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万民书”与黑石坳薯田“涅盘新芽”的消息,如同两股温暖的春风,几乎同时吹入了依旧被初春暖寒包裹的上京。
那封由十名北疆百姓代表徒步护送、盖满了密密麻麻名字和鲜红手印的桑皮纸万民书,在其抵达京城的那一刻,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没有通过任何官驿渠道,而是由那些皮肤黝黑、手脚皲裂、眼神却无比虔诚的农人,直接捧到了皇城朱雀门前。
当值守的禁军试图阻拦时,那位须发皆白的老族长,扑通一声跪倒在冰冷的青石板地上,高高举起那卷厚重的桑皮纸,老泪纵横,用尽全身力气嘶喊:“北疆黑石坳遗民,代北疆十万百姓,叩谢皇帝陛下天恩!叩谢初颜公主殿下活命之恩!万民书在此,求呈天览——!”
他的身后,九名北疆代表齐刷刷跪倒,额头重重磕在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们不说话,只是用最卑微又最执拗的姿态,表达着他们的决心。
这一幕,瞬间吸引了无数上京百姓的围观。人们看着那些衣衫褴褛却神情庄重的北疆人,看着那卷写满名字按满手印的“万民书”,听着他们口中对皇帝和公主的感激,关于北疆的惨烈、公主的英勇、红焰薯和薯灰的神奇故事,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度和冲击力,迅速在民间传播开来。
“听说了吗?那就是北疆来的百姓!公主殿下救了他们全族的命!” “看那万民书!得有多少人啊!” “公主殿下真是菩萨转世啊!” “红焰薯…真想尝尝是什么滋味…”
民心,如同潮水般开始涌动,汇聚成对初颜公主的无限敬仰和对那神奇作物的巨大好奇。禁军不敢怠慢,迅速将情况层层上报,最终直达天庭。
皇帝听闻,沉默良久,下令:“准。开朱雀侧门,引代表至御道前,朕亲受此书!”
当那卷沉甸甸的、承载着北疆万民血泪与感恩的桑皮纸,被内侍小心捧上金殿,当皇帝亲手展开,看到那密密麻麻的名字、手印和朴素至诚的言语时,这位见惯风浪的帝王,眼眶也不禁湿润了。他透过这粗糙的纸张,仿佛看到了北疆焦土上的新生,看到了女儿苍白的脸上那抹欣慰的笑容,更看到了民心所向的磅礴力量。
“好!好!好!”皇帝连说三个好字,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此乃朕登基以来,所见最重之礼!李德全,将万民书誊抄刊印,传阅百官!原稿珍藏于兰台秘府!另,厚赏北疆代表,妥善安置,朕要亲自召见他们!”
万民书之事,如同最有力的宣言,彻底奠定了初颜在北疆的功绩和她云泽“护国公主”的崇高声望。任何试图诋毁她的言论,在这铁一般的民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而可笑。
几乎与此同时,沈砚关于“薯田涅盘新芽”的详细奏报,也由快马送入京城。奏报中,沈砚以医者和农者的双重身份,详细描述了在火场废墟和高碱性薯灰合剂环境中,红焰薯块茎顽强萌发新芽的现象,并大胆推测这可能意味着红焰薯拥有超乎想象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或许能在更贫瘠、更恶劣的土地上生长,建议朝廷将其作为开拓边疆、应对饥荒的战略作物重点研究推广。
这份奏报,如同另一颗惊雷,在司农寺和太医署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原本一些还对“御赐丰稷”心存疑虑的老派官员,在看到万民书的震撼和这份充满希望的农学报告后,也彻底闭上了嘴。皇帝更是龙心大悦,当即下令司农寺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红焰薯推广司”,由朝廷拨付专款,即刻奔赴北疆,协助初颜公主进行扩种和新品种(涅盘种)的培育工作。
北疆的捷报和民心的向背,如同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冲刷着朝堂。王琮老丞相的“病”渐渐好了,只是上朝时愈发沉默。曾经与慈宁宫过往甚密的官员,纷纷开始疏远甚至检举揭发,以求划清界限。太后的势力,在皇帝毫不留情的打压和这煌煌大势面前,迅速土崩瓦解,再也翻不起任何浪花。
慈宁宫,彻底变成了一座华丽而冰冷的囚笼。
---
一个月后,北疆黑石坳。 春风终于彻底驱散了严寒,吹绿了山野。营地内的瘟疫阴霾早已散尽,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春耕景象。新的房屋被搭建起来,田地被重新规划,那些涅盘重生的红焰薯新芽被小心地移栽到最好的土地上,由经验最丰富的老农精心照料。
初颜的身体在沈砚的调理和薯灰汤的温养下,恢复了许多。虽然依旧清瘦,脸色也还带着病后的苍白,但已能在小满的搀扶下,缓缓行走。这一日,阳光正好,她执意要亲自去看看那片孕育着新希望的薯田。
走在田埂上,看着绿意盎然的田野和忙碌的人们,初颜的心中充满了平静与力量。人们看到她,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恭敬而又充满感激地向她行礼,称呼她为“殿下”或“恩人”。
走到那片特殊的“涅盘薯田”边,沈砚正带着几个司农寺的官员和农人记录着新芽的长势。
“殿下,您看,”沈砚指着地里那些明显比其他薯苗更加茁壮、叶片更加厚实的植株,兴奋地介绍,“这些涅盘新芽长势极好!耐旱性、抗虫性似乎都优于普通薯苗!若今秋丰收,其产量和品质或许能有更大突破!”
初颜蹲下身(在小满的搀扶下),轻轻抚摸着一片厚实的薯叶,感受着那蓬勃的生命力,眼中充满了希望。
“沈太医,辛苦了。”她轻声道,“北疆能重生,百姓能活命,你与温大人,当居首功。”
沈砚连忙躬身:“臣不敢居功!若无殿下殊死拼搏,洞察奸佞,北疆早已万劫不复!臣…只是尽了医者本分。”
初颜微微一笑,目光投向远方蔚蓝的天空和连绵的青山。经历了生死,看透了阴谋,她心中的信念反而更加坚定。强国之路,从来不会平坦,但只要有民心所向,有像沈砚、周崇、小满这样忠诚勇敢的人在,有红焰薯这样充满希望的种子在,云泽的未来,就一定充满光明。
“新的薯种推广章程,可拟好了?”初颜问道。
“已初步拟好,正待殿下过目。”沈砚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按殿下吩咐,优先分发给北疆灾民及边军屯田,三年内免征粮税,所得收成除口粮外,可由官府平价收购,亦可自行留种交换。薯灰合剂制法,已由太医署刊印成册,分发各州县医馆。”
“好。”初颜接过章程,仔细看着。她的目光沉静而专注,仿佛已经看到了金色的薯块堆满粮仓,看到了百姓不再受饥馑之苦,看到了云泽的边疆因粮草充足而更加稳固。
一阵春风拂过,带来泥土和新芽的清香。初颜深吸一口气,将章程递还给沈砚。
“就按此办吧。告诉乡亲们,好好种。这地里长出的,是他们的活路,也是云泽的未来。”
她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那片充满生机的绿色,转身,在小满的搀扶下,缓缓向营地走去。她的背影依旧单薄,却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身后,是无垠的、孕育着无限希望的原野。前方,是亟待重建的家园和漫长的强国之路。
她的脚步很慢,却很坚定。
喜欢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