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那句关于“小镇风味守护者”专题的话,像颗种子,在我心里悄悄发了芽。连续好几天,我一边忍受着我爸的“咆哮式教学”,一边忍不住幻想我家这小破店登上权威美食杂志的画面。
然而,陈默本人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好几天都没出现在店里。
搞得我还有点不习惯,结果门口一来人我就抬头看。
“看什么看!土豆皮削干净点!”我爸的吼声把我的心绪给拉了回来。
我缩缩脖子,继续跟手里的土豆较劲。这几天,我的刀工在骂声中以龟速进步,至少土豆丝能看出是丝了,土豆块也能勉强大小差不多一致了——如果忽略那些因为手抖而切出来的菱形和多边形的话。
没有毒舌男的日常点评,日子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枯燥。但就在我几乎要把陈默和那个专题抛诸脑后时,我接到了一个电话。
来电显示是本地号码,但很陌生。
“您好,是‘老林菜馆’吗?”一个温和的女声传来。
“啊,是,您好,请问哪位?”我有点疑惑,店里很少接到电话订餐,老街坊都是直接上门。
“您好,我是《风味》杂志的编辑。我们首席评论员陈默老师之前应该跟您提过,我们正在做一个‘小镇风味守护者’的专题。”
“是的是的!陈先生提过一下!”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激动。
“嗯,陈老师对您父亲的手艺和您家的店评价很高,认为非常有代表性。我们初步计划将青川镇作为一个选题点,想先跟您这边初步沟通一下,了解些基本情况,如果合适,后续我们的记者和摄影师会提前去实地走访……”
编辑的声音很专业,语速平缓,但我握着电话的手心已经开始冒汗。她问了很多问题:店的历史、我爸的经历、招牌菜、食材来源、经营状况、遇到的困难等等。
我尽可能详细地回答,说到我爸炒菜如何厉害时,语气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说到客源减少、经营不易时,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通话的最后,编辑说:“谢谢您林小姐,情况我们大致了解了。我们会综合评估,大概一周内给您初步答复。另外,陈老师特意嘱咐,希望我们能重点关注一下……店里的传承部分,听说您决定留下帮忙了?”
“啊……是,刚回来不久,还在学。”我有点不好意思。
“很难得。那先这样,保持联系。”
挂了电话,我站在原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是幻觉!《风味》杂志真的在考虑我们!而且,是陈默特意推荐的?他还提到了……传承?
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点开心,有点紧张,还有点……被认可的感觉?即使这认可可能大部分是冲着我爸那手绝活。
我得把这好消息告诉我爸妈!
晚饭时,我迫不及待地宣布:“爸!妈!刚才《风味》杂志来电话了!就是那个很厉害的美食杂志!他们说可能要把我们家写进专题里!说是陈先生推荐的!”
我妈一听,眼睛都亮了:“真的啊?哎呦!那可是大事!得上电视吗?”
“是杂志,妈,是书面的。”我纠正她。
“那也好啊!白纸黑字的!看钱富贵还嘚瑟不!”我妈兴奋得直搓手,“老天爷,我得赶紧把店里再擦擦!”
我爸的反应则平淡得多。他扒了一口饭,嚼了半天,才哼了一声:“闲的。炒个菜还上书本?能当饭吃?有那功夫不如想想明天买肉怎么挑新鲜的!”
但他微微扬起的嘴角和那柔和了几分的眼神,出卖了他。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家的气氛莫名变得有点……紧张又期待。我妈没事就拿着抹布这里擦擦那里蹭蹭,还偷偷问我要不要把她那件压箱底的红毛衣拿出来穿。我爸虽然嘴上不说,但我发现他炒菜时更较真了,甚至有一次居然主动问我:“你看这颜色怎么样?”
而我,则陷入了新的焦虑。
万一记者真的来了,看到我这半吊子水平怎么办?
万一我爸到时候发挥失常怎么办?
万一……他们最后觉得我们不够格,不来了怎么办?
就在这种忐忑中,我又接到了编辑的电话。这次,她的语气带着些许歉意。
“林小姐,很抱歉通知您。我们专题的初步选点评估结束了,青川镇……暂时没有被列入第一期的走访名单。”
我的心猛地一沉。
“主要是考虑到地域分布和选题多样性的平衡,这一期我们先侧重了其他几个更有特色的古镇……”编辑耐心地解释着,“当然,您父亲的手艺和我们收集到的信息都非常有价值,我们会存档,作为后续备选。真的很感谢您……”
后面的话,我有些恍惚地听着,机械地应着“没关系”、“谢谢”、“理解”。
挂了电话,巨大的失落感像潮水一样把我淹没。刚才还在云端,下一秒就摔进了泥里。虽然知道希望本来就不大,但真的落空时,还是难受得紧。
晚上,我没什么精神。我妈看我脸色不对,小声问:“咋了薇薇?杂志社那边……”
我摇摇头:“没选上。说是这期人够了。”
我妈愣了一下,随即拍拍我的背:“嗐!我当啥事呢!没选上就没选上呗!咱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又不指望着他们宣传。没事啊!”
我爸在一旁听到了,把抹布甩得啪啪响,哼了一句:“早就说了,净整这些虚头巴脑的没用!”
我知道他们是在安慰我,可我心里还是堵得慌。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亮了一下。是一条微信好友申请。备注:陈默。
我犹豫了一下,通过了。
他很快发来消息:【我们的编辑应该联系过你了。抱歉,专题的事。】
我盯着屏幕,心里有点不是滋味。现在来道歉有什么用?【嗯,没关系,谢谢陈先生推荐。】我干巴巴地回复。
【不是因为你们不够好。】他很快又发来,【是编辑部整体的规划调整。你父亲做的菜,尤其是那道回锅肉,是我近期吃过最扎实的家常味道。】
看到这句肯定,我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点。【谢谢。】
【不过,】他话锋一转,【你的基本功,确实需要系统训练。】
我:“……” 果然,三句话不离毒舌本色!
我没好气地回:【那怎么办?我爸平时还得优先照顾客人,没那么多时间教我。】
手机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他发来了一条长长的消息。
【下个月,省烹饪协会举办一个传统菜系的短期研修班,请的都是些退下来的老师傅,教的都是些快要失传的老派手艺和基本功。虽然不像新东方那么有名,但很实在。我觉得……或许适合你。这是报名链接。】
我愣住了。省烹饪协会?研修班?
我点开链接,看到了招生简章。时间一个月,学费不菲,地点在省城。
【为什么告诉我这个?】我问。
【只是觉得,好的基础,不应该被浪费。无论是店,还是人。】他回复得很快,【去不去随你。睡了。】
对话就此结束。
我盯着手机屏幕,心里乱糟糟的。
专题没了。
但一个去省城学习的机会又摆在了面前。
我要去吗?
我爸会同意吗?
店里忙得过来吗?
学费……
还有,这个陈默,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又看了看厨房里那口巨大的炒锅。
人生的岔路口,好像又悄无声息地多了一个。
喜欢小镇炊烟米其林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小镇炊烟米其林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