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语如同冬日里的阴霾,沉甸甸地压在苏晚心头。尽管她努力让自己专注于最终的创作稿,但那些窃窃私语和质疑的目光,依旧像细小的荆棘,不时刺挠着她的神经。
她甚至没有主动向顾晏舟提起这些。她不想事事依赖他,更不愿坐实那些“靠关系”的污名。这是她的战场,她需要自己面对。
然而,她并不知道,一双眼睛早已在幕后洞察了一切。
顾晏舟的助理周泽,每天都会将网络上关于苏晚和“城市之心”项目的舆情摘要呈送给他。那些看似“客观”的分析文章,那些匿名的恶意邮件,以及小圈子里流传的闲言碎语,都被清晰地罗列在报告上。
顾晏舟看着报告,眼神冰冷。他没有立刻动手,是因为他在权衡。
直接动用资本或权势压下去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但那无异于向所有人宣告:苏晚的确需要他的庇护才能立足。这只会让她之前的努力和才华都变得黯淡无光,正中徐曼下怀。
他要的,是让她赢得干干净净,让所有质疑者闭嘴,心服口服。
几天后,一场非公开的评审团内部讨论会上,资方代表在徐曼一方人马的暗示下,委婉地提出了对苏晚资历和“潜在场外因素”的担忧。
主持会议的洛青山大师尚未开口,坐在他身旁的一位一直沉默的、德高望重的建筑界泰斗却缓缓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我们选拔的是艺术,是能打动人心、与建筑共生的作品,不是简历,更不是背景调查表。”老泰斗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我只看作品说话。苏晚女士的方案,无论是创意、完成度还是与空间的契合度,都堪称上乘。至于其他……”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在座的都是聪明人,别让一些不相干的声音,干扰了专业的判断。”
这位泰斗与洛大师亦师亦友,在业内地位超然,他一开口,原本有些微妙的氛围瞬间被扭转。洛青山也微微颔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资方代表见状,立刻噤声,不再多言。
与此同时,网络上那些带节奏的文章和评论,在一夜之间悄然消失了。并非被删除,而是被更多关于公共艺术讨论、技法分析,以及匿名竞选制度公平性的理性声音所淹没。几个跳得最欢、收钱办事的“艺术评论人”的社交账号,更是离奇地因“违反社区公约”而被暂时封禁。
而给予徐曼信心敢于散布流言的倚仗——她工作室与某个重要官员的私下关联,被一份匿名的举报材料直接送到了纪检部门,虽未公开,却足以让她背后的人自身难保,迅速与她切割。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一个权威的艺术打假数据库。有人匿名上传了详尽的对比资料,直指徐曼早年一幅曾获大奖的代表作,与某位国外已故艺术家的冷门作品在核心构图和色彩运用上存在高度“雷同”。
证据确凿,无法辩驳。
一直以“原创”、“实力派”自居的徐曼,人设瞬间崩塌,信誉扫地。她自顾不暇,再也无力兴风作浪。
所有针对苏晚的风波,在短短数日内,以一种近乎神奇的速度平息下来。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精准地剪除了所有毒蔓,却未曾伤及中心那朵花分毫。
苏晚只觉得周遭的空气忽然变得清新,那些恶意的目光和议论消失了。她有些疑惑,却只当是流言自来便难以长久。
直到她接到洛青山大师亲自打来的电话,通知她最终入选的喜讯时,洛大师在恭喜之后,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
“苏小姐,你的作品很好,心性也很稳。记住,真正的才华,如同明珠,蒙尘一时,终会绽放。而守护这份纯粹,有时需要……一点智慧和距离。”
挂了电话,苏晚怔怔地站在原地。
智慧和距离……
她忽然明白了什么。
她快步走到书房门口,顾晏舟正坐在里面处理文件,侧脸冷峻,一如往常。
他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抬起头,看向她。
苏晚没有进去,也没有问。她只是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他,心中百感交集,那股暖流汹涌澎湃,几乎要溢出眼眶。
她知道了。
知道了他为她所做的一切。
他没有站在她身前为她挡去所有风雨,那样会让她永远无法真正成长。
他只是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为她荡清了前路上的污泥与陷阱,确保她行走的道路是干净、公平的,确保她的光芒,能够毫无遮挡地、纯粹地,被世人看见。
这无声的护航,比任何公开的维护,都更显得尊重,也……更让她心动。
她对着他,缓缓地,露出了一个极其柔软而了然的笑容。
顾晏舟看着她脸上的笑容,目光微动,随即又低下头,继续看他的文件,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只是那微微柔和下来的唇角,泄露了他心底的秘密。
喜欢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