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并没有因为崇祯的失态发火,只是平静的看着崇祯,那眼神,像是看着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
“朱兄,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乎祖制?我实话告诉你!满清已经许以吴三桂世袭罔替的王爵承诺,你觉得,你现在有还有什么筹码,能让他为你卖命?”
“现在关外,十三万鞑子大军和吴三桂对峙,若是吴三桂此时降清,加上五万关宁铁骑,十八万大军入关南下,你这紫禁城,怕是要变成异族的马场了!”
“李大人那边传来消息,应天府那边,已在商讨另立新君,这个时候稳不住吴三桂,你自己想想想后果!”
他顿了顿,语气有所缓和。
“这王爵,今日能封,待他日平定天下,亦能收回,主动权,依然在你手中!”
“现在,我们没有选择!”
陈墨的话,如同一盆又一盆冷水,浇在崇祯头上。
“鞑子能给的,我们必须也能给,而且要给的更多!只有这样,才能稳住鞑子,争取稳住南方局势的时间!”
崇祯身体晃了晃,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陈墨说的,全都是事实,他这个皇帝,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若是连个饼都画不出来,那就只能再去煤山一趟了!
“承恩……研磨……”
当崇祯颤抖着手,在圣旨上盖下玉玺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祖上的规矩,还有他身为帝王的最后一丝尊严。
“朱兄,谢了!待我稳住吴三桂,便着手稳固南方!”
陈墨收起圣旨,便要转身离去。
崇祯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叫住了他,称呼也从陈墨,变成了陈爱卿。
“陈爱卿,请留步!”
“朕……还有一桩要事,想要与你商议……”
崇祯眼神闪躲,似乎那件事,有些难以启齿。
陈墨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他一眼,摆了摆手。
“我最多还能再稳住吴三桂六天,时间紧迫,我必须马上出发,其他事,我们回头再议!”
他没时间理会崇祯的那些小心思,华夏的命运,远比一个小小的皇帝更加重要。
离开御书房,陈墨直奔东直门,三支队伍,早已提前做好准备。
一支由二百玄甲兵伪装成商队,由两名指挥官率领,他们押送着满车的金银,走的是去往山海关的官道。
李自成撤走后,陈墨已经快速占领权利真空的通州,清扫了官道上的大顺残军,目前这条路相对安全。
第二支队伍,是规模最大的粮草运输队伍,由两支攻坚营加上一千后勤兵护送。
三万石粮食,装在数百辆大车上,形成一条长长的队伍,朝着山海关缓缓移动。
这些,都是陈墨为解吴三桂燃眉之急的筹码。
而第三支队伍,则是陈墨亲自率领的一百骑兵和一百夜不收。
他们护送着陈圆圆以最快的速度行军,走的是隐蔽的小路,以求避开可能存在的清军和大顺残兵的关卡,用最快的速度到达山海关,保证陈圆圆的安全。
趁着队伍休息整顿的空档,陈墨走到陈圆圆马车旁。
“陈姑娘,此番路途遥远,辛苦你了。”
“无碍的,若是能见到老爷,圆圆定劝他以汉家天下为重,不负将军护我之恩。”
陈圆圆短短一句话,既对陈墨表示了感谢,又暗示了自己的价值。
陈墨没有多说,只是深深看了一眼陈圆圆,现在的她,早已不再是一个祸水的红颜。
三路人马,在夜色中分头行动,目标直指山海关。
这天下的局势,陈墨已经尽力扭转。
现在就看吴三桂如何选择!
山海关,吴三桂立于城墙之上,望向远方。
他已经整整十日没睡一个好觉。
陈墨那封信上的“再稳十日”,在他心中反复琢磨,不知他到底是威胁,还是拖延。
今日,正是第十日!
就在他焦躁不安之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吴三桂眯起眼睛,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一支精悍的骑兵队伍,带着肃杀之气快速靠近,为首的年轻人,正是陈墨!
到达城墙之下,陈墨勒住缰绳,身后的骑兵队伍瞬间止步,动作整齐到令人窒息。
吴三桂瞳孔骤缩,这些骑兵装备统一,其素质远超关宁铁骑,虽然只有寥寥百人,却恍惚间给他一种不可战胜的错觉。
他的目光落在为首之人身上,那青年的身形和气质,让他由衷的发出感叹。
果然年轻,果然气宇不凡!
陈墨抬头看向城墙上的吴三桂,下马走到马车前,将陈圆圆引了下来。
“陈姑娘,山海关,到了!”
陈圆圆缓缓下车,刚刚站稳,就看到城墙上的吴三桂,泪水瞬间充满眼眶。
“老爷!”
吴三桂满脸不可思议,陈墨居然将手中的人质给他送来了?
“在下陈墨,求见平西侯!”
吴三桂听到来者自报家门,快速整理情绪,亲自走下城墙。
“快!开城门,迎接陈将军!”
……
山海关总兵府!
接待陈墨的规格,已经三方人马里,最高的了。
洪承畴带的仅仅是一个承诺,周通带来的是威胁,只有陈墨,不但带回家人,还敢以区区百骑直面他五万关宁铁骑,这份底气,不得不让他重视。
感谢的客套话,二人已经说完,下面就是重头戏。
吴三桂目光锐利,紧紧盯着陈墨那张年轻到不可思议的脸。
“不知陈将军远道而来,有何指教?!”
陈墨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陈某此次前来,自然是来给平辽王送礼的!”
吴三桂刚要张嘴说话,声音又被生生憋回。
“陈将军何出此言?我并没有答应满清的条件!”
陈墨笑了笑,直接从怀里掏出圣旨,还有吴襄写的信。
看到陈墨手中的圣旨,和那封写着平西侯吾儿三桂亲启的信封,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一紧,却没急着拿信。
他缓缓起身,却没像臣子那般跪地免冠,只是微微躬身,双手从陈墨手中接过圣旨。
“臣,吴三桂,接陛下圣旨!”
吴三桂展开圣旨,目光停在“特封平辽王”五个字上。
竟真是封自己为平辽王的圣旨!?
大明开国至今,从未有过异姓王,这陈墨竟能劝说崇祯破此祖制?
喜欢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