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的软轿在几名侍女的引导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议事厅,那抹素白的身影仿佛带走了一室的光华。
赵信收回目光,不经意间回头,却捕捉到了厅内大部分文武官员眼中尚未完全散去的复杂情绪——那里面有毫不掩饰的惊艳,有深深的羡慕。
试想,甄宓这等倾国倾城的绝色,连曹操都不惜拱手送入敌营,这份“厚礼”所带来的冲击,以及背后代表的殊荣,如何不让这些男人心绪难平?
赵信顿时觉得浑身不自在,尤其还是因这等桃色之事。他连忙转向诸葛亮,欲借迎接刘备岔开这尴尬的氛围:“军师,主公将至,我等速去迎接吧。”
然而,诸葛亮却并未移动脚步,反而伸手轻轻拉住了赵信的臂甲,将他带到厅柱旁僻静处,羽扇微掩,压低了声音,语气凝重地快速说道:“汉兴稍待,有一紧急要事,需先知会于你。”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四周,确保无人偷听,才一字一句道:“许都传来确切消息,曹操……已于两月前,在邺城,晋位魏王了!”
赵信闻言,心中一震,虽然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曹操此举,无疑是彻底撕下了遮羞布,将篡逆之心昭告天下!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继续低语:“曹操此贼,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如今竟敢僭越称王,汉室颜面扫地,江山社稷危如累卵!彼既称王,吾主身为大汉皇叔,帝室之胄,仁德布于四海,若仍仅为左将军、宜城亭侯,于名于势,皆已无法与曹操抗衡。此非争权夺利,实为维系汉统,凝聚天下忠义之心所必需!”
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曹操都称王了,你刘备身为正牌皇叔,无论从地位、实力还是大义名分上,都必须跟上,甚至要超越,否则在政治层面就矮了一头。
“眼下,厅内诸位同僚大多已知此事。”诸葛亮的目光意味深长地看向赵信,声音压得更低。
“只是……此事需有人率先倡仪,方能水到渠成。汉兴,以你如今在军中的威望,在主公心中的地位,由你出面恳请主公顺天应人,进位王爵,再合适不过。”
赵信一听,立刻瞪了诸葛亮一眼,没好气地低声道:“好你个孔明!绕了半天,是在这里等着我?让我去当这个出头鸟?你这厮,真是好算计!”
诸葛亮脸上露出一丝被戳破的尴笑,连忙解释道:“汉兴莫要误会!亮绝无算计之心!此事关乎大局,非等闲可比。唯有你出面,方能彰显军中一致拥戴,更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此乃众望所归,非亮一人之私意也。”
赵信心中冷哼,根本不信诸葛亮的说辞。这家伙心眼比蜂窝还多,说不定这就是他和刘备早就商量好的剧本,自己不过是被选中的那个“最佳领衔主演”罢了。他暗自吐槽:“果然,玩政治的心都脏!”
但转念一想,如今刘备坐拥荆益,兵精粮足,麾下关、张、赵、黄、马五虎上将齐聚,确实具备了称王的实力。曹操既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刘备称王也算是对等反击,于大局有利。称王就称王吧,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总不能让刘备一直顶着个“左将军”的名头跟魏王打交道。
“罢了。”
赵信无奈地摆摆手,“我知道了。”
正在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与甲胄碰撞的铿锵之声,刘备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满面春风地步入议事厅。他显然刚刚视察军营归来,脸上还带着与士卒同甘共苦的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主公!”
众文武连忙躬身行礼。
“诸位不必多礼。”
刘备笑着摆手,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赵信身上,显得格外亲切。
“汉兴,你也回来了!南疆之事,辛苦你了!快来,坐!”他热情地指着自己左手边的首位,那是仅次于他和诸葛亮的尊位。
然而,赵信并未依言就坐。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对着刘备郑重抱拳,声若洪钟,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厅:
“主公!今有国贼曹操,欺君罔上,僭越称王,汉室江山,危在旦夕!主公乃汉室宗亲,仁德布于天下,值此存亡之际,若不起而振之,更待何时?信,恳请主公,顺天应人,进位王爵,以聚天下忠义,讨伐国贼,光复汉室!”
他这番话,单刀直入,没有任何铺垫文饰,直接将最核心的问题抛了出来。下面一众文武听得先是一愣,心中不免嘀咕:“赵将军这也太直接了吧?好歹引经据典,说点‘天命所归’、‘众望所归’的场面话啊!真是没文化!”
不过吐槽归吐槽,在场的都是明白人,更是利益相关者。主公称王,他们自然也能水涨船高。于是,在诸葛亮一个眼神示意下,众人仿佛排练好了一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异口同声,声浪震天:
“曹贼篡逆,汉室倾危!臣等恳请主公,进位王爵,统领群伦,兴复汉室!”
“请主公称王!”
刘备显然没“料到”会出现这般场景,脸上立刻露出“惊慌”与“惶恐”之色,连连摆手,声音都带着“颤抖”:“不可!不可!备何德何能,安敢僭越王位?此等言论,诸位切莫再提!切莫再提!”
他一边说着,一边仿佛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竟在众人“热情”的簇拥和恳求下,显得有些“狼狈”地连连后退,最后几乎是“慌忙”地转身,快步向后堂“逃”去。
赵信站在原地,看着刘备那堪称影帝级别的表演,嘴角忍不住暗中抽搐了一下,心中疯狂吐槽:“论演戏,还是你刘玄德最强!我赵信甘拜下风!”
就这样,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推动下,在曹操称王两个月后,刘备于成都昭告天下,自立为汉中王!既表明继承高祖刘邦“汉中王”之正统,又宣示了以汉中为基、进取中原的决心。
成都城外,早已筑起三丈高台,旌旗蔽空,甲士如林。方圆十里,数万精锐大军肃然列阵,刀枪映日,杀气冲霄。文臣武将,皆着朝服礼服,按品阶爵位,依次排列于高台之下,气氛庄严肃穆。
赵信身着特制的玄色猛将铠,外罩锦袍,立于武将序列的最前方,身姿挺拔如松,气势沉凝如山。在他身后,依次是虬髯怒张、环眼圆瞪的张飞,白袍银甲、英姿飒爽的赵云,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黄忠,以及面容俊朗、带着几分羌人悍勇之气的马超。唯有关羽远在荆州镇守,未能亲临这封王盛典。
高台之上,刘备身着诸侯王冕服,虽略显陈旧,却洗涤得干干净净。他面容肃穆,在赞礼官的唱喏声中,面南背北,焚香祷告天地,祭奠汉室先祖,随后端坐于王座之上。
台下,以诸葛亮为首,文武百官,连同数万将士,如同潮水般跪伏在地,山呼海啸般的朝拜之声震天动地:
“臣等拜见大王!”
声浪滚滚,直冲云霄,宣告着一个新的政治势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接受完朝拜,便进入了激动人心的封赏环节。在刘备的示意下,诸葛亮手持一卷明黄绢帛,走到台前,声音清越,朗声宣读:
“奉王谕:加封关羽为前将军,总督荆州军政,领军十万,镇守东吴,卫我疆土!”
“奉王谕:加封张飞为右将军,领军十万,坐镇汉中北隘,谨防曹魏!”
“奉王谕:加封赵云为镇中将军,领军五万,总督中军,护卫王驾,拱卫成都!”
“奉王谕:加封黄忠为后将军,领军五万,镇守益州南境,安抚蛮夷,保境安民!”
“奉王谕:加封马超为左将军,领军五万,驻守西川要地,威慑羌胡,稳固后方!”
五虎上将,皆得显爵重兵,可谓荣宠至极。然而,站在首位的赵信,听着这一连串的封赏,眉头却不由自主地微微皱起。他心中快速盘算:关羽十万,张飞十万,赵云五万,黄忠五万,马超五万,这加起来便是三十五万大军!这还不算各地郡兵以及他自己麾下的常山营。以目前益州加上荆州部分的财力物力,要长期维持如此庞大的常备军,恐怕极为吃力,甚至可能掏空府库。所谓的“领军十万”、“领军五万”,恐怕更多是一种名义上的统辖权和战时的指挥权,或是包含了大量需要自行屯田养活的郡国兵,实际能随时调动的精锐野战部队,必然大打折扣。这其中有忽悠人的成分,也是为了震慑曹操和孙权而做的宣传。
就在赵信心中暗自思忖,评估着刘备集团真实军事实力时,高台之上的刘备与诸葛亮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随即,刘备亲自站起身,从身旁内侍手中接过一个雕刻着蟠龙纹饰、散发着淡淡幽香的金丝楠木长盒。
诸葛亮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甚至隐隐压过了之前的宣读:
“奉王谕——”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个小小的木盒之上。
“——赵信将军,听封!”
赵信收敛心神,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末将在!”
诸葛亮展开木盒中的另一卷更加精美的绢帛,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
“常山赵信,忠勇冠世,武略超群。自追随以来,屡建奇功:长坂救主,威震天下;宛城破敌,阵斩曹仁;南平蛮乱,安定疆土;此皆擎天保驾、匡扶社稷之不世功勋!今以上表天子,特册封赵信为——常山侯,食邑万户!”
“嗡——”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声!封侯!而且是食邑万户的县侯!这在刘备集团中,绝对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连关羽、张飞这等元从心腹,如今也仅是亭侯、乡侯!这份殊荣,可谓达到了人臣的顶峰!
然而,这还没完!
诸葛亮继续宣读,声音愈发高昂:“兼领汉中太守,总揽汉中一切军政要务,为我大军北伐之前哨,中原之门户!”
汉中太守!这是将北伐最重要的战略基地,交给了赵信!
紧接着,诸葛亮念出了最石破天惊的内容:“赐假节钺,加都督中外诸军事!凡我军中,无论荆州、益州、汉中,所有将领兵马,包括前、后、左、右、中五军将军,皆受常山侯节制调遣!遇紧急军情,可先斩后奏!”
“轰——!”
如果说之前的封侯和汉中太守还在众人理解范围之内,那么这“假节钺”和“都督中外诸军事”,简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
假节钺,代表着代表王权,拥有专杀之权!都督中外诸军事,意味着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节制五虎上将,更是将刘备麾下所有能征善战的将领,全部置于赵信一人之下!
这权力……太大了!大到了令人心惊胆战的地步!
所有人都知道赵信能征善战,功高盖世,封侯拜将是理所应当。但刘备给出的这份权柄,已经远远超出了寻常赏赐的范畴。这几乎是将整个集团的军事命脉,完全交托到了赵信手中!难道汉中王就不怕……不怕造就出第二个权倾朝野、尾大不掉的董卓吗?!
一时间,全场死寂。无数道目光,惊骇、难以置信、复杂难明,齐刷刷地投射到那个依旧单膝跪地、背影如山的身影之上。空气仿佛凝固,唯有风中猎猎作响的旗帜,见证着这历史性的一刻。赵信自己,在听到最后几句时,也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惊与不解,望向高台之上那面带温和笑容,眼神却深邃如海的刘备。
喜欢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