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探索者号”调整航向,缓缓驶至声呐探测到的巨大几何体结构正上方海域。海面之下,是超越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点的、连最先进的探测器都罕有触及的绝对深渊。船只本身的灯光在这片亘古黑暗中显得微不足道,如同萤火试图照亮宇宙。
更多的探测手段被投入水中。多波束测深仪、侧扫声呐、以及特制的低频率共振扫描器,从不同角度勾勒着下方那沉默巨物的轮廓。数据传回,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逐渐构建出一个令人窒息的模型。
那是一个规模难以想象的、大致呈圆盘状的巨大结构,直径粗略估计超过五十公里,静静卧在近乎万米深的海床之上。其表面并非平滑,而是布满了错综复杂、如同城市街道般规整的沟壑、隆起和无数个大小不一的、深不见底的圆形孔洞。结构边缘与周围的海床地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材质特性,绝非自然造物。更令人心悸的是,整个结构散发着一股微弱却恒定存在的能量场,与“荆棘齿轮”金属片和林晚的频率标识同源,但更加古老、更加深沉。
“这……这简直是一座沉没的城市……或者说,一个……巨型的机器?”一位海洋地质学家看着屏幕,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沈墨池快速分析着能量场数据,眼神锐利:“能量流动有规律,不是死物。它处于一种……极低功耗的‘待机’状态。我们的到来,还有林晚的频率,可能正在‘唤醒’它。”
与此同时,在专门为此次行动设立的、高度屏蔽的医疗舱内,林晚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她并未感到不适,反而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平静的出神状态。她坐在床上,目光没有焦点,仿佛在聆听着什么遥远的声音。
脑波监测显示,她的“共情谐振子”特征正以一种缓慢但稳定的速率增强,与下方巨型结构的能量场波动契合度越来越高。她甚至开始无意识地、用指尖在床单上勾勒出一些简单而重复的线条——经过比对,与那巨型结构表面某些沟壑的图案局部,存在惊人的相似性。
“她在……无意识地进行信息接收和复现。”随船心理专家观察后得出结论,“下方的结构,似乎在通过这种共鸣,向她传递着某种信息。但她自身无法主动理解,只能本能地模仿。”
陆延昭站在医疗舱外,透过观察窗看着里面的林晚。他能感觉到,自己体内那个沉寂的“标记”也受到了下方能量场的牵引,微微发热,但远不如林晚的反应强烈。这让他更加确信,林晚是这一切的关键,也是最脆弱的一环。
面对这超乎想象的发现,行动计划必须调整。常规的RoV(遥控水下机器人)在这种规模的结构和能量场干扰下,作用有限。必须派遣载人深潜器“海渊号”进行抵近侦察。
“风险极高。”船长指着海图,“深度、压力、未知结构、能量干扰,以及可能存在的防御机制……任何一点意外都将是致命的。”
“但没有选择。”陆延昭语气平静,“我们必须知道下面是什么,它和林晚的联系,以及‘荆棘齿轮’引导我们至此的真正目的。”
深潜组成员由最富经验的潜航员、一名熟悉异常能量环境的工程师以及陆延昭本人组成。沈墨池则坐镇母船指挥中心,负责全局监控、数据分析和与深潜器的通讯保障——尽管所有人都知道,一旦下潜超过一定深度,通讯很可能中断。
“海渊号”被吊放至海面,如同一颗即将坠入永恒黑夜的银色水滴。陆延昭最后检查了一遍“潜影”腕带和随身装备,向沈墨池点了点头,弯腰钻入了那仅能容纳三人的耐压舱。
舱门密封,外部照明开启。“海渊号”开始下潜。透过厚厚的舷窗,外界的光线迅速被海水吸收,从蔚蓝变为深蓝,再到墨黑,最终只剩下深潜器自身灯光所能照亮的、有限范围内的翻滚的浮游生物和冰冷的海水。
下潜过程寂静而压抑。深度计的数字不断跳动,压力表读数持续攀升。通讯频道里只有潜航员与母船之间简短的、关于深度、压力和设备状态的确认声。
随着深度增加,舷窗外开始出现一些奇异的、自身发出微弱生物荧光的深海生物,它们被深潜器的灯光吸引,如同幽灵般在黑暗中游弋。
当下潜至约八千米深度时,深潜器的外部灯光终于触及了那巨大结构的边缘。近距离观看,更觉其宏伟与非人。那金属(或类似金属)的表面呈现出一种哑光的暗色,布满了几何形的纹路,岁月的痕迹和海水的侵蚀在其上留下了斑驳,却无法掩盖其本身的精密与……“人造”感。
“检测到引导信号。”工程师报告,“能量特征与林晚小姐的频率标识完全一致。信号源……来自结构中心区域。”
遵循着那无形的引导,“海渊号”如同被线牵引着,沿着结构表面那宽阔的“沟壑”缓缓向中心区域航行。两侧是高达数百米的、布满孔洞的“墙壁”,寂静无声,却带给人巨大的心理压力。
终于,他们抵达了中心区域。那里并非预想中的控制塔或类似建筑,而是一个巨大的、凹陷下去的圆形广场。广场中央,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散发着柔和蓝色光芒的圆形平台。平台表面光滑如镜,中心位置,有一个与陆延昭手中金属片形状完全契合的凹陷。
而就在平台旁边,静静地躺着一具……穿着古老样式潜水装备的骸骨。骸骨早已被时间和压力化作化石,但其姿态,却像是耗尽最后一丝生命,想要触摸那个平台。
“海渊号”悬停在平台上方。所有人都明白,那个凹陷,就是“钥匙孔”。
陆延昭看着手中的金属片,它此刻正散发着与下方平台同频的、温和的共鸣。
是插入它,开启可能通往真相的“门扉”,还是就此撤离,将这秘密永埋深渊?
就在他权衡之际,深潜器内的警报突然尖锐响起!
“检测到高速水下物体接近!多个信号!从……从那些孔洞里出来的!”潜航员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惶。
舷窗外,只见周围那些巨大的孔洞中,猛地窜出数十条速度快得惊人的、形似巨型鳗鱼、但周身覆盖着暗沉金属鳞片、眼中闪烁着红光的生物!它们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瞬间将“海渊号”团团围住!
章末钩子: 这些金属鳗鱼并没有立刻发动攻击,只是用那冰冷的红眼锁定着深潜器,仿佛在评估,或者在……等待指令。与此同时,下方那个蓝色平台的光芒骤然增强,平台上那个钥匙孔状的凹陷,散发出的吸引力变得更加强烈!陆延昭手中的金属片甚至开始微微震动,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归其位!是放下“钥匙”,开启未知,还是在守卫者的环伺下强行突围?抉择的时刻,在万米深海之下,以最不容回避的方式,到来了。
喜欢白夜蚀痕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白夜蚀痕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