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后的死寂,比蚀骨种的嘶吼更令人窒息。
空气中弥漫着蛋白质烧焦的恶臭和强酸腐蚀金属的刺鼻气味,混合着辐射尘固有的 metallic tang(金属腥味)。黄凌单膝跪地,粗重地喘息着,耳中仍嗡鸣不止。他的右手臂膀上,作战服被腐蚀开一个口子,下面的皮肤红肿一片,火辣辣地疼。多亏了杨萤反应迅速,用碱性中和剂及时处理,才避免了更严重的伤害。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战场。那团刚刚还狰狞咆哮的变异生物此刻已化为一滩冒着气泡、迅速凝固的焦黑色粘稠物,其间镶嵌着几颗未被完全破坏的、黯淡无光的细小晶核。两个拾荒者同伴正在小心地收集它们,动作谨慎,脸上没有丝毫喜悦,只有劫后余生的疲惫和警惕。
杨萤蹲在一旁,正快速检查着她的装备箱。她的便携式屏障发生器边缘有些许熔蚀的痕迹,让她眉头紧锁。“能量输出不稳定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懊恼,“刚才超载中和酸液,对回路造成了负荷。需要时间校准,或者找到备用零件。”
老金走过来,厚重的防护靴踩在焦土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他看了眼黄凌的伤势,又看了看杨萤的装备,最后目光投向远处那片更加扭曲、被浓密辐射尘笼罩的区域。“还能走吗?”他的声音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里不能久留。血腥味和能量波动可能会引来别的‘邻居’。”
黄凌咬咬牙,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疼痛的手臂。“没问题。”他深吸一口气,那股混合的怪味呛得他喉咙发痒,但胸口中那枚父母留下的芯片,似乎传来一丝极其微弱、却持续不断的温热的悸动,指向老金望去的方向。
杨萤合上装备箱,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校准需要静态环境,边走边试吧。屏障强度可能会暂时减弱百分之十五左右。”她的语气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仿佛刚才的险情只是一次需要记录的数据异常。
小队再次沉默地启程,比之前更加警惕,也更加压抑。黄凌走在队伍中段,努力集中精神,延伸着他那模糊的感知。世界在他的“感知”中变得光怪陆离——脚下是地脉能量如暗红色涓流般缓慢流淌的脉络,远处是代表辐射尘的灰绿色浓雾,身边队友则是散发着微弱生命光晕和装备能量波动的个体。偶尔,远处会闪过一两个代表深渊生物的危险猩红斑点,但都距离尚远,小队得以小心翼翼地避开。
这种感知耗费心神,头痛开始隐隐作祟,但黄凌不敢松懈。父母芯片传来的微弱指引和自身的感知,共同勾勒出一个模糊的方向。
大约艰难行进了两小时后,地势开始发生变化。破碎的混凝土和扭曲的钢筋结构逐渐增多,预示着他们正在接近旧时代的某个遗迹。辐射尘的浓度也奇异般地开始降低,能见度稍稍改善。
“看前面。”队伍前方的侦察员打了个手势。
众人伏低身体,循声望去。只见一片相对开阔的洼地中,矗立着几栋半坍塌的建筑。它们的外墙覆盖着厚厚的黑色辐射沉积物,但结构主体似乎还算完整,尤其是中间一栋低矮的、有着明显加固痕迹的方形建筑,其顶部甚至还有一个破损不堪的半球形装置,像是某种信号接收器或观测站。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筑群入口处斜插在地的一块锈蚀严重的金属牌匾,上面的字迹大多模糊,但还能勉强辨认出几个残缺的大字:“……第柒区……资……馆”。 (“……第柒区……资……馆”)
“档案馆?”一个拾荒者低声惊呼,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这种地方居然还有这种东西没被完全摧毁?”
老金的眼神锐利起来。“第七区……和我们得到的线索吻合。小心,这种地方往往有想不到的危险。”
黄凌心中的悸动变得更明显了。芯片微热,仿佛在共鸣。“在里面,”他低声对杨萤和老金说,“我感觉……里面有东西。”
杨萤已经拿出了辐射读数器:“外围辐射指数反而比周边低,奇怪。那栋主建筑似乎有残留的屏蔽场效应。或许这就是它能留存下来的原因。”
谨慎地靠近。入口处的金属大门早已锈死,但侧面有一个被暴力破开的大洞,边缘扭曲,像是被什么巨大的力量撕扯过。洞内一片漆黑,散发着陈腐的空气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机油味。
小队结成防御阵型,鱼贯而入。战术手电的光柱划破黑暗,照亮了内部的景象。
这里与其说是档案馆,更像是一个灾难现场。高大的档案柜东倒西歪,大量纸质文件散落一地,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一些存储介质(光盘、磁带)的残骸零星散落,大多已损坏。墙壁上有巨大的爪痕和能量武器灼烧的印记,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激烈冲突。
“分头查看,保持警惕,注意脚下和头顶。”老金下令。
队员们分散开来,小心地翻动着废墟。大多数文件一碰就碎,或者字迹早已被辐射漂白模糊。希望似乎渺茫。
黄凌沿着墙壁慢慢移动,他的感知在这里似乎受到了一种奇怪的干扰,像是低沉的背景噪音,却又夹杂着某种规律的脉冲。他遵循着芯片的指引和自身的感应,走向大厅最深处的一个倒塌了一半的隔间。
杨萤则对墙壁上残留的线路和那个破损的半球形装置更感兴趣。她尝试接入能量检测仪,发现一些线路里居然还有极其微弱的电流残留。“不可思议,这么久远了……难道是地脉能量的某种自发效应?”
就在这时,黄凌在隔间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半埋在瓦砾下的、异常坚固的金属柜子。它不同于其他档案柜,表面是某种耐腐蚀合金,虽然布满划痕,但整体完好。柜门紧闭,上面有一个模糊的标识,隐约能看出是一个盾牌形状,内部有一道闪电划过地核的图案。
“杨萤,老金,过来看一下!”黄凌喊道。
众人围拢过来。杨萤检查着柜门:“物理锁加上电子锁。电子锁完全失效了,但物理锁结构很复杂。”她尝试用工具撬动,纹丝不动。
“让开点。”一个身材高大的拾荒者举起破拆斧。
“别!”杨萤阻止他,“强行破坏可能会触发最后的自毁机制,或者损坏里面的东西。这种规格的柜子,保护的肯定不是普通文件。”
她仔细检查着锁孔和周围面板,轻轻刮去表面的污垢。“有接口……很古老的制式,但不是完全没办法。”她转身从自己的万能工具包里取出一些细小的探针和一个巴掌大的、由晶核驱动的解码器——这是她根据旧世界技术自行改装的宝贝。
将探针小心接入接口,解码器上的微型屏幕亮起,数据流开始飞快滚动。杨萤全神贯注,手指快速在侧面的微型键盘上操作着,时不时用万用表测试着线路电压。
“怎么样?”黄凌忍不住问,他能感觉到柜子里有东西在强烈地呼应着胸口的芯片,一种低沉的、规律的脉冲感越发清晰。
“很麻烦……加密层级很高,而且电力几乎耗尽……我在尝试绕过主要验证,给它一个外部脉冲激活最低限度的响应……”杨萤语速很快,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需要极其精确的电流……就是现在!”
她猛地将一块小的备用晶核按在解码器的一个外接端口上。微弱的能量流入,解码器屏幕上的数据流瞬间变得狂乱,然后猛地定格在一行不断闪烁的红色错误代码上。
然而,就在这一刻,柜子内部传来“咔哒”一声轻响。
不是锁打开的声音,而是某种机制启动的声音。
紧接着,柜子侧面,一块不起眼的金属面板突然弹开,露出了一个隐藏的、更为古老的物理接口——多针并口,旁边还刻着一行小字:“紧急数据物理导出端 (Emergency data dump port)”。
同时,柜体上方,一个原本以为是装饰的红色小灯,微弱地、顽强地闪烁了起来,像一颗挣扎的心跳。
呼吸屏住了。
杨萤看着那个接口,又看了看自己工具包里各种转换头,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也许不需要打开它了。如果里面有数据存储体,而且还有残存电量支持导出端激活……”她看向黄凌和老金,“我们可以尝试直接读取它‘吐’出来的东西。”
希望重新燃起,尽管方式出乎意料。这个沉默的档案馆,似乎终于愿意透露一丝过去的秘密。而柜子里那闪烁的红灯,仿佛在无声地催促着他们,抓紧这最后稍纵即逝的机会。
喜欢末日烬土回响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末日烬土回响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