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声在公寓书房内显得格外刺耳。沈墨池调出全城电磁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数据流,屏幕上的地图被无数个短暂闪烁的红色光点覆盖,它们如同鬼魅,在城市的脉搏中随机出现又消失,没有规律,无法溯源,强度恰好卡在环境背景辐射的正常波动阈值边缘,若非专门针对“回响”频率进行过滤筛查,几乎不可能被发现。
“他们在利用城市基础电磁场作为载体,进行广域、低强度的‘频率浸润’。”沈墨池的声音冷静,但语速比平时快,“这不是精准定位,更像是……在创造一个巨大的‘共鸣腔’,提升环境底噪,为后续可能的高强度‘弹奏’做准备。”
陆延昭看着地图上那些无处不在的闪烁光点,感觉自己的神经末梢也仿佛被这些无形的波纹撩动着,带来一种细微却持续的烦躁感。他肩胛下的旧伤隐隐作痛,像是某种生物性的预警。“能找到发射源吗?哪怕一个?”
“信号持续时间太短,跳变太快,传统三角定位法失效。”沈墨池双手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操作,调出一个复杂的算法模型,“我正在尝试用多点关联分析和传播延迟反推,但需要时间,而且……对方的技术水平很高,很可能使用了分布式微型发射节点,甚至可能劫持了部分民用设备。
被动等待从不是陆延昭的风格。他站起身,尽管左臂活动仍受限,但眼神已恢复锐利。“如果他们是在‘调音’,那必然有‘主奏’的时刻。我们需要在他们准备好之前,找到他们的‘指挥棒’。”
他看向沈墨池:“你继续分析信号,尝试缩小范围。我带几个人,去这些信号闪烁最频繁的几个区域实地看看。” 他指向地图上几个光点密度异常高的区域——一个大型交通枢纽,一个老旧工业区改造的文创园,以及城市中心的广播电视塔周边。
“你的伤……”
“不影响走路和观察。”陆延昭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而且,如果他们的目标是我,把我放出去,或许能让他们动得更快,露出更多马脚。”
沈墨池沉默地看着他,知道这是当前最高效但也最危险的策略。他没有再反对,只是快速将改进后的便携监测仪和一枚伪装成普通纽扣的紧急发射器递给他:“实时共享环境数据和你的生命体征。一旦感觉到强烈‘共鸣’或任何不适,立刻撤离,发射器会指引支援。”
陆延昭带着两名便衣队员,首先来到了信号活跃度次高的老旧工业区文创园。这里充斥着咖啡馆、画廊和独立工作室,人流量大,环境复杂。他看似随意地漫步,实则感官全开,共情能力如同无形的雷达,扫描着周围人群的情绪底色,试图捕捉任何一丝不协调的、与那“频率”相关的异样波动。
大部分是游客的闲适、艺术工作者的专注、商人的精明……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混沌的背景音。然而,在穿过一个摆满抽象雕塑的小广场时,他猛地停下脚步。
一股极其微弱的、冰冷的、非人的“注视感”,如同细针般刺入他的感知。与“观测站”那系统的审视类似,但更加隐蔽和……分散。他倏然转头,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嬉笑拍照的情侣,端着咖啡讨论的年轻人,独自写生的画家……没有任何人看向他。
但那感觉消失了,如同水滴融入大海。
“头儿?”队员低声询问。
“没事。”陆延昭不动声色,继续前行,背脊却微微绷紧。对方果然在监控着这座城市,并且,已经注意到了他的出现。
与此同时,公寓内的沈墨池取得了关键进展。通过对海量闪烁信号数据的深度挖掘,他发现这些信号并非完全随机,其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与城市电网负荷的某些微小波动,以及几家特定通讯基站的后台维护周期,存在极其微弱但统计学上显着的关联!
这不是巧合。对方在利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固有节奏作为掩护!
他立刻调整算法,将电网数据和基站状态作为新的变量输入模型。屏幕上混乱的光点分布开始出现模糊的趋向性,隐约指向了几个可能的区域核心,其中之一,正是陆延昭所在的文创园,而另一个,则指向了城北一片新建成的、以智能家居和物联网为卖点的高档住宅区——“铂悦府”。
同时,他对陆延昭体内“标记”的屏蔽场研究也有了初步模型。基于之前测试时采集到的共振数据,他设计了一种反向的、能够抵消特定频率影响的“白噪音”场理论模型,但将其稳定作用于活体且不造成神经损伤,还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微型化实现。
傍晚,陆延昭小队无功而返,那种被窥视感再未出现。沈墨池将“铂悦府”的发现告知他。
“高档住宅区……隐藏节点,或者……重要人物的藏身处?”陆延昭沉吟。
“不排除是利用那里密集的智能设备作为中继或掩护。”沈墨池补充,“那里的网络覆盖和电力负载模式,很适合隐藏异常信号。”
就在这时,技侦部门再次发来紧急通报:全城信号闪烁的频率和平均强度,在过去一小时内,提升了约百分之十五!并且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更加复杂的调制模式,仿佛单调的调音变成了断续的、试探性的乐句。
“他们的准备在加速。”沈墨池看着屏幕上愈发活跃的数据流,神色凝重。
陆延昭走到窗边,望向华灯初上的城市,霓虹闪烁,车流如织。在这片繁华之下,无形的波纹正在加剧,仿佛一首宏大而危险的序曲,正悄然推向高潮。他握紧了口袋里的铍青铜共振器,冰冷的触感传来。
章末钩子: “锁定‘铂悦府’和文创园的核心区域。”陆延昭转过身,眼神在夜色中亮得惊人,“明天,我们去给他们这曲‘城市和弦’,加点不和谐的音符。” 他需要更接近,需要主动去“聆听”,甚至去“干扰”。沈墨池看着他眼中熟悉的、近乎燃烧的专注,知道劝阻无用,只能将刚刚完成理论构建的、尚不稳定的便携式“屏蔽场”原型机设计图,投屏到墙上。“给我一夜时间,尽量把它做出来。”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未知技术的对抗,更是为了守护身边这个人,不被那来自深渊的“旋律”吞噬。
喜欢白夜蚀痕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白夜蚀痕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