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墩墩大大亚亚头

首页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的姑父叫朱棣大唐第一全能纨绔女帝太监最风流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北明不南渡大唐:吃货将军亮剑:我只打硬仗春回大明朝大唐极品帝婿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墩墩大大亚亚头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全文阅读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txt下载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0章 妙手延寿,暗施援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太子病重的消息,如同冬日里骤然压城的铅云,沉甸甸地笼罩在整个皇城上空,连往日最喧嚣的市井街巷都仿佛被抽走了生气,弥漫着一种压抑的寂静。

虽未明言太子病情,但宫中太医频繁往来东宫、药味日夜不散,以及皇帝连续数日罢朝、面色阴沉的消息,如同无形的蛛网,将不祥的预感传递到每一个敏锐的人的心里。

国本动摇,牵动着天下臣民的神经,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慌在暗流中涌动。

在这片惶惑之中,林霄表面维持着与其他同僚无异的忧色,内心却掀起了比旁人更为复杂、更为焦灼的波澜。

他深知,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尤其是面对可能复杂的感染、未知的病毒抑或是迁延日久的慢性恶疾,即便是汇聚了天下顶尖医术的太医们,其手段也极其有限。

放血、艾灸、药石攻伐……这些方法若是对症或可奏效,但若遇上棘手的疑难杂症,或是严重的细菌、病毒感染,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可能因消毒不严、护理不当而加重病情。

来自现代的灵魂,是林霄深藏心底的最大秘密,也是他此刻无力感的来源。

他脑海中储存着那些超越时代的基本医学常识:微生物致病的概念、消毒隔离的重要性、营养支持对恢复的关键作用、静养对于免疫系统的意义……这些在现代社会近乎常识的理念,在此刻却成了无法宣之于口的“天机”。

他清楚地知道,凭借这些知识,他或许无法妙手回春,根治太子的疾病,但如果运用得当,至少能显着改善治疗环境,降低继发感染的风险,为太子虚弱的身体赢得宝贵的喘息之机,增强其自身的抵抗力,从而为太医们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可能性。

这就好比为一盏即将油尽的灯,小心翼翼地挡去穿堂风,或许就能让它多燃烧一会儿,等待转机的到来。

但是,如何将这些在时人看来“离经叛道”、“匪夷所思”的理念,安全、有效地传递到戒备森严的东宫,施加于金尊玉贵的太子之身?这个难题,如同横亘在眼前的一道天堑。直接上书陈情?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且不说他一个区区六品翰林修撰,人微言轻,所言根本无人会信,单是这些挑战传统医道、闻所未闻的“怪异”说法,就足以让他被扣上“妖言惑众”、“左道乱政”的罪名,轻则革职流放,重则下狱问斩。

他不能暴露自己,一丝一毫的风险都不能冒。任何可能引火烧身、牵连家族和苏婉的举动,都必须彻底杜绝。

必须极其谨慎,曲折,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且绝不能留下任何与自己相关的痕迹。他需要做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推手,通过精心的设计,让这些理念以另一种“合理”的面貌,悄然渗透进去。

经过连续几日的苦思冥想,权衡各种利弊风险,林霄最终决定双管齐下,启动两个极其隐秘、迂回的渠道进行尝试。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信息渗透战,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首先,他选择从自身做起,在自己身上进行一场“表演式”的试验。他要为那些超越时代的理念,创造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出处,并制造一次可以被观察到的“成功案例”。

机会很快来临,初春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林霄故意在当值时衣着单薄,又“恰好”在藏书阁整理旧籍时待得久了些,受了些风寒。次日,他便出现了明显的咳嗽、流涕症状。他立刻依循规矩,向翰林院上司告假,理由是“感染风寒,恐传染同僚”,然后便回到自己的小院,闭门不出,谢绝一切探视。

接着,他开始了精心设计的“自我疗愈”过程。他让忠心耿耿的老仆林福买来大量的食醋,在房中用小炉子缓缓煮沸熏蒸,空气中顿时弥漫开一股酸涩的气息,这是他所能想到的、最接近空气消毒且在此时代可行的替代方法。

他又找来一些洁净的细棉布,亲手缝制了几个简陋的口罩,让老仆在进入房间送饭送药时务必戴上,并解释这是为了防止病气“过”给他,以传统“避秽”观念包装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他还特意吩咐林福,饮食务必清淡,多准备粥品和温热的水,并煞费苦心地“研读”了几本前朝的食疗古籍,从中“发掘”出一些诸如“雪梨川贝羹”、“百合莲子粥”、“姜丝萝卜汤”等具有润肺、化痰、发散表邪功效的食谱,让老仆严格按照“古方”制作。

这场病,林霄本就年轻体健,加上适当的休息和这些看似“古怪”实则符合基本卫生原理的措施,果然比一般人恢复得快些,症状也轻得多。

病愈之后,他回到翰林院,在同僚间闲谈时,便“无意”地谈起这次生病的经历。他带着几分感慨和几分“侥幸”的语气说道:“……此番病来如山倒,起初也甚是担忧。后来想起曾在某本残破的古医杂记中看到些养护之法,便姑妄试之。闭门静养,以醋熏蒸居所避秽,又以棉布覆面,以防病气传与他人,饮食皆循古法,清淡为宜,佐以些润肺羹汤。说来也奇,此次病势虽凶,好得却似比往常快些,身上也爽利不少。”他刻意将一切功劳都归于虚无缥缈的“古书”,将自己完全撇清,语气中充满了一种“偶然得之”的不确定感。

这些话,在忧心忡忡的翰林院中,或许大部分同僚只当作是林修撰病后的一点闲谈趣闻,一笑置之。

但也或许,会有一两个心思缜密、尤其家中或有医者背景的同僚听进耳中,留下模糊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这些话语,有可能通过某些不为人知的渠道,比如与太医院有往来的文书、或者喜好收集民间偏方的低阶医官,间接传入那些正为太子病情焦头烂额、几乎尝试了所有正统医方却收效甚微的太医耳中。

哪怕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极其微小的、来自“偏方”或“古法”的灵感火花,哪怕只有一个人觉得“似乎有些道理”而愿意在东宫的护理细节上做一丝一毫的改进,对于林霄而言,便是巨大的成功。他播下的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尽管它可能落在石头上,也可能在沃土中萌发。

其次,林霄将目光投向了东宫的核心——太子妃吕氏。

他深知,在太子病重之际,作为最亲近之人,太子妃关心则乱,在正统医疗手段效果不彰时,或许更愿意尝试各种可能的、哪怕听起来有些“非常规”的方法,只要有一线希望。

然而,以东宫森严的壁垒和他自身的身份,想要直接接触太子妃,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时,他想到了苏婉。苏婉虽为女流,但出身清流官宦之家,聪慧机敏,更因其父兄在朝为官,自身又常出入一些高门女眷的聚会,或许能通过其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间接接触到东宫内部的女官,或者吕妃身边那些深得信任、能够递得上话的亲近嬷嬷。这些内廷仆妇,往往在关键时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一次精心安排的、看似寻常的与苏婉的会面中,林霄屏退左右,以极其凝重、充满担忧的语气谈起了目前朝野最为关注的太子病情。他表达了对储君安康的深切挂念和对江山社稷的忧虑之后,话锋微妙地一转,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用一种不太确定的、带着探讨意味的口吻“偶然”提及:

“……说来也是心中焦虑,近日翻检杂书,试图寻得一线希冀。恍惚记得似在某本前朝医家散佚的杂记中,看到过一些关于重病调护的片段记述,其论颇为奇特,与常法不同。书中强调,重病之人,所处之环境至关重要,影响康复甚巨。譬如,居室需保持气息流通,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但切记要避免床榻直对风口,免受贼风侵袭;病人日常接触之器物,如杯盏、巾帕等,需时常以沸水烫洗或以烈酒擦拭,以祛除污秽;侍奉汤药之人,最好能以细密棉布制成面罩覆住口鼻,并勤于更换洁净衣物,以免自身携带之不洁之气染及病人;至于饮食,则更需精益求精,非指山珍海味,而是需极尽易克化、能润肺补气之能事,例如用上等燕窝文火慢炖成粥,或取老母鸡精华熬制清汤,撇尽浮油,少食多餐,以固本培元……唉,只可惜那本杂记名讳已然模糊,内容也残缺不全,所述之法更是闻所未闻,也不知是前人臆想,还是真有奇效……”

他语气飘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仿佛真的只是转述了一个记忆模糊、来源不清的传闻,甚至自己都对其有效性将信将疑。他丝毫没有提及自己的任何实践或确信,更没有流露出任何想要通过苏婉做些什么的意图,仅仅像是与知己分享一个可能无关紧要的、带着些许离奇色彩的信息。

苏婉是何等聪慧的女子。她静静地听着,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抚过茶杯的边缘,眸中光芒微闪,如同幽潭中投入了一颗小石子,荡开细微的涟漪。

她敏锐地捕捉到了林霄话语中那些迥异于常法的细节,也瞬间明白了林霄这番“闲谈”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和巨大的风险。她没有追问这“杂记”究竟是何物,也没有质疑这些方法的来历,因为她知道,有些事,点破即是危险。

她只是抬起眼,深深地看了林霄一眼,那目光中有探究,有了然,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随即,她轻轻颔首,声音柔和却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沉稳:

“太子殿下仁厚,泽被苍生,天下臣民莫不祈愿殿下早日康复。如今太医们尽心竭力,若能有些许来自民间的、或古法传承的养护之道作为补充,无论其效真假,只要于殿下凤体无害,都值得一试。我近日恰好听闻宫中几位年长的嬷嬷谈及一些民间调理之法,或可寻个机会,让她们‘偶然’想起或听闻这些类似的讲究。”

她没有做出任何承诺,言语间滴水不漏,但林霄知道,以苏婉的智慧和手腕,以及她背后那张若隐若现的关系网,定然能找到最稳妥、最不着痕迹的方式,将这些关于隔离、消毒、通风、营养的现代护理学核心建议,巧妙地包装成“民间听说的偏方”、“故老相传的古法”或者“某地调养重患的土方”,以一种看似无意、实则精心设计的方式,委婉地传递到东宫,特别是那些能够影响太子妃决策的贴身嬷嬷耳中。

这些内廷的资深仆妇,久居深宫,见识过各种风浪,对于这种“偏方”往往抱有某种隐秘的信任,尤其是在正统医术无效之时,她们的建议,有时反而能直达天听。

投石问路,两颗微小的石子已然悄无声息地没入深宫这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湖面。

林霄做完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剩下的,便只有耐心的等待和焦灼的观望。

他深知自己所能做的极其有限,犹如螳臂当车,太子的病情最终走向,取决于太医们的医术极限、太子自身的体质底蕴,以及那渺茫难测的天意。他无法掌控任何环节,也无法预测最终的结果。

但他没有袖手旁观。在这个皇权至上、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他冒着可能引火烧身的巨大风险,凭借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知识碎片,进行了一场孤独而冒险的尝试。

他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期望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起一丝微不足道、却或许能悄然改变某些细微轨迹的涟漪。无论成功与否,他至少践行了自己内心的准则。

“尽人事,听天命吧……”他独立于翰林院冰冷的廊下,遥望着东方那一片被高墙围起的、气氛凝重的宫阙,心中默默祈祷。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更显孤寂。他希望那位素以仁厚闻名的储君,能够凭借顽强的生命力,挺过这场劫难,也希望自己这冒险的举动,不会带来任何意想不到的风波。

希望这片笼罩在帝国上空的阴云,能够早日散去。

喜欢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三国:东归志!穿书后和反派boos同生共死了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颜语最新小说仙农宗万界永仙锦衣御明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我的神通有技术小时候救的校花,长大后她倒追我糜汉重生90:辣妻要翻天惊!嫡长女她撕了豪门炮灰剧本魔法史记苏泽列传离婚女人图鉴剑道至尊剑无双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青灯鬼语妖妃其实是药引
经典收藏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极品妖孽兵王人在大唐本想低调枌榆草木长白话历史兴衰演义浪子列国历险记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歃血贞观第一婿绝色冷妃蛇蝎女配绝对荣誉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初唐峥嵘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护国驸马爷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
最近更新青铜账簿与铁王座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风起赣南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退隐江湖那些年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晚清三杰恩仇录谁说神罗不算罗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暗尘明月楼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墩墩大大亚亚头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txt下载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最新章节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