛宴,只有冻硬的麦饼、酸涩的浆酒,和一群啃着饼也能把腰杆挺得笔直的士兵。他们守着的,何止是一道防线,更是千万个家庭的热炕头,是无数个能安安稳稳吃顿饺子的除夕。
赵宸抬头望了眼天上的寒月,月辉洒在结冰的河面上,亮得像条银带。他知道,过了这个除夕,硬仗就要来了。但只要身边还有这些啃着麦饼也能笑出声的弟兄,再冷的夜,再硬的仗,他们都能扛过去。
风雪拍打着帐篷帆布,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无数手指在急促叩门。赵宸正擦拭着那柄跟随他多年的长剑,忽闻帐外传来熟悉的马蹄声——那马蹄踏在积雪里的闷响,沉稳得不像风雪夜的惊惶,倒像带着某种笃定。
喜欢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