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三层小楼,里面挂满了地图,摆满了沙盘。
赵子龙亲自挑选了二十余名最优秀的军官,组成了兴国军的,边学边干。
参谋本部的重要性,不亚于前线部队,
赵子龙在第一次会议上说道:从今往后,所有作战计划都要经过参谋本部的推演。
他指着墙上巨大的地图: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情报网,要绘制精确的地形图,要研究敌人的作战习惯。
孙传庭若有所思,边思考边回答:主公这是要把打仗变成一门学问啊。
没错!
赵子龙非常兴奋地说道:“参谋本部就相当于是军队的“大脑”和“神经中枢”,是最高军事指挥机关的核心组成。”
“它是在最高军事指挥官的领导下,负责军队的作战筹划、指挥协调和建设管理,确保军队能够高效地执行战略任务。”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着重地说道:打仗不能光靠蛮力,更要靠这里!
为了培养参谋人才,赵子龙甚至亲自给这些人授课。
你们都读过《孙子兵法》,但光读可没用。
他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要活学活用。比如这个声东击西,具体究竟要怎么操作?
他详细讲解了如何佯动,如何欺骗,如何把握战机。
还拿出历史上的具体战争案例来讲,讲得深入浅出、活灵活现。
听得参谋们也是听得如痴如醉,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成长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校学员们开始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分化开始。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个落第的李秀才。
这个落第书生文采不行,武艺也是平平,但在谋略课上总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让人眼前一亮。
有一次推演,他居然用疑兵之计,了数倍于己的敌军。
好小子!
对于他的计谋,赵子龙也是拍案叫绝:你这脑袋瓜子,就是灵活,天生就是当参谋的料!
而像另一个家伙王铁柱,则是另一个极端。
这个粗豪的汉子在文化课上总是打瞌睡,但一到实战演练就生龙活虎。
他自创的三段击战术,竟然与后世的普遍作法很是类似。
为了避免火枪队中间的断档问题,才发现了这种射击术,没想到被他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想出同样的办法来了。
还有女学员周玉兰。
作为少数几个女学员之一,她不仅跟上了所有的训练,还在后勤管理上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主公,
她在一次作业中提出:我认为应该在每个连队配备一名医务兵,及时救治,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伤亡率。
这个建议很快被采纳,孙郎中于是开始培训战地医护兵,这也是后世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个月后,第一期学员即将毕业。
赵子龙决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毕业演习,检验一下实际效果。
学员分为红蓝两军,各带一半人马。
赵子龙宣布规则:以夺取对方军旗为胜。可以使用所有学过的战术,但不能用真兵器。
演习在大泽山密林中展开,持续了整整三天。
学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埋伏、突袭、诈降、火攻,各种战术轮番上演。
最精彩的是最后一场对决。
李秀才率领的蓝军被在山谷中,眼看就要落败。
这时,周玉兰带着一支小分队,居然从悬崖上索降,奇袭了红军的指挥部。
漂亮!
观战的赵子龙忍不住喝彩。
演习结束后,赵子龙亲自为优秀学员授衔。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兴国军的军官了。
他望着台下意气风发的学员们训话:记住你们今天学到的,但更要在以后的战斗中不断地学习,同时更要记住作为军人最根本的准则:所有的兵法谋略,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保卫基地!
保卫基地!
学员们齐声振臂高呼。
夕阳西下,赵子龙站在军校的最高处,望着校场上刻苦训练、英姿飒爽的学员们。
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将来都会成为兴国军的骨干。
有了他们,兴国军才能真正地发展壮大。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整个兴国军基地却笼罩在一种异样的气氛中。
科技部大院外围满了人,连赵子龙都亲自到场,所有人都伸长脖子往院里张望。
老宋啊,你这神神秘秘的,到底成了没有?
赵子龙搓着手,活像个等待糖果的孩子。
宋应星兴奋地搓着手,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得意:主公稍安勿躁,马上就好。
只见院子中央摆着几个奇特的炉子,工人们正把石灰石和黏土按特定比例送进炉中煅烧。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糊味,几个小学徒被熏得直咳嗽。
这玩意儿真能变成石头?
刘七小声嘀咕,我看着这跟烧窑没啥区别啊。
你懂什么!
旁边的林婉儿白了他一眼:“少见多怪,宋部长说能成,就一定能成。
就在这时,炉子突然发出的一声闷响,把众人都吓了一跳。
成了!成了!
宋应星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急忙奔上前查看。
工人们赶紧打开炉门,用特制的铁钩取出烧好的熟料。
接下来,这些灰扑扑的块状物被送进研磨机,很快就被磨成了细腻的粉末。
主公请看:
宋应星献宝似地捧着一把粉末:这就是您所说的水泥!
赵子龙接过一些,在手里捻了捻,有些拿不准它的效果,问道:就这么点灰,真能盖房子?你们试过效果了吗?
您就瞧好吧!
宋应星亲自示范,将水泥和沙子、石子按比例混合,加水搅拌,然后砌成一堵墙。
说来也怪,不一会,那堆糊状物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凝固。
不过半个时辰,就变成了一块坚硬的。
我的老天爷!还真变成了石头!
刘七惊叫一声,然后不死心地抡起锤子,狠狠地砸了一下,震得手臂发麻,但是水泥被只被砸掉一角:还真是的,比青石还要硬!
赵子龙也是看得眼睛发亮,立即让人拉来火炮:给我使劲轰!
轰了几炮,水泥块也只是破损,效果比原来的青砖效果好,和大青石差不多。
妙啊!
赵子龙不禁仰天大笑:老宋,你立大功了!
“为了加固建筑的强度,像我上次说的,里面再穿插进钢材或者是铁条,强度还能够提升几个级别……”
赵子龙又提醒道。
接下来的场面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工人们用水泥砌墙,速度比以往快了数倍不止。
更神奇的是,这水泥在水里也能凝固,用来修建码头可是再合适不过。
主公,
石老汉兴奋地规划着:有了水泥,咱们的防御工事至少能提前三个月完工!还能修水库、建码头…...
赵子龙已经乐得合不拢嘴:建!都建!从今天起,水泥工坊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开工,水泥是多多益善!
消息传开,整个基地都沸腾了。
工匠们围着水泥砌成的样品啧啧称奇,将领们已经开始规划新的防御体系。
只有宋应星还保持着清醒:主公,这水泥虽好,但成本不低,比糯米石灰浆的成本还要高,可?得省着用。
省什么省!
赵子龙大手一挥,毫不在意地道:该用就用!有了这宝贝,以后咱们的基地就是铜墙铁壁!
当晚,赵子龙亲自为科技部摆酒庆功。
宋应星被灌得酩酊大醉,却还抱着水泥样品不撒手,嘴里嘟囔着:主公…...这还不够好…...我还要改进…...
赵子龙望着满天星斗,心中豪情万丈。
有了水泥,有了军校,有了越来越壮大的兴国军,这乱世,终究会随着自己变个样子。
喜欢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