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号的晨光还没完全驱散晨雾,林舟就已经站在自家小院里洗漱了。
水龙头流出的凉水带着夏日清晨的凉意,他用毛巾擦了把脸,脑子却在飞速盘算。
距离科技创新大赛省级赛答辩只剩两天,方案里的技术细节还不够扎实,尤其是“终端机与数据库的通信逻辑”和“低成本硬件选型”这两个关键点,必须找专业资料补一补,否则答辩时被评委问住,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妈,我去图书馆查资料,中午回来吃饭。”林舟抓起桌上的笔记本和诺基亚手机,顺手揣了两个母亲刚蒸好的白面馒头,匆匆往巷口的自行车棚跑。
他家的自行车还是林建国年轻时骑的二八大杠,车把上缠着胶布,链条偶尔会发出“吱呀”的响声,但骑起来还算稳当。
从老胡同到市图书馆,要穿过三条热闹的街道。
早点摊的炊烟裹着油条的香气飘过来,骑自行车上班的人按着车铃穿梭在人群中,路边的音像店正放着周杰伦的《稻香》——2008年的夏天,一切都带着鲜活的烟火气。
林舟骑着车,看着路边熟悉的景象,心里却没工夫感慨,满脑子都是“单片机型号”“数据同步协议”这些专业名词。
市图书馆坐落在老城区的中心,是一栋三层红砖楼,墙面上爬着半墙爬山虎,门口的石台阶被岁月磨得光滑发亮。
林舟到的时候刚过七点半,图书馆刚开馆,晨练的老人们正围着门口的石桌打太极,见他推着自行车过来,练太极的张大爷笑着打招呼:“小林,又来查书啊?高考完也不歇会儿?”
“张大爷早,我准备个比赛,得补点知识。”林舟笑着应下,把自行车停在门口的车棚里,刷了高中时办的读者证走进馆内。图书馆的中央空调还没开,空气里带着旧书特有的油墨味,一楼社科区只有几个戴老花镜的老人在看报纸,他径直上了二楼的自然科学区。
计算机类书架在二楼西南角,书架上的书大多是2005到2008年出版的,书脊上的标签有些已经泛黄。
林舟在书架前来回翻找,手指划过一本本厚重的教材,最终抽出三本——《c语言入门经典(2007版)》《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这三本书正好对应他方案里的三个技术难点:c语言是编程基础,数据库关系到数据存储,单片机则直接影响终端机的硬件选型,必须把核心知识点吃透。
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书页上,把“数据结构”“函数调用”这些黑体字照得格外清晰。
林舟咬了口馒头,刚翻开《c语言入门经典》的第一章,突然想起系统的每日签到功能,赶紧在心里默念:“系统,签到。”
【叮!检测到宿主在“知识储备地(江城市图书馆)”签到,恭喜获得奖励:《编程常见问题解答手册(精简版)》(已存入系统空间,宿主可随时查看)。】
林舟的眼睛瞬间亮了,立刻在系统空间里点开这本手册。手册的界面简洁明了,按“数据同步”“硬件选型”“成本控制”“故障排查”分成了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下都有具体的问题和解答。
比如“如何解决多终端机同时上传数据导致的拥堵”,手册里写着“采用分时上传机制,按终端机编号分配上传时间段,间隔1-2分钟”;“低成本单片机推荐”里明确提到“Stc89c52单片机,市场价35-40元\/片,稳定性高,适合校园场景”——这些内容正好补上他方案里的漏洞,比自己瞎琢磨高效多了。
林舟赶紧拿出笔记本,把手册里的关键信息抄下来:在“硬件选型”下面写下“Stc89c52单片机,成本35元\/片”,在“数据同步”旁边标注“分时上传,编号1-10号终端7:00-7:10上传,11-20号7:10-7:20上传”。
他的字不算好看,但写得格外认真,连手册里提到的“终端机电源采用5V直流供电,避免交流电干扰”都一字不差地记了下来。
抄完手册里的重点,林舟开始啃那三本教材。
《c语言入门经典》里的“循环语句”“数组应用”他看得很仔细,遇到不懂的语法,就翻到书后的例题对照。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重点看“本地数据库搭建步骤”,尤其是“mySqL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2008年云存储还没普及,提本地数据库更符合现实,也能让评委觉得方案可行性高。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里的“终端机电路连接图”他看了不下五遍,还在笔记本上画了简化版的示意图,标清楚“电源接口”“数据接口”“刷卡模块接口”的位置,确保答辩时能说清硬件连接逻辑。
上午十点多,图书馆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隔壁桌的学生在小声讨论数学题,管理员李老师推着书车整理书架。
林舟遇到“数据冗余”这个不懂的术语,犹豫了一下,还是起身去找李老师请教。
李老师是退休的计算机教师,头发已经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听林舟问起“数据冗余”,笑着从书车上抽出一本《数据库原理》,翻到对应的章节:“数据冗余简单说就是‘多存一份备份’,你做校园系统,学生考勤数据很重要,要是只存在一个地方,电脑坏了就全没了,多存几份,就算一个丢了,另一个还能用。”
林舟恍然大悟,赶紧回到座位上,在笔记本上补充:“数据库设置主备两份,主库存实时数据,备库每天凌晨自动备份,避免数据丢失。”
凭着“过目不忘”的技能,他看教材的效率极高,一页内容扫一遍就能记住重点,原本以为要花一下午才能看完的章节,不到两个小时就吃透了。
中午他没回家,在图书馆门口的小卖部买了瓶矿泉水和一个面包,坐在台阶上匆匆吃完,又立刻回到座位上。
下午的重点是整理“答辩可能被问到的问题”,他结合方案内容和学到的知识,列了整整15个问题:“终端机成本为什么能控制在200元以内?”“数据同步延迟怎么解决?”“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学校怎么维护系统?”
每个问题后面都写了详细的答案,比如“维护问题”,他写的是“制作简易维护手册,把‘屏幕不亮’‘刷卡没反应’等常见故障的解决步骤写成图文版,后勤人员看手册就能操作,同时留本人联系方式,提供远程指导”。
傍晚六点,图书馆的闭馆铃声响起,林舟才收拾好笔记本和书,向李老师道谢后离开。
夕阳把红砖楼染成了暖橙色,爬山虎的影子落在台阶上,晚风带着槐花香吹过来,吹散了一天的疲惫。
他抱着笔记本,骑着二八大杠往家走,心里格外踏实——答辩需要的理论支撑、技术细节、应对方案全齐了,再也不用怕被评委问倒。
路过菜市场时,他还特意买了一把母亲爱吃的青菜,想着晚上跟父母说说今天的收获。
喜欢重生在2008签到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在2008签到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