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热火朝天,堂屋里的气氛却有些微妙。
一群穿着灰色运动服,头戴白色棒球帽的皇帝们,站在堂屋的课桌椅旁。
这些桌椅很简单,就是学校里最常见的那种,铁皮桌腿,复合板桌面。
但在帝王们的眼中,却看出了不一样的门道。
“尺寸划一,高低合度。”
嬴政伸手敲了敲桌面,发出“叩叩”的轻响。
“若能量产,天下学童皆可用此,善。”
“这椅子……竟是根据人坐下的姿势做的?”
李世民坐了上去,后背轻轻靠在椅背上,体验了一下,“确实比坐榻舒服省力。”
周墨拍了拍手,“诸位陛下,咱们的帝王速成培训班,今天,就算正式开课了。”
帝王们对视一眼,各自找了位置坐下。
嬴政和李世民坐在了第一排,颇有优等生的派头。
刘邦则大咧咧地坐在了最后一排靠门的位置,方便摸鱼。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俩坐在一起,依旧用眼角余光警惕地盯着另一边的康熙。
场面一时有些像小学生开班会。
“开课之前,先解决一下伙食问题,这么早大家都没吃早饭吧。”
周墨说着,转身从厨房里端出一个大纸箱。
他从里面拿出一桶桶花花绿绿的泡面,挨个放在帝王们的桌上。
“这是方便面,我们这儿的速食。”
周墨一边撕开包装,一边给他们演示。
“开水一泡,三分钟就能吃。”
朱允炆提着刚烧开的热水壶,小心翼翼地给各位先祖的泡面碗里注水。
很快,一股霸道的、混杂着香辛料和面饼香气的味道弥漫开来。
“此物……闻着倒是不错。”
刘彻掀开盖子,看着里面迅速膨胀的面条和脱水蔬菜,颇为新奇。
朱元璋用叉子扒拉了一下,皱着眉头问周墨,“这一碗,要多少钱?”
“超市打折,三块五一桶。”
“三块五?!”朱元璋的声音高了八度。
“就这么点面条,几片干菜叶子,就要三块五文钱?咱在应天府,三文钱能买一个大肉包子!你们这儿的东西也太贵了!”
周墨懒得跟他换算购买力,又从箱子里拿出几瓶可乐和冰红茶。
“饮料,免费畅饮。”
三分钟后,帝王们在周墨的指导下,学着用叉子卷起面条。
刘邦第一个“哧溜”一声吸了一大口,辣得直哈哈气,却又忍不住吸第二口。
“过瘾!够味!小周,这个味道这次也给我带点吧!”
李世民吃相斯文,但速度不慢,额头上已经见了汗。
嬴政面无表情地吃着,心里却在盘算,此物若能作为军粮,无需生火,开水一泡即可果腹,其便捷程度远胜干粮。
只有康熙,默默地吃着,然后拿出个小本子,在上面记下了方便面三个字,又画了个小图,标注了开水,三分钟的字样。
这个小动作,被好几位帝王看在眼里,大家吃面的速度,不约而同地快了几分。
一时间,堂屋里只剩下“哧溜哧溜”的吸面声。
周墨看着这群吃泡面都吃出内卷趋势的千古一帝,清了清嗓子,走上讲台。
“诸位陛下,欢迎参加第一期帝王班。”
他拿起白板笔,在白板上写下教学计划四个大字。
“想必各位已经发现了,你们在现代的停留时间,以及能带走的东西,都和你们回去之后取得的成就挂钩。”
“国力越强,停留时间越长,说不定以后还能带人过来,这都还需要再实验。”
“但你们现在的学习,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这很没有效率。”
“所以,我制定了一套教学计划,帮助各位更高效地学习。”
他指着白板。
“咱们的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核心目标是解决‘吃’和‘穿’的问题。”
“这是民生之本,也是最容易在短期内看到成效、增加国力、延长各位停留时间的方法。”
“比如,推广高产作物,改良农具,引进纺织技术。这些,我会统一授课。”
“等第一阶段的目标基本达成,咱们再进入第二阶段,学习更深层的东西。比如工业、军事、管理等等。到那时,可以根据各位的需求,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当然,为了激励大家的学习热情,我们还会引入竞争机制。”
周墨的笑容变得有些“核善”。
“比如,谁的朝代率先完成粮食增产目标,或者谁能最快掌握简体字,就能优先获得一份水泥的详细配方。”
“总之,多劳多得,优胜劣汰。”
此言一出,堂屋里的气氛瞬间变了。
虽然这犹如小孩子过家家,但换到帝王身上,就是一场关乎自己王朝未来的竞赛。
嬴政的眼中燃起了火焰,天下第一,只能是他的大秦。
李世民和武则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战意。
朱元璋冷哼一声,看了一眼朱棣,“老四,听见没?别给咱老朱家丢人!”
朱棣挺直了腰板,“爹,您放心!”
“好了,现在,开始第一节课。”周墨一拍讲台。
“扫盲课!主讲老师,朱允炆助教!”
“康熙陛下,你上次来,已经学得差不多了,这一个小时,给你开个小灶。”
其他人一听,更急了,怎么能让一个外族皇帝超过他们这么多汉人皇帝。
就连刘邦都翻开笔记本准备记录了。
朱允炆拿着一本拼音挂图走上讲台,还有些紧张,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台下这群堪称史上最强阵容的学生。
“诸位陛下,先祖,我们今天学习拼音。”他翻开挂图,指着第一个字母。
“直接认字不成吗?这鬼画符记不住。”朱元璋第一个发难。
“皇爷爷,”朱允炆耐心解释。
“学会这个,不认识的字,只要知道读音,就能用手机或者字典查出来,能大大加快我们认字的速度。”
“哼,歪门邪道。”
朱元璋嘴上抱怨,却还是拿起笔,在本子上跟着画了一个“a”。
刘秀和李世民学得最认真,一笔一画,跟着朱允炆的读音反复练习。
刘邦则一边写一边小声跟同桌的刘彻嘀咕。
“这玩意儿,比认人简单多了,想当年在沛县,那帮家伙的名字,比这难记多了。”
武则天则举手提问。
“建文帝,这拼音,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为汉字注音的符号体系?”
“掌握它,是否意味着即便不识字之人,也能通过拼写,记录语言?”
她的问题,直指核心。
朱允炆愣了一下,点头称是。
武则天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她想到了政令的传达,想到了知识的普及。
如果天下百姓都能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识字,那对于皇权的集中,对于政令下达的效率,将是何等的提升!
就在大家磕磕巴巴地学习“b、p、m、f”的时候。
康熙放下笔,走到周墨身边。
“周先生,”康熙开门见山,“朕想知道,为何铁会生锈,火为何能燃烧?万物变化,其根本的道理是什么?”
周墨心里一惊,你这小子野心不小啊,一上来就问元素周期表的事儿。
“陛下叫我名字,周墨就行。”
“这个说来话长,我先给你讲讲物质和元素的概念吧……”
周墨领着康熙到一旁,低声讲起了初中化学的入门知识。
这一幕,被其他帝王尽收眼底。
嬴政的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
李世民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朱棣更是直接,他捅了捅还在跟“d”和“t”较劲的朱元璋。
“爹,你看那小子!他都开小灶了!咱们再不抓紧,连汤都喝不上了!”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随即更加大声地跟着朱允炆念了起来:“d-a-da!大!”
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瞬间卷出了新高度。
一个小时后,扫盲课结束。帝王们都已经能磕磕绊绊地读出一些简单的拼音了。
周墨重新走上讲台。
“下面,是第二节课,农业基础。”
他打开投影仪,一张清晰的曲辕犁三维结构图出现在幕布上。
“今天,我们主要讲三样东西:新农具、新作物、新方法。”
这下,所有人都来了精神,尤其是刘秀和朱元璋,眼睛都亮了。
“这是曲辕犁,它的优点在于省力、转向灵活,一个壮劳力一天能耕的地,是直辕犁的一倍以上。”周墨指着图上的各个部件,详细解释其力学原理。
“上次光武帝已经了解了,回去有做吗?感觉如何?”
“我已经将这曲辕犁做出了,确实如你所说,能省一半的力,速度也快了很多。”
其他人一边记录画图,一边提问。
“周先生,此处的连接,为何要用活榫?”
“为了方便调节犁的入土深度,适应不同的土质。”
“那这犁壁的弧度,可有定规?”
“当然有,这个弧度决定了翻土的效率和破碎程度,回头我给你一份详细的尺寸图。”
唐以后的皇帝们,则是一边听一边默默复习拼音,翻着字典认字。
因为他们那里已经有曲辕犁了,只需要记下图样,回去给匠人改良就好。
周墨又切换了下一张幻灯片。
幕布上,出现了土豆、番薯、玉米的图片。
“这三样,是高产作物,耐旱耐瘠,一旦推广,足以让天下再无饥馑。各位陛下们,种植情况如何?”
“已经分不同情况种下了,前几天发芽了。”
“对,我那也发芽了。”
一听别人的都发芽了,上次忘记拿种子的刘邦急了,“唉唉,小周,一会儿记得给我拿上。”
康熙一想这几个作物都已经有种植了,只不过没有大范围推广,看来回去后得安排一下。
“最后,是新方法,堆肥和轮作,我重点讲一个,大棚种植。”
他放出一张现代蔬菜大棚的照片。
“用这种透明的薄膜,将土地罩起来,可以保温保湿,让冬天也能种出夏天才有的蔬菜。”
“冬天……种菜?”武则天喃喃自语。
她想到的,是皇宫里那些靠温泉暖房才能在冬季培育出几棵青菜的代价。
如果此法可行,那北方的边军,在漫长的冬季,岂不是也能吃上新鲜蔬菜了?
这节课,信息量巨大,冲击力更是前所未有。
第三个小时,是自由提问环节。
帝王们像是饿了许久的狼,瞬间把周墨围了起来。
喜欢祖宗们,时代变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祖宗们,时代变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