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浮海记

春景至若

首页 >> 考古浮海记 >> 考古浮海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鲛行天下开局成为首座,签到极道帝兵!傲婿医仙皇道你笑时风很甜混灵武帝凡人修仙,从获得大帝记忆开始仙武神尊张若尘万古神帝张若尘万古神帝免费阅读
考古浮海记 春景至若 - 考古浮海记全文阅读 - 考古浮海记txt下载 - 考古浮海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24章 南洲异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南海的晨雾刚散,程远就趴在“探海号”的船舷上,望着水下三十米处的珊瑚洲。阳光穿透海水,将成片的鹿角珊瑚照得像燃烧的火焰,而在珊瑚丛深处,一截青灰色的船桅正斜斜插在礁盘上,木质纹理在海浪中若隐若现。

“声呐显示这是个倒珊瑚洲,和《南州异物志》说的‘涨海中,倒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完全对得上。”张瑜调出三维扫描图,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沉船轮廓,“船型是南朝的,残长约十五米,看吃水线应该是货船。”

郑海峰正调试深潜器的机械臂,闻言回头笑:“万震在书里写外国人用卢头木叶做四帆,咱们说不定能亲眼见见。”他拍了拍舱壁,“昨天捞上来的船板残片,上面有明显的帆绳勒痕,角度正好符合‘邪张相取风气’的记载。”

林珊蹲在甲板的样品箱前,正给一块珊瑚标本编号。她戴着手套的指尖捏着枚半透明的红珊瑚,阳光透过珊瑚的纹路,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你们看这珊瑚虫的生长轨迹,”她指着标本边缘的螺旋纹,“顺时针旋转,说明这里的洋流方向和万震描述的‘循海大湾中,正西北入’完全一致。”

深潜器缓缓下潜时,程远盯着观察窗。珊瑚洲像一片倒置的森林,盘石在底部形成天然的平台,而沉船就斜倚在平台边缘,船身已被珊瑚虫覆盖了大半,只剩尾舵还露在外面,木质表面隐约能看见“永嘉三年”的刻字。

“尾舵角度是37度!”张瑜突然喊道,调出《南州异物志》的电子版对照,“万震说的‘邪张’技术,原来就是通过调节尾舵配合斜帆。你看这舵轴的磨损痕迹,明显是频繁调整过的。”

机械臂小心翼翼地拨开珊瑚,一堆青瓷罐从船舱残骸中滚了出来。罐身上的莲纹还很清晰,底部却刻着奇怪的符号——既不是汉字,也不是梵文。林新宇立刻拍照比对:“和文身国遗址的计数符号类似,但更复杂!像是把南朝的‘卍’字和本地图腾结合了。”

最惊人的发现藏在船底的暗舱里。一卷用卢头木叶包裹的海图,叶片虽已半碳化,上面的朱砂航线却依然鲜艳。海图上没有比例,却用图画标出了沿途的岛礁:有的画成鹿角形,有的画成海龟状,在“天竺江口”的位置,还画着一座带佛塔的城池。

“这就是裴秀说的‘制图六体’雏形吧?”程远指着海图上标注的“月余日到”字样,“有方位,有航期,还有陆标。虽然没比例尺,却比文字记载直观多了。”

返程时,深潜器的灯光扫过珊瑚洲的盘石,程远忽然看见石面上有凿刻的痕迹。放大图像后,竟是一幅简略的星图——北斗七星的位置被刻意加粗,旁边还刻着“昼揆日,夜考星”六个小字。

“法显在《佛国记》里写的导航方法!”林珊的声音带着激动,“原来不只是文献记载,真的有实物佐证。”她望着程远,睫毛上还沾着甲板上的海水,“你说,绘制这星图的水手,会不会也曾在某个夜晚,和我们看着同样的北斗?”

程远没说话,只是轻轻碰了碰观察窗上倒映出的她的影子。海面上的晚霞正浓,像极了水下那片燃烧的珊瑚洲,而他口袋里,正揣着一枚从沉船中找到的铜铃,铃身上“慧深”二字的刻痕,与大汉国锚链上的笔迹如出一辙。

连续三天的东南长风,把“探海号”吹到了西沙群岛的永乐环礁。林新宇站在桅杆顶端的了望台,突然大喊:“发现木质残骸!在北边礁盘!”

程远举起望远镜,只见一片白沙洲上,几根黑色的木杆正半埋在沙里,顶端还缠着枯黄的纤维。“是卢头木!”他立刻想起《南州异物志》的描述,“万震说这种木叶‘叶如牖形,长丈余,织以为帆’。”

小艇靠岸时,张瑜已经蹲在木杆旁,用毛刷清理表面的海沙。木杆上的纤维经纬分明,虽然大部分已经腐朽,但仍能看出编织的纹路:“是四幅拼起来的,和文献说的‘随舟大小或作四帆,前后沓载之’完全一致。”她扯下一小段纤维对着阳光看,“里面有胶质,应该是用树汁浸泡过,难怪能抗海水腐蚀。”

郑海峰在沙洲深处发现了一座石屋遗址,墙体是用珊瑚石垒成的,屋顶却铺着卢头木的叶片,叶片间用藤条捆扎,形成倾斜的角度。“这是了望台!”他踩着石块爬上屋顶,指着东南方向,“从这里看过去,正好能观测信风。你看屋顶的朝向,和万震说的‘六月则有东南长风’完全对应。”

石屋中央的石台上,摆着个奇怪的器物——铜制的底座上立着根木杆,杆顶嵌着块月牙形的玉片。程远擦去铜座上的沙土,“黄雀长风”四个字露了出来。“是测风仪!”林珊突然想起周处的《风土记》,“黄雀迁徙时的风向,就是东南信风的信号。这玉片应该是用来观测太阳方位的,配合‘昼揆日而行’的导航法。”

傍晚清理石屋时,程远的手铲碰到了硬物。挖开沙层,竟是一艘完整的独木舟,船头雕刻着黄雀的图案,船尾的帆杆上还缠着半幅卢头帆。最让他心跳加速的是,舟内的陶罐里,一卷竹简正被海水浸泡着,上面的字迹依稀可辨:“永嘉四年,自广州发,张四帆,循涨海,经珊瑚洲……”

“是航海日志!”林新宇立刻用保鲜膜覆盖竹简,“永嘉四年是310年,正好在西晋,比法显航海早一百年!”他小心翼翼地抽出最上面的一片,“上面写着‘风后者激而相射’,原来万震说的风力反射是真的——前帆和后帆错开角度,能让风力叠加。”

入夜后,沙洲上燃起篝火。郑海峰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四帆的示意图,程远则对照着竹简记录,在笔记本上复原航线。张瑜突然指着夜空:“看北极星的角度!比在荆州看到的低了三度,和慧深星图上的标注一致。”

林珊抱着膝盖坐在火堆旁,手里攥着那枚从石屋找到的玉片。火光映在她脸上,她忽然轻声说:“万震写《南州异物志》时,会不会也像我们这样,听着海浪声记录见闻?”

程远凑近她,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海盐味:“说不定他也见过同样的星空。”他捡起块珊瑚石,在沙地上画了艘带四帆的船,“你看,这卢头帆的斜角,和你昨天在沉船尾舵上测的37度完全一样。”

就在这时,林新宇突然举着夜视仪跑过来,声音发颤:“西北方向有灯光!不是渔船的信号,像是……盗墓者的探照灯!”

探照灯的光柱突然扫过沙洲时,程远正把竹简装进防水箱。郑海峰一把将他按在石屋后面:“是‘海耗子’那帮人!上次在文身国遗址跟我们抢过文物!”

张瑜迅速关掉营地的灯,摸出卫星电话准备报警,却发现信号被干扰了。“他们有信号屏蔽器。”她咬着牙骂了句,转头对林珊说,“把重要标本转移到小艇上,我和老郑拖住他们。”

程远拽着林珊往海边跑,沙滩在脚下发出咯吱声。卢头木的帆影在月光下像鬼影,他忽然想起《南州异物志》里“行不避迅风激波”的话,猛地拉住林珊:“往珊瑚礁那边跑!他们的摩托艇进不去!”

礁石区的海水没到膝盖,珊瑚枝杈划破了裤腿。林珊怀里抱着那卷卢头帆,呼吸急促:“竹简和星图安全吗?”程远回头看,郑海峰正用对讲机假装喊话:“总部吗?我们在礁盘发现沉船,请求支援……”

探照灯越来越近,程远突然把林珊推进一块巨大的珊瑚石后:“你在这别动,我去引开他们。”他刚跑出两步,就被林珊抓住手腕——她的手心全是汗,却握得很紧。

“一起走。”她看着他的眼睛,月光在她瞳孔里跳动,“万震说‘邪张相取风气’,两个人才能调好四帆,不是吗?”

他们在礁盘间穿梭,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掩盖了脚步声。程远突然想起石屋里的测风仪,拉着林珊绕了个圈:“往了望台跑!那里有信号死角。”

当他们爬上石屋屋顶时,正看见三个黑影举着手电在沙滩上搜索。为首的刀疤脸程远认得,是“海耗子”的头目。“把那卷帆找出来!听说值老钱了!”刀疤脸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

林珊突然扯了扯程远的衣袖,指着屋顶的卢头木:“万震说这木叶能‘随意增减’,我们试试?”她迅速解开捆扎叶片的藤条,程远立刻会意,两人合力掀起半片屋顶,枯黄的卢头叶在夜风中哗啦作响,像一面巨大的旗帜。

“在那边!”刀疤脸果然被吸引过来。程远拉着林珊从石屋背面滑下去,沿着礁石间的水道往小艇跑。海水突然涨潮,浪头拍在身上,程远下意识地把林珊护在怀里,却听见她喊:“看!北斗星偏了!”

他抬头的瞬间,突然明白——潮水的流向正顺着“黄雀长风”的方向,而他们脚下的水道,正是《南州异物志》记载的“循海大湾”的支流。“跟着潮水走!”他拽着林珊跳进水里,浪花在耳边呼啸,却像在指引方向。

当他们终于跳上小艇时,郑海峰和张瑜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张瑜启动马达,程远回头看,刀疤脸的人影正在礁盘上咒骂。林珊突然笑出声,举起手里紧紧攥着的铜测风仪:“他们要的是帆,却不知道这才是最值钱的。”

小艇驶离沙洲时,程远望着月光下的永乐环礁,突然想起竹简上的最后一句话:“海无定途,唯风与星可恃。”他转头看向林珊,她正对着测风仪上的“黄雀长风”四个字出神,发梢的水珠滴在手背上,像极了昨夜篝火旁的星光。

广州古港遗址的探方里,程远正蹲在一座南朝墓葬前,看着郑海峰清理墓砖上的铭文。砖上“大通三年”的字样还很清晰,而墓室角落的陪葬品中,一只青瓷碗引起了他的注意——碗底的波浪纹,和扶桑国遗址出土的陶片如出一辙。

“张瑜,过来看看这个!”程远用软尺测量碗口直径,“口径18厘米,和西沙沉船里的青瓷罐是一套的。”他指着碗沿的修补痕,“铜钉排列是南朝的铸造工艺,但这陶土成分……”

张瑜的光谱仪突然发出“嘀嘀”声:“含锆石颗粒!和丹霞山的陶土完全一致!”她调出扶桑国陶片的检测报告,屏幕上两条曲线几乎重合,“林珊说得对,慧深确实从这里带了陶土过去。”

林珊在墓道尽头发现了一幅砖画。画面上,一艘海船正张着四帆驶入港口,岸上的人举着“卍”字旗迎接,而在船舷边,几个卷发的外族人正搬运货物,货物上的标识竟是“迦那调洲”四个字。

“《南州异物志》说从迦那调洲乘大舶,船张七帆,时风一月余日入大秦国。”林新宇举着相机拍照,“这砖画把万震写的航线变成图像了!你看这帆的角度,前帆偏左,后帆偏右,正是‘风后者激而相射’的样子。”

郑海峰在墓室的耳室里,挖出了一箱铜制船具。其中一个带刻度的铜盘引起了他的注意:盘中央有个小孔,边缘刻着二十八宿的名称。“是天文导航用的!”他恍然大悟,“法显说的‘唯望日、月、星宿而进’,就是用这个测星辰角度。”

程远拿着铜盘走到阳光下,将一根细针插进小孔,针尖的影子正好落在“斗宿”的刻度上。“角度是30度,对应北纬15度左右,正好是西沙群岛的纬度。”他抬头看向林珊,她正对着砖画里的海船出神,“你看这船的尾舵,和我们在珊瑚洲发现的完全一样。”

傍晚整理文物时,张瑜突然“咦”了一声。她手里拿着的铜铃,铃内刻着“海耗子”三个字——正是昨晚在西沙礁盘遇到的盗墓团伙标记。“这墓葬被光顾过!”她翻查铃身的磨损痕迹,“但这铜铃是现代仿品,说明他们没找到真正的随葬品。”

郑海峰立刻调来探地雷达,扫描结果显示墓室下方还有个暗格。当程远撬开暗格的石板时,一卷泛黄的绢帛露了出来,上面用朱砂写着《南州异物志》的佚文:“卢头帆,遇黄雀风则张,遇黑风暴则收,帆角三十有七,舵随帆转,方得平安……”

“是万震的手稿!”林珊的声音带着颤抖,指尖抚过绢帛上的墨迹,“你看这笔迹,和荆州章华寺的桦树皮记录是同一人!”

程远忽然想起什么,跑到墓外的珠江边。夕阳正沉入水面,将江水染成金红色,远处的货轮鸣着汽笛驶过,桅杆的剪影竟和砖画里的四帆海船渐渐重合。

林珊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那只青瓷碗。碗里盛着半盏江水,水面倒映着漫天晚霞,像极了他们在西沙看到的珊瑚洲。“万震写‘涨海多异物’,”她轻声说,“其实最珍贵的异物,是这些跨越千年的航线吧。”

程远接过碗,指尖碰到她的手。江风带着水汽拂过,他仿佛听见千年前的船帆在风中作响,而那些刻在陶片、竹简、砖画上的痕迹,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秘密——海无远迩,只要心向远方,风帆自会指引方向。

暴雨连下了三天,珠江的水位涨了不少,古港遗址的探方边缘拉起了防水布。程远蹲在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对着台灯研究那卷从墓室暗格找到的绢帛。绢帛后半段画着一幅星图,北斗七星的位置被朱砂圈了起来,旁边还标注着奇怪的数字:“斗柄指东,帆张左舷;斗柄指南,四帆半收”。

“这是把天文导航和帆舵调节结合起来了。”林珊端着两杯热姜茶走进来,水汽在镜片上凝成白雾,“万震在《南州异物志》里只写了‘邪张相取风气’,没说具体怎么调,原来要看北斗的指向。”她指着星图上的刻度,“你看这角度,和郑海峰找到的铜盘刻度完全对应,37度正是尾舵的安全角度。”

张瑜突然闯进来,雨衣上的水珠滴了一地:“刚收到西沙那边的消息,‘海耗子’被抓了!从他们船上搜出了这个。”她把一个密封袋拍在桌上,里面是块残破的木牌,上面刻着“南洲”二字,边缘还沾着卢头木的纤维。

程远拿起木牌对着光看,突然发现木纹里嵌着细小的朱砂颗粒:“这是从卢头帆上拆下来的!他们在找万震提到的‘南洲秘藏’。”他翻出那卷绢帛,指着角落的小字,“你看这里——‘南洲有珠,藏于珊瑚盘石下’,说不定是指某种文物。”

雨停的第二天,“探海号”再次驶向永乐环礁。林新宇拿着金属探测器在珊瑚洲上扫过,突然发出一声惊呼:“这里有强信号!”程远和郑海峰立刻开挖,半小时后,一个铜制的匣子从沙层里露了出来,匣子表面雕刻着四帆海船的图案,锁扣是北斗七星的形状。

“钥匙应该是那个铜盘!”林珊跑回小艇取来铜盘,将盘中央的细针对准锁扣的斗柄,只听“咔哒”一声,匣子开了。里面没有珍珠,只有一卷用桑蚕丝包裹的海图,海图上用金线标出了一条从广州到“大秦国”的航线,每个航点都标注着“某月某日,某星在某位”。

“这是把天文、水文、信风全标上了!”郑海峰激动地比划着,“你看这里,‘师子国,夜考北极星,仰角十度’,和法显《佛国记》里的记载一模一样!”

张瑜突然指着海图边缘的注释:“‘黄雀至,长风起,可张七帆’,周处说的‘黄雀长风’果然和候鸟迁徙有关!”她调出卫星监测的候鸟迁徙路线图,和海图上标注的信风时段完全重合,“古人是靠观察候鸟来预测信风的!”

程远捧着海图站在珊瑚洲上,海风掀起他的衣角。远处的海面上,一群黄雀正排着队飞过,翅膀的影子落在海图的航线上,像在为千年前的航海者指引方向。林珊走到他身边,指尖划过“大秦国”的标记:“万震没到过那么远的地方,却能画出这条航线,说明当时的航海者已经能互通信息了。”

突然,林新宇在盘石下发现了另一块木牌,上面刻着“永嘉五年,复返”。程远立刻想起独木舟里的竹简——“永嘉四年,自广州发”,原来这艘船完成了往返航行。他摸着木牌上的刻痕,突然明白:所谓“南洲异物”,从来都不是珠宝,而是这些跨越重洋的勇气与智慧。

返航时,程远把海图小心翼翼地收进恒温箱。林珊靠在船舷边,望着夕阳将海水染成橘红色,像极了那卷卢头帆在风中舒展的颜色。“你说,”她转头看向程远,眼睛亮得像星星,“万震写《南州异物志》时,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一边看着海,一边记录那些故事?”

程远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混着海风的咸味:“说不定他也和我们一样,相信这些故事永远不会结束。”他指了指远处的灯塔,光柱正穿透暮色,“就像这灯光,千年前的航船靠星斗指引,现在靠灯塔,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为了让远航的人能找到回家的路。”

深夜的甲板上,郑海峰和张瑜在调试设备,准备明天去探测海图上标注的新沉船点。林新宇在整理今天的发现,电脑屏幕上,海图的金线航线正和现代卫星地图缓缓重合。程远把那枚“慧深”铜铃挂在桅杆上,铃声在夜风中传开,仿佛在回应千年前的帆影。

海面上的星星越来越亮,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方。程远想起绢帛上的话:“星随海转,帆逐风移,此乃天定之途。”他知道,下一段航程已经在等着他们,而那些藏在星图、海图、文物里的秘密,还有更多等待被发现——就像这片永不平静的大海,永远有新的故事,在风浪中诞生。

喜欢考古浮海记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考古浮海记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小时候救的校花,长大后她倒追我二次元日常物语小鲜肉从军记极品妖孽兵王惊!嫡长女她撕了豪门炮灰剧本我的姑父叫朱棣万界永仙诸天无限基地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斗罗:在史莱克稳健变强大明第一臣一觉醒来我隐婚了丹道仙途我家娘子在修仙颜语最新小说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
经典收藏穿越的目的?竟是找可爱的妹子?史上最强供应商系统风吟秋穿越港片世界的神级天师修行路上我有树龙帝炼成灵气复苏:签到终极修炼天赋既不相守也不相离吞噬古帝小说全文免费阅读NBA之大黄鸟地狱料理师隔壁人间奇鬼记之奇阅谭双城之战:从菲罗斯家开始的传奇破晓暮夜冥婚暗宠:冥帝大人,请自重大雕神女,女装后圣子找我表白了到处都是我贤弟,你管这叫西游?带着神棺去修仙诸天最强路人老祖
最近更新代码与魔咒风云际会:杨仪传功法太强,娘娘们都乐坏了希腊神话之千万谋算,只为自由半藏神囚禁我的魔主天天想喂我收徒,我,咸鱼师尊,徒弟皆逆天玄幻:我的情绪银行【凤临墨庭】我的灵根是混沌!镇乾坤!现代兵王携九凤杀疯了!让你当炮灰?你肝成绝世武神!御兽:我的合成不科学分身互相传功,我只管破境!剑狱苍穹:杨玄从一人开始闯荡诸天逆天龙神决洪荒:开局摆烂,六圣求我别死重生公主:截胡龙运,踏碎虚空只有我不在卷的世界灵修逆途乘风破浪
考古浮海记 春景至若 - 考古浮海记txt下载 - 考古浮海记最新章节 - 考古浮海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